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的历史追求

3000年前青云山周围的自然

本溪平顶山(原名青云山、魏紫)可以说是燕东景区的一颗璀璨明珠。光凭“燕东”二字,就可以知道战国时期本溪在燕国的东部。宏观指整个东北地区,狭义指辽宁东部山区。由于燕水(太子河)山川秀美,有本溪湖、平顶山、本溪水洞、关门山、铁砂山、老秃顶国家森林自然保护区等多处自然人文景观,人们习惯称之为“燕洞胜境”。

读者可以阅读本溪日报编辑李微微和于雅娟近两年撰写的《燕东的故事》,这有助于本溪人进一步了解这座山城的厚重历史。我只想满足民间爱好者和清朝发祥地“赫图阿拉”故里的人们,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收集整理30多年来有关“延东胜境”的历史知识,献给家乡父老,尽山城儿女的义务和责任。请批评指正。

平顶山是山城的标志和象征,海拔657.8米,方圆17平方公里。(据《盛京通志》记载:青云山为平顶山,此山脉接大禹)被誉为“中国地质博物馆”而闻名于世。平顶山有3000年的历史。你知道本溪人吗?开发利用平顶山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山城人热切期待平顶山有朝一日能“入城”,就像香港的太平山一样,为山城旅游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我是来领取平顶山“四方梯田”的传说的,进一步阐述平顶山的悠久历史。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000多年前,周武王以“苏申,我北土也好”为由,奖励自称进贡的苏申人,将关东地区的白山墨广大流域划归满族的祖先苏申人管理。所以,3000多年前,苏神人就是关东地区的土著,世代生活在这里。至此,满族总人口近千万。这就是“本溪历史之源”。我用赫图阿拉“老满人”的历史来说明3000多年前青云山周围的自然条件。由于苏神人经常到青云山和老木岭(俗称大禹顶)打猎放山,青云山长期被云雾笼罩,根据此山的自然条件而得名“青云山”。(意为青山白云)被尊为本溪地区的“山神”。关东地区尊长白山(阿林,满语引申为郭乐民)为最大的山神,是满族的“图腾”和发祥地。洪钧,神榜第一位神仙,住在本溪水洞,取名“玉景山上紫霄宫”。洪钧是佛祖,玉帝和九天玄女是洪钧的养女,由于长期在仙洞生活不便,三人经常光顾周围的名山大川。最后选择四方台作为聚仙台,选择青云山作为讲经的道场。每月的第十天是“诉讼日”。长眉李被尊为铁砂山道教始祖,经常在平顶山、四方台与洪钧祖师相会。

青云山有名,给滴水洞带来了生机。青云山是仙道的名山,滴水寺是本溪地区的佛教祖庙。相传为唐太宗李世民所封,香火一直兴盛,佛教历史近1400年。青云山周边3000多年前是原始森林状态,是动植物王国。除了燕水河(太子河)水量丰富,河深丰富外,还有泛舟垂钓的优势。周边小部分村庄过着自给自足的和平生活,只有少数人上山砍柴、打猎、放山、采集野果野菜。由于深山老林中有虎豹豺狼出没,陆路基本不便,延水成为了通往延东景区的主要通道,可以到达渤海和源头。走江到桓仁、通化到达长白山朝圣。青云山周围的部落互不干涉,都有自己的部落活动,可以互相拜访,互相交流,和睦相处,共同发展。与寺庙背后50万年的古人类相比,这一时期的人们真有点像晋代大诗人、赏石始祖陶渊明笔下桃花源中的“人间仙境”...

唐代太子丹在青云山避难,天蚕土豆修行建寺。

2200多年前,燕太子丹因为派荆轲刺杀秦王失败。秦王杀死刺客荆轲后,派秦军攻打燕国都城(北京周边),太子丹逃到辽东郡襄平城(辽阳)暂歇。在这场两千多年前的“历史大变局”中,太子丹最终被秦军追杀,逃到了青云山(平顶山)。当时本溪地区的苏神部落还很落后,辽东地区还处于原始森林状态。山高路险,无路可通。只有一条黄金水道延水(太子河)可以到达上游地区。你问太子丹逃到哪里了?因为地理位置和地貌,太子丹选择了青云山。带上几十骑秦冰卫士,从太子河的张家口沿清水河走到四方台,再从南天门村拐到青云山后山有名的“鸿钧祖师”道场。燕太子丹在青云山躲了几个月,命士兵在山顶砍树,搭“马窝棚”暂住。他在苏神人打猎放山的窝棚附近的一个“水坑”里挖了一口井。几个月后,井深十多英尺,直径两米。水质纯净甘甜。太子丹称之为“青云山圣水”,命名为“龙泉井”。太子丹在青云山避难几个月后,经常去山顶的东崖看日出。事实上,他只是在欣赏风景。这里风景优美,取名“映日崖”。这是山城本溪最早迎接黎明的最佳地点。每天傍晚在夕阳的映衬下看夕阳,站在西边的悬崖上望着燕国都城的方向,勾起思乡之情。士兵们称这个悬崖为“思乡台”。谁知道,好景不长。秦军沿着延水航行到上游的铁砂山,没有看到太子丹的军事力量。秦始皇得到辽东将军的信,说是“下了死命令,要杀太子丹”。秦军忙着派斥候寻找太子丹的下落,并派重兵围攻青云山。太子丹为了保护太子丹,誓死奋战。他从后山的四方台杀出一条血路,来到滴水洞,在那里他得到了僧侣们的指导。他到了后塔城村,从寺山岭沿财神庙三谷逃到汤沟。但是,“天命不可违”。最后,太子丹逃到水洞玉景山的紫宫后,只躲了半个月就被秦军杀死在太子河畔。这是太子河的第一个传奇故事,另一个是努尔哈赤王子死在马城子王子的岸上,这是第二个传奇故事。你觉得太子河奇怪吗?!两个储君都死在这条河里。

历史发展到唐朝(618-907),李世民太宗征服东方,派名将李雪为元帅,率数十万大军出关,经辽阳前往锦州,在本溪青云山下扎营,并派李雪的妻子樊梨花驻守威宁大营。唐太宗李世民封她为“威宁侯”,并把附近的方圆百里封为“威宁侯”。和(又名薛)一路爬上青云山。在这座山上临时扎营,利用青云山作为敌人的了望台。由于这次上山有数百人,山顶的树全部被砍伐,用于军营和做饭。青云山之巅不会有森林。难怪唐太宗没有环保观念,只关心战争需要,给后代留下后患。

有一个民间传说,将军天蚕土豆意外受伤,不能随军出征。李雪命令两名士兵去照顾天蚕土豆。大队下山,走下前进岭,跨过马塘,在通元堡向凤凰进发。据说天蚕土豆将军腰大身材高。他擅长武术。经过一年的恢复,三人都不愿意出征,回秦川老家(长安渭河平原)等死也不好。于是他在城隍庙原址建了一座庙,在古井旁种了柳树,在山上开垦了几亩地种菜,过起了和尚的生活。民间传说“三长安人”在青云山一带享有盛誉,天蚕土豆于100岁去世。村民们把他们埋在南崖边的松林里。至于东北大侠李武和城隍庙的传说,那是明末清初的事了,和唐代天蚕土豆的传说相差一千年...

元明时期平顶山戒备森严,清初会旗。

据说,青云山(平顶山)到了元朝(1206-1368),蒙古“博尔赫斯唯金氏”铁木真于1206建立,忽必烈于1271在元大都(北京)定国为元。辽阳总兵派哨马镇守青云山,修筑城堡,扩建古井。青云山又一次被树木砍伐,然后是明清,日俄战争,伪满洲国,国民党匪军。你觉得平顶山周围有很多古树吗?据考证,山顶城隍庙悬崖旁有几棵古松,已有300年树龄,是残存的历史见证。

青云山自古以来就有三条登山路径。经过多方考证,证明主干道(俗称古道)是平顶山东南侧的城隍庙,是古代苏神人爬山的必经之路,可以坐车马。另一条路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水陆在“河边码头”下船,走柴山(王茜公园)脚下柳树王古井旁的“羊肠小道”(实验中学院内的老柳树),直奔平顶山。他只会爬,不会跟车马走。这是登上面对市区和太子河的那座山的最便捷的方式。第三条路,走的人最少,一般是放羊赶山的人走的。可以从平顶山西侧上山,爬西侧悬崖之间的缝隙到达山顶。

转眼一百年过去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公元1368-1644)辽东太守(辽阳)派明军攻打元朝的败兵。经过几天的激烈切割,双方死伤过半,明军终于夺回了青云山。至此,“青云山”之名退出了历史舞台,镇守此山的明军将青云山改为“平顶山”。这座山就是以它命名的。

女真人努尔哈赤仅凭她祖祖辈辈的“遗产十三酬”,骑马征伐土地,统一了东北努尔哈赤民族的各部。他率领八旗军队在平定山区与明军将领马云、王也展开激战。努尔哈赤站在平顶山(20尺4高)的平台上,鼓励士兵杀敌。据《奉天通志》记载,平顶山“山顶有制高点”。可见这段历史是真实的。1616年,爱新觉罗和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了“后金王国”。(1636年,皇太极改革后,晋国改清,女真族改满洲国)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有后金历史遗迹。平顶山一带曾是元明清时期的古战场。就连小小的柴山(王茜山)也是双方作战的前沿指挥所。

努尔哈赤祖籍赫图阿拉,村民称努尔哈赤为“小憨子”。他年轻时经常带着猎狗到本溪地区的唐山、老木岭、平顶山等地打猎放山,对这一带的地形和民风民俗了如指掌。1665438+2008年7月,努尔哈赤率大军在平顶山指挥攻打清河城的战斗。清河城,原名清河堡,明代是本溪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是本溪的一座古城。

平顶山历史文化悠久,盛世发展任重道远。

平顶山历史文化悠久。《奉天通志》记载:平顶山:“其顶有书桌”。在辽东地区,平顶山的故事确实在民间广为流传,大意是:“古时候,太子河湾里住着一个武功高强的吴立。(姚家村附近)渤海龙王送独角兽为河伯太子,多有祸患。吴立能够把独角兽变成一条小泥鳅,放进上帝的碗里。独角兽死后,神碗变成了平顶山。从那以后,吴立住在平顶山,建造房屋和寺庙,扩大古井,并在旁边种植柳树。最终,我成仙了。”

玉皇阁的故事大意是平顶山有一座古刹玉皇阁,殿上有一条石刻的横幅,上面写着12个字:“英风长存,玄妙至上,警化万物为方”。山南南部有个村子叫南天门,曾经在两个相连的山脊上有一个巨大的“旋转坟墓”。据《奉天通志》“清初侠客吴立,晚年追随,玉皇阁创立。山南有李五粉,其骨也埋。”这幅吴立主要出自明末清初。他是一个正直的人,以高超的武功为人民做坏事。他为明、清两朝效力,建树颇丰。他是铁砂山的弟子。受到康熙皇帝的奖励,吴立被调到北京迎接将军们,但吴立没有被接受,回到平顶山实习。成为家喻户晓的“东北英雄”,玉皇阁这个古老的道观将永垂不朽。

平顶山的《点将台传说》是真实的,是满族赫图阿拉历史的一个正宗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相传晋末建国后第二年春天,老汉王努尔哈赤来平顶山扎营,有一个20尺高的制高点。努尔哈赤指挥指挥台后,游牧民族与明朝龙虎将军马明、王也在柴山(王茜公园)附近激战,还在此指挥了后金军队千军万马攻打清河城的战役。(然后把平顶山讲台湾的故事献给读者。这里就不重复了)

我们再来看看清代《奉天县志》和《盛京通志》中的记载:“青云山在凤凰西北二百九十里,又名平顶山。它的顶部是平坦的,覆盖着可耕种的庄稼,有泉水喷涌而出,石头八角间有鱼。”平顶山山势险峻,四周悬崖峭壁,犹如刀斧。森林葱郁茂密,易守难攻。曾是沈阳、丹东、辽阳的咽喉,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清初“铁帽八王”之一的应亲王之墓,原本打算作为山顶的一座寺院。后来由于施工困难,山高路长,就建在太子河畔(名山火车站附近)。后来因为修建火车站,就搬了(原二十四中的山头上面)。最后陵墓碑移到平顶山碑林,认为是落叶。因为本溪是嬴王子的封地,平顶山是满族的神山(山神、树神、河神等。在萨满教)。据史料记载,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中,日俄之间的“平顶山之战”是以重兵作战,极其惨烈,以俄国战败告终。中国东北成了日本的势力范围。日军司令部是在仁宫亲王,日本中将的闲置庭院。在柴山山顶(王茜公园)立了一座纪念碑来展示他的功绩。解放初期被炸掉了。在原址上建造一座宏伟的革命烈士纪念碑。

9月30日晚,1948,人民解放军对平顶山国民党守军发起猛烈进攻,依靠天险进行反击,歼灭守军,宣布解放本溪。王茜公园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上有一块汉白玉浮雕,记录了平顶山解放的历史画卷。平顶山还有很多战争遗迹。其中最典型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遗留下来的“碉堡群”。历经沧桑的平顶山,如今已经被开发成了成本流平顶山森林公园和避暑胜地。古庙、古井、古墓和历史碑林告诉人们平顶山的悠久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