自然主义对教育的影响体现在谁的自然教育理论和实践中?
卢梭作为著名的启蒙学者,做出了很多贡献,在教育思想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针对基督教的人性恶提出了人性善的理论。他认为,孩子天生就是好的,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保护这种与生俱来的好的天性,开发孩子的潜能。要保护一个孩子不受环境的不良影响,直到他有能力抵抗邪恶,就必须根据他的本性善良来教育他。他的自然教育理论在《爱弥儿教育论》中得到了充分的阐述。
卢梭从人性本善出发,强调后天教育。后天教育有三个来源:一是来自自然;第二,周围的人;第三是外界的东西。只有这三种教育方向一致,能够令人满意地合作,孩子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这三种教育中,自然教育不是由人决定的。所以老师要爱惜孩子,珍惜童年生活,顺其自然,因材施教。遵循自然的教育一定是自由的教育,因为人类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自然教育必须保护孩子善良的天性,让孩子的身心自由发展。卢梭认为劳动对人类生存意义重大,只有自食其力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教育是为了培养不依赖他人为生,不攫取他人劳动果实的自由人。卢梭还主张教育要根据儿童发展的自然过程分阶段进行。为此,他把孩子的教育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宝宝从出生到五岁,主要任务是保证宝宝的健康;第二阶段是五岁到十二岁,继续体育锻炼,发展各种感官,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满足感和独立性;第三阶段,十二岁至十五岁,需要广泛学习,包括地理、天文、自然科学、农业知识和手工业技术、劳动教育等。第四个阶段是15岁到20岁,主要任务是道德教育,因为在此之前,个体发展受到身体条件的限制,理性才刚刚诞生。现在不同了。随着天性的自然发展,情欲出现了,他需要一个异性伴侣,可以导致一切更高的美德。这一期,青少年要学习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在老师的帮助下克服各种邪念,培养友谊、爱情、正义、善良、感恩、同情等高尚情操。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从裴斯泰洛齐和佘城身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影响。
裴斯泰洛齐(1746—1827)是瑞士著名的教育家。在学校,他受到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他理解广大下层人民的疾苦,并给予他们深切的同情。为此,他一生致力于孤儿的教育。
他继承和发展了卢梭的教育思想。他认为人是按照一定规律发展的有机体。地下的种子会生长,会开出美丽的花朵,新生的孩子也会。只要有一定的环境,他就能发展他固有的天性,成为一个优秀的公民。教师的责任在于发现这一发展规律,建立能够有效体现这一规律的教育结构。他认为,通过说服、启蒙和教育,可以激发人们的美好愿望,从根本上改变穷人的生活状况。因此,他主张所有的人都应该接受教育。关于教育对人的作用,他特别强调了教育要适应自然的原则,即教育必须激发和发展儿童的自然能力和长处。他从顺应自然的原则出发,把发展人性,培养完美的人作为自己的教育目的。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全面和谐地发展人性,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他的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体育教育和劳动教育。他把体育运动看作是人类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体育运动的任务是发展人体内所有的体力。他还把体育作为劳动教育的初级阶段,认为没有各种体力的发展,劳动教育就无从谈起。因为他把劳动教育作为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手段,所以特别注重劳动和教育的结合。但是,他这里要的教育和劳动相结合,只是针对劳动人民的子女,而不是针对有钱人的子女。由此可见其思想的局限性。第二是道德教育。他认为道德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关键。按照他的设想,道德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挂钩,通过对孩子的母爱,激发和唤醒孩子的爱、信任和感恩的种子。他非常重视教师的模范作用。第三是智育。他认为智育在人的和谐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他看来,所有的人生来都有各种才能。智育在于激发孩子的天赋。但他也承认,智力的发展离不开一些知识的积累。正是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他主张在小学阶段,应该让学生获得广泛的知识,并尽可能多地通过观察和实践来获得。
裴斯泰洛齐一生致力于教育。他经营着许多学校,如伯格多夫学校和艾文顿学校。他在办学中遭受了许多挫折,但他没有气馁。他的教育活动吸引了西方世界的注意,拿破仑参观了他在艾维顿的学校。来自许多国家的青少年来学习。比如1808年,普鲁士政府派了十七个年轻人去裴斯泰洛齐学校学习三年。这些学生回国后成为普鲁士教育改革的中坚力量。裴斯泰洛齐运动在西欧各国展开,极大地促进了资产阶级教育的发展。法国政府为表彰他的教育成就,于1792年授予他“法兰西公民* * *称号,并于1814年被俄罗斯皇帝亚历山大封爵。
杜威(1859—1952)是美国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也带有浓厚的自然教育色彩。他的作品非常丰富,包括《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等。杜威根据自己的教育理论,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教育的本质。第一,基于生物心理学的理论,杜威把教育看作是促进儿童自然本能和欲望成长的过程。其次,从教育即成长以及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的角度,杜威提出教育的本质是生活。第三,从获取知识的角度来看,杜威把经验的转化或重组视为教育的本质。
做中学是杜威所有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它贯穿于教学的各个方面。在教材和课程方面,他强烈反对传统教育中使用的以现有知识为中心的教材,以及由这种教材组成的学科课程。他极力主张,一本教科书的来源是儿童自身活动形成的直接经验。他指出,木工和铁工等各种活动在课程中占据中心位置。在教学方法和步骤上,他提倡活动教学。在他看来,以儿童直接体验为中心的活动作业,既是教材,也是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即通过几个步骤的学习活动来实现学生经验的不断转化。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他提倡活动教学。在课堂上,要为孩子准备一个充分活动的场所,有适合孩子活动的各种教材和工具。我们应该建立实验室、车间、花园等。在学校里,孩子们可以在他们所做的活动中学习,而不是安静地坐在整齐的桌椅上听老师系统的讲课。关于教师的作用,他认为教师在教学中不再起主导作用,而只起辅助学生活动的辅助作用。
杜威是一个世界级的人物。他不仅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学生和他一起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还经常担任客座教授、讲师和顾问。1919年在东京帝国大学教授哲学和数学。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他在中国北京大学担任客座教授。他还应邀帮助土耳其、俄罗斯、墨西哥等国政府制定教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