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有哪些科目

中医、中药学、人体解剖学等学科。

第一,中医

中医学是研究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内容包括中医和中药的概念,中药的起源和发展;中药的起源与收集,药材的概念,如何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开发道地药材。

中药炮制的概念、目的和方法;中药药性的概念,中药治疗疾病的机理,中药配伍的目的和原则,药物“七情”的概念,中药协同的应用规律;药物禁忌症的概念和主要内容;剂量与用法、剂量与疗效的关系,确定剂量的依据和中药煎服方法。

第二,方剂学

方剂学是研究治疗与方剂配伍及其临床应用的学科。专门研究药物配伍和提高临床疗效,是中医各专业必修的基础课。方剂学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根据方剂的原理,选择适宜的药物进行合理配伍,决定适宜的剂量、剂型和用法。

第三,人体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以及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科学,分为大体解剖和显微解剖两部分。

大体解剖学是用解剖仪器切割尸体,用肉眼观察人体器官和系统的形态结构的科学。显微解剖学可分为细胞学和组织学。显微解剖学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来研究人体的精细结构。

中医的特点:

中医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其独特之处在于“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及其辨证论治。主要特点如下:人被认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由阴阳两种物质组成的,两者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始终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两者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一旦这种动态平衡被破坏,就呈现出一种病理状态。但是,在治疗疾病、纠正阴阳失衡的时候,我们并不是采取孤立的、静止的方式来看待问题,而大多是从动态的角度出发,也就是我们强调的“恒运动观”,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天人合一,相互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