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镇的乡村历史
范镇之所以命名为范镇,是因为居民范姓居多,店铺兴起,集镇逐渐形成。据《瑞昌县地名志》记载,古代称“缸港”,因生产竹制液压缸用于灌溉而得名。明又叫“屋前之城”。明朝永乐年间,范从殷范龙、红岭迁来,人口繁盛,清代多姓范,故改名“范家铺”。当时农业贸易繁荣,双河长街两旁是沿凌河而建的亭台楼阁,抗战时被侵华日军破坏。解放后被称为范镇。
范镇现属其管辖。古有归义乡、斗岗保护。桂二项瑾朱宝;青义乡八都堡、东山堡;青儿乡的仙姑堡、坎田堡、良田堡、石壁堡、水灵堡及部分自然村。
解放前夕,范镇属于南二区。
解放初范镇隶属南区,1958年成立范镇人民公社。1968年,该社扩大合并,田亮、九原、红岭公社和莫家公社长春大队合并,成立了范镇人民公社。1972年调整公社规模,九原、红岭公社分立,恢复原设置。范镇人民公社更名为范镇乡,2005年规模不变。90年代初,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范镇更名为范镇。2006年,九原乡并入范镇管理。
范镇地域辽阔,辖1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00多个村民小组。人口3.3万,劳动力1.8万,总面积160平方公里。
范镇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道路纵横。自古就是交通要塞,扼九江、瑞昌、德安、武宁四县。在古代,从伊瑞到张羽有一条捷径“老鸦尖古道”。目前,瑞南省道主线由东向西贯穿全镇。此外,九原至九江涌泉、高铨至德安汤山两条“雅”字形县级公路贯穿全境,各村水泥乡道与三条主干道互联互通,交通十分便利。
范镇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溪流密布。从横岗大岙村罗汉洞流出的古溪,在这里与高铨河、九原河汇合,故改名为“凌河”,再经红岭流入潍城山头林、乌石河,形成古“凌溪河”,即现在的“长河”源头。有小型一型水库1座,小型二型水库10座,大小山塘500多座。九源河、高铨河、横岗河三条支流在高虎岩汇合,流经11个村庄。沿河两岸田地纵横交错,土壤肥沃,形成九都元、良田畈、东山畈、范媛媛、八都畈五大2000亩以上良田,以“三万亩”(优质水稻一万亩、苎麻一万亩、香樟一万亩)大镇闻名赣西北。丰富的松、竹、烟煤资源闻名于长江中下游。农特水产品中的绿色大米、鲜龙虾、茶叶、柑橘、薪柴等都是大家熟知的。日产1000吨的自来水厂和180KW变电站设施,为集镇的快速发展和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范镇文化底蕴深厚。田亮庙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的古代人类聚居地,它的发掘揭示了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早在恢复高考的1977年,范镇中学就在教学质量上出类拔萃。受到江西省政府和省长的嘉奖,许多范镇学子前往全国各地的高校深造和创业。
范镇医疗设施齐全,建有中心医院、乡镇医院和15个乡村医疗诊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善,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医疗条件,有效保障了广大城镇人民的生命健康。
一个崭新的范镇,将以古老的“直通车港”为核心,集生活区、工业区、文教区、行政区于一体,北连南连柳下、楼下曾、蔡家铺等自然村,以“一江两岸”的格局屹立于凌河之畔。
古老的直通车港,繁华的范家堡,新兴的范镇,都愿意投资,愿意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