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笔下人物的一生
1911年,谢来到温州(当时的永嘉县),考入省第十中学(温州中学)。但入学不久,他和其他来自楠溪山的农家子弟就遭到了几个学长的歧视和欺负。谢很生气,他反驳了对方的谬论,却以“思想激进”的罪名被学校开除。当时,他的同乡胡在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现杭州高级中学)任教,谢来到杭州,通过分班考试后入学。
1917、谢第一师范毕业后回到家乡,主持岩头中学(后为永嘉县岩头中心小学)。他聘请进步教师,选用进步教材,热心教育培养学生,与老乡中的恶势力进行坚决斗争。同时,还经常利用杭州、上海两地的老师和学弟学妹联系,阅读进步书刊,在师生中宣传革命思想。后来成为著名革命烈士的金和李德昭,都是他资助的岩头中学的学生。
1919、谢离开家乡回到上海,参加上海五四运动,在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杂志工作。1920,谢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加入中国* * *产党。同年夏,赴莫斯科东方工人生产大学(简称东大)学习。
1923年,谢随苏联顾问鲍罗廷回国,任中国中央书记处书记。作为翻译和中共中央工作人员,他在广州帮助孙中山先生改组国民党,为实现第一次民族合作做出了贡献。
1924年秋,谢奉命回乡,宣传革命,发展党员,成立浙南最早的党组织——闽中温州独立支部。在永嘉城(今温州市)和南溪(今永嘉县岩头、岩滩等区),他通过走亲访友、邀请座谈、大会发言等方式,向工人、农民和知识青年进行革命宣传。从1924的冬天的至日,到1925的春天,谢亲自介绍30多人加入了温州的中国生产者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
温州独立支部成立后,直接受中共中央领导,后受上海(江浙)区委领导。谢被调往上海从事工人运动后,仍经常关心和指导“独养温”工作的开展。他还经常通过船上的茶室,从上海向郑亚琛、金、李德昭等“文”成员寄送文件和革命书刊。
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当时,谢担任上海市总工会总务科副主任。他和李、一起发动和组织工人,举行罢工和示威,并经常在群众大会上发表讲话。9月,谢成为上海市总工会会员。
1926年4月,谢任中共中央委员,前后兼任曹家渡、杨树浦各部书记。7月,他被调任* * *南京地委书记。谢在上海、南京、江苏、浙江等地做了大量的革命工作,还参与组织领导了三次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1927年2月9日,上海地委全体会议讨论江浙第一次代表大会筹备工作,决定组织政治问题委员会、工人问题委员会、提案审查委员会,由谢、、张作臣、任主任。谢也是其他两个委员会的成员。会上提出了上海区委换届名单,谢仍被列为13正式委员候选人之一。6月16日,上海地区委员会召开换届后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委员们进行了分工,决定将镇江的地方党组织置于以谢为书记的南京区委的领导之下。
1927 4月11日凌晨2时,南京市公安局侦缉大队大队长赵虎臣带队将谢等10人抓获。在狱中,国民党反动派对他们使用了极其残酷的刑罚,但谢等人宁死不屈。最后蒋介石下令赵虎臣等人杀了他们。谢和他的同志们被杀死并装进麻袋,其他人则被装进装满石灰的麻袋,用刺刀刺死。烈士的遗体被运到南京通济门外的九龙桥,扔进秦淮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