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加分带动部分中学参加机器人竞赛。
暑假以来,在北京举行的各类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事实上,从人数上看,中国每年约有6.5438亿+的青少年参加各类机器人比赛,位居世界第一。中国的足球机器人已经达到了世界水平。但是量大不代表水平高。到目前为止,中国参加比赛的规则都是西方国家制定的。参赛的中小学硬件明显好于大学。背后是升学的功利化倾向,是崇拜。
与一些大学生缺少参加机器人比赛的资金相反,一些中小学却异常富有。
在机器人竞赛发展论坛上,有参赛队的指导老师指出,一些中小学为了树立自己的形象,希望在素质教育中做出突出成绩,不惜投入巨资购买相关设备。每当厂商推出新产品,学校都会订购,一年可能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
在一些省市,为学生升学争取加分等奖励也加剧了这种比较。在一些地方,学生一旦获奖,就可以在高考中加分,甚至获得保送大学的资格。据南方某省领队兼教练介绍,该省参赛选手在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可获得高考10分,获得一等奖可由学校推荐直接保送上大学。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的功利化是必然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少年机器人大赛(robot contest)通过调整规则和指定设备提供商,结束了比赛的功利化倾向。
主裁判崔世刚说:“我们不断调整比赛规则,以约束厂商,消除厂商在比赛中的‘影子’。比如我们可以规定一个机器人必须要能拆卸成50个以上的零件才能参加比赛,这样学校就不会购买那些基本是成品,厂家不能拆卸的机器人,减少了厂家对比赛的干预程度。并且我们会和指定的设备供应商协商,要求他们提高产品的性价比,以减轻学校在机器人研发方面的资金压力。”
据了解,各省区市教育部门正在逐步取消机器人竞赛的加分制度,旨在减少竞赛的功利色彩,让青少年在真正自由的环境中学习,以兴趣为导向,从而发现具有独特科技天赋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