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导语备考是一种经历,也是一种体验。每天进步一点点,基础扎实了,考试会更容易通过。!

第一篇2020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1.概念

想象是人脑对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转化,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所以要知道什么是想象,首先要知道表象的概念,表象是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脑海中出现的事物的形象。所以,想象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想象的分类

根据想象活动是否有目的,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1)无意的想象

无意想象,又称不自觉想象,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无意识产生的想象。是人在意识减弱的情况下,在某种刺激的作用下,情不自禁地想象出某种东西的过程。

做题关键:没有预定的目的,不自觉。

例子:①白日做梦;②庄周梦蝶。

(2)有意想象

意向性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想象。根据想象的内容、新颖性和形成方式,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做题的关键:有目的,有意识。

(1)再造想象

重建想象是根据文字的描述或模式的示意图,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做题关键:有提示。

例:①读者在阅读《西游记》时,脑海中呈现出有关《西游记》的人物。读者通过书中文字的描述形成事物的形象,属于再造想象。

②创造想象

创造性想象是在创造性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做题关键:无需提示独立创作。

例:①作者写西游记,把他心目中有关西游记的人物形象呈现出来。作者独立创作书中人物,属于创造性想象。

纠错

重建想象与创造想象

重建想象力强调外部暗示;创造性想象强调独立创造。

③幻想

幻想是指向未来的想象,与个人愿望相联系。这是创造性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幻想并不立即体现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而是具有向往的性质,这是人们所托付的。

当人们按照事物发生的客观规律进行想象时,这种想象就叫做理想。

当人们不以客观规律为依据,甚至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过程时,那就是不切实际的想象,这种想象就是幻想。

纠错

理想VS幻想

符合客观基础,能实现理想;违背客观基础,无法实现的,都是幻想,如水中捞月。

第二篇2020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是心理学家斯金纳的理论。他借助益智实验得出了一系列理论。首先,他区分了反应行为和操作行为。他认为反应行为是低级的、被动的行为,操作行为是主动的行为,先出现后加强。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中的吃狗实验是反应行为,而斯金纳拼图实验中的老鼠行为是反应行为。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是操作条件反射理论中的关键和核心考点。根据实验结果,斯金纳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就是呈现愉快的刺激,增加行为的频率。比如小红找钱失败被表扬,增加了找钱的行为。负强化消除了对刺激的厌恶,增加了行为的频率。比如小红不去捡钱,老师取消了对她迟到的惩罚,增加了不去捡钱的行为频率。斯金纳把惩罚分为积极惩罚和消极惩罚。积极的惩罚是表现出对刺激的厌恶,减少行为频率,比如迟到站在门外。消极惩罚就是取消愉快的刺激,减少行为频率,比如上课看小说,下课不出去玩,这就是消极惩罚。在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中还有一个概念:消退,即不给予任何强化,降低行为的频率。比如学生上课做鬼脸,学生和老师都不理,最终做鬼脸的行为减少。这些是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复习备课的时候,只要用例题来理解,就能更好的应对考试。但要提醒考生的是,行为的主体是谁,是增加还是减少,即在判断是加强还是惩罚时,首先要看行为发生的频率,增加就是加强,减少就是惩罚和淡化。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其他考点还有雷马克原理,Puremarque原理是指利用高频动作加强低频动作。比如看电视是做完作业后的高频动作,写作业是低频动作,相当于正强化。

第三篇2020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一)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统一(间接法)

直接经验是指学生亲身经历获得的知识,间接经验是指前人积累的经验。

直接体验为学生提供实践基础,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间接经验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学生获取知识主要通过课本。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结合起来,以间接经验为主,直接经验为基础。

1.谚语和谚语

1)陶行知:嫁接如认识。

2)毛泽东:人不能直接体验一切。其实大部分只是间接的东西。这都是古代和外域的知识。

3)卢梭:世界之外没有书,事实之外没有教材。

4)从纸上得来太浅,不知道怎么做。

5)牛顿:如果我能比别人看得更远,那就是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2.相关理论

1)强调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关系的课程: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2)根据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提出了直观、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3)赫尔巴特的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与杜威的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的对立。

4)杜威:在做中学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统一(发展规律)

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知识只要熟练到能用就能转化为能力;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通用能力(即智力)的发展可以提高知识学习的效率,更好地掌握知识。

1.谚语和谚语

1)无知导致无能,高分导致低能(剪刀差)。

2)列宁:我们需要利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提高每一个学习者的思维能力。

2.相关理论

1)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之争

(三)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是统一的(双边法)

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主体。教师处于主导地位,组织和引导着学生的发展,教学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1.谚语和谚语

1)王夫之:学是学夫教的,但学不是教,教是教人学,教不是学。

学生学的是老师教的,但学的过程不等于教的过程;教授是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但教学过程不等于学习过程)

2)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3)教是为了不教,老师是为了学生的学习。

4)老师是舵手,学生是小船。

2.相关理论

1)赫尔巴特教师中心和杜威学生中心;

2)启发性教学原则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的统一(教育过程中的知行统一规律;教育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促进他们的思想道德发展。知识是思想道德形成的基础,只有具备基本的道德认识和判断能力,才能促进品德的良好发展;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比如强大的道德意志力可以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

1.谚语和谚语

1)赫尔巴特:教学永远是教育;我想不出有什么教育是不教的。相反,我不认可任何没有教学的教育。

2)中庸:敬德求知。

君子要把真诚的美德放在最尊贵的位置,把“问”和“学”作为修身养性的基本途径。

2.相关理论

科学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