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几岁开始锻炼?
刘翔走上跑道是非常偶然的。10年前,少年刘翔就读于上海市普陀区关农新村小学,因为他比其他同龄学生高,手大,力气大,而且从来没有摔过手腕,大脑也很活跃。教体育的钟老师让刘翔参加跑步训练,成为他田径生涯的起点。
最初的日子并不顺利。少年体校收了他,家里长辈不同意。母亲说:“我们香香要读书,要上大学。”
只有父亲刘学根是刘翔最坚定的支持者。他的理由是,小时候参加体育锻炼对身体有好处。父亲年轻时喜欢运动,玩石锁和石头,知道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在最初的几年里,刘翔练习跳高。现在想来,那次“走错路”让年轻的刘翔对田径跨栏有了初步的感觉。直到四五年级的时候,刘翔获得了市里“小跳高运动员”的荣誉,长辈们才改变了态度。
初中一年级,刘翔的身高跃升到1.70米以上,100米获得上海市中学生比赛第二名。有人说刘翔是跑步的料。他爆发力强,冲刺好。就这样,他又进入了市体校,开始练习跨栏。一年多后进入全国少年前三。然而,此时的刘翔却有着非常强烈的心理“排斥期”,这位年轻的明星差点就没命了。
理解力强
第一个感受到刘翔心理“排斥”的人是他的父亲。
“怎么,你不想练了?”在送刘翔回家的路上,爸爸问。
“你不会同意吧?”刘翔问。
这次对话的场景,时隔多年,刘雪根记忆犹新。他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刘翔在困难面前从不退缩,也从来不用这种语气说话。“那好,我们回母校宜川中学吧。”
半年后,刘翔家里打来了一个电话。那是上海队的跨栏教练孙海平。孙海平想和刘翔的父亲谈谈。原来,孙海平早就暗恋刘翔了。“在同龄的孩子中,他个子较高。虽然技术差,但是节奏很好,这是先天优势。当时我就想让这个孩子跟我一起练。”没想到,等我回来找他的时候,刘翔已经不见了。
孙与刘的父亲进行了坦率的交谈:“这孩子很有天赋,他对跨栏有很好的节奏感,这是天生的。可惜他不练。”孙海平还建议刘翔应该先参加一周的试训。
一周的训练让孙海平有点担心。他发现刘翔动作僵硬,和半年前那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好苗子完全不一样了。孙有点气馁,准备放弃,但一个细节最终让他改变了主意。孙海平说:“第五天,我教了他一个动作,他很有悟性。因为天赋有两种,一种是先天的,一种是领悟后获得的,所以领悟能力对于一个练习体育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
“三级跳”入选上海队。
还有一个细节让刘翔的父母至今感动。交给孙教练后,16岁的刘翔从体校学生变成了上海市田径队一队运动员。当时他膝盖旧伤,走了水。孙海平立即带刘翔去上海最好的医院,找上海最好的医生。
孙海平在训练中注重刘翔的特点,加强基础专项训练。三个月后,孙海平的“刘翔训练模式”成功,刘翔跑出了14秒和19,这是上海田径队的奇迹。14.30秒是一个运动员的标准,也是一个真正的“三级跳”运动员。
孙海平追求“多因素训练”和“实用训练”。孙海平于1982从上海体育学院毕业后,从事了十多年的教练工作。他那个时代的田径运动员练得很努力,说白了就是“傻”练,收效甚微。孙说,也许亚洲人在生化指标上不适合短跑,种族差异我们也无能为力,但我们确实有一样东西,那就是中国人敏感的神经系统。说白了就是大脑。刘翔在这方面有很强的优势。有人说刘翔是20岁的人,30岁的大脑,成熟聪明,心理素质好。从接手刘翔的第一天起,孙海平就决定为他打好全面的基础,充分发挥他的优势。基础好,方法得当,就不会有问题。在中国的运动员中,刘翔的训练当然不是最努力的,但他的表现是最快的。除了刘翔的努力和过人的天赋,孙海平的“恰到好处的方法”是关键因素。
2002年7月,刘翔以13秒的成绩创下了托马斯·李8年沉默的亚洲纪录,也创下了美国黑人运动员赫米娅24年卫冕的世界青年纪录。从那一刻起,全世界的人都注意到了橙色跑道上一个东方少年刮起的“中国旋风”。
我在训练中跑进了13秒。
体能训练是全面的,综合的。不仅要训练技战术,提高心理素质,还要学会做人。
生活中的刘翔彬彬有礼,孝顺父母,自控能力强。每周训练结束,他总是直接回家陪父母,看望爷爷。刘翔为自己热爱的体育事业牺牲了很多,留下了很多遗憾。只有一件事是他无法弥补的,那就是没能在奶奶去世前见她最后一面。小时候是奶奶带大的,但是老人病危住院的时候,刘翔不得不在九运会上苦苦挣扎。刘翔赢得了他的第一个全运会冠军,但奶奶永远离开了他。父母没有在第一时间告诉儿子“老人去世”的消息。赛后,刘翔哭了一夜。
现在刘翔已经学会关心父母了。了解刘翔的人都说他是不可多得的孝子。刘翔的母亲曾经是糕点雕塑家。2000年她下岗后,刘翔不再让她上班:“我辛苦了大半辈子,不想让她再工作了。”现在,母亲经常夸儿子:“我们香香小时候离家出走,行李都是我们自己保管的。突然发现儿子长大了,懂事了。”
有了名气,也有了苦恼。有一次,刘翔打电话回来,说他刚从比赛下来,气喘吁吁,于是记者们围上来找他说点什么。他说:“我喘口气,穿好衣服,慢慢说,不是更好吗?”结果有记者说我耍大牌。“对此,他的母亲纪芬华很心疼,希望媒体的朋友们理解刘翔。他父亲不同意:“接受记者采访是一个运动员应该做的,因为他们代表了所有关心你的人。委屈了自己也不能委屈记者啊!"
/ZT/2004/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