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初三学生的心理辅导?

在初三的总复习阶段,大部分老师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选题、作文、讲解、辅导等教学环节上,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事实上,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不仅和课堂教学一样重要,而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以下是我在这几年的教学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在此和朋友们一起探讨。一、如何引导学生的“高原现象”。在中考前的复习中,很多同学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即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成绩很难有大的提高,甚至出现波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高原现象”。这种现象危害极大。因为越临近中考,我们越觉得时间宝贵。如果我们没有取得进步,我们就会产生错误的认识,认为重新学习是没有用的,是浪费时间的,从而放松甚至放弃对知识的进一步学习。这也是很多同学中考成绩好的重要原因之一。要克服“高原现象”,首先要帮助学生找出自己的“弱点”。为此,我们可以在平时指导详细记录每次考试的分数,然后逐项整理统计数据,剔除明显偏高或偏低的数据,计算其余数据的平均值,让学生看到自己对知识点和能力点的掌握情况,从而找出自己的“弱项”。第二,针对学生的“弱点”准备一些高质量的训练材料。因为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材料的选择也要因人而异。第三,抽出一定的时间,引导针对他的“弱点”进行定点训练。根据以往的经验,一个月左右为宜,分三个阶段。前7天用于定点训练,然后选择一套难度适中、质量较高的综合题进行自测(最好是中学题)。最后,为自测结果填空。这样做的效果不仅是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信心,克服他们的焦虑。第二,对阶段考试成绩差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中考前,学生往往把阶段考试当成中考的演练,也用它来衡量自己的实力。有些同学会有中考成绩比较低就要失败的预感,或者和自己的心理预期相差很远,或者和别人相差很远,甚至心理上开始经历失败。这种心理体验最容易让学生自卑。自卑是个体对自己能力和素质的低评价。在这种评价中,学生往往伴随着一些特殊的情绪体验,如害羞、焦虑、内疚、悲伤和失望。自卑感强的同学,自卑,无所事事,处处悲观失望。即使是那些稍加努力就能完成的任务,也往往因为力不从心而轻易放弃,这会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和实践水平,甚至导致心理疾病。其实考试成绩的起伏是完全正常的,学生根本不需要把每一次考试作为衡量自己真实水平的标尺。如果把每一次考试都当成中考的演练,必然会造成自己过于紧张和焦虑,影响每天的心情和对考试的复习,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首先,我们应该和学生一起寻找失败的真正原因。寻找失败原因的过程,也是客观分析自己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分析考试前和考试中的表现来重新评价自己。正确的评价本身可以缓解失败和挫败的心理。如果你之前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而现在正确评价自己,就不会有失败的经历。2.鼓励学生发泄不开心的情绪。内心的失败和挫败感会在发泄中得到缓解和消除。带他去一个合适的地方哭,或者建议他和好朋友聊聊天,做一些身体活动,都是不错的策略。3.留一些对这类学生有利的作业。阶段考试不理想的时候,不要老是回忆考试过程,不要经常和同学谈论考试,也不要什么都不做,多做一些自己平时最擅长的事情,让自己有自信。做一些相对容易的功课,尤其是不要放弃成功的努力,因为任何成功都可以增强你的自信心。4.最后,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学生参与任务,避免自我卷入。任务参与可以使学生专注于学习任务本身,通过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发展能力,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自我投入会导致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学习结果上,通过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来判断自己的能力往往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三、对“一心二意”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小峰是一个很聪明的学生。他从小就善于自律,很受老师和同学的欢迎。最近在我的学习中出现了一个很苦恼的现象。隔壁一个女同学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分心了,但这种倾向很快被自己发现,并很好地纠正了。他引以为荣,引以为戒,一日三省。他不自觉地扩大自我审视的范围,经常反思自己的方方面面。如果他每天都不认真反省自己,他会觉得很没有安全感。慢慢的,自考的时间越来越长,尤其是临近考试的时候。他不能允许自己有任何缺点,或者他认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都是不可原谅的,他必须进行认真的检讨。然而,他发现不犯错误几乎是不可能的。他还发现自己经常利用全班同学来声讨自己。同时,他既批判了现象和本质,又联系未来强化了自己的错误。这些都极大地打击了他的自信心,他对自己越来越失望。从小峰的现象来看,他确实自律性很强,这可能与他自身的性格和家庭影响有关。经查,他母亲是医生,为人稳重,很有条理。从学习的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个学生的问题始于他对学习的不专注,导致对学习活动的分心更为严重。也许他的动机是好的,但他的缺点是忽略了自我反省的目的。自我检讨不是为了惩罚自己,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沉下心来好好学习。他过于重视对复习过程的理解,以至于不能自拔。其实这是典型的逃避学习的表现。既能从自省中获得快乐,又能避免学习活动的痛苦,还能避免学习成绩下降带来的责任,以至于时间花在自省上,而学习上的时间不够。抛弃本质,追求表面现象。正确的方法应该是:1。你应该在考试前或者平时就清楚的知道,关注异性同学或者在疲劳的时候走神都是正常的,是每个正常人都有的现象。你不能因此受到惩罚。它是人们保护自己的重要手段。原因很简单。如果你厌倦了学习,你应该休息一下。不知道累是一种病态。2.休息过后或者不该休息的时候,又没有专注力,换一个就好了。比如老师上课,发现自己走神了,就马上回来,跟上老师的思路。如果这个时候还有别的想法,只会离老师越来越远。这种现象的表现有很多,比如上课思考的速度和老师不一致,老师讲的内容不一致,疲劳中的心不在焉。3.如果你在集中注意力的时候无能为力,当你不能把注意力从一个不合适的地方转移过来的时候,你可以让你的意志力暂时妥协,因为一个问题或者一个知识点真的会让我们的意志力望而生畏。这时候你可以试着专注于一个自己平时感兴趣的科目,有了这个兴趣可能更容易抵制那个诱惑。你也可以试着把注意力放在一个尽可能小的目标上,比如记住一个单词或句子,解决一个问题,逐渐把注意力转移到正确的目标上。这些方法通常是有效的。如果注意力分散成为一种坏习惯,你也可以利用环境来促进注意力集中。如果有的同学写作业的时候老是喜欢玩东西,吃东西,喝水,上厕所,那就可以有意识的把自己的书桌变得简单一些,不允许任何不相干的东西存在。坐下后,限制自己半小时不离开办公桌,这样会减少分心的诱因。当然,专注力最终还是意志力的问题,每种方法都涉及意志力。经过两个月的训练,小峰逐渐改正了这个坏习惯。四、对“完美主义”学生的心理辅导有一个女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信心,认为不出意外考上一个比较好的重点高中问题不大。因为从小到大,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直到现在依然如此。平时的学习成绩已经说明了一切。可是现在的中考来了,她突然厌学了,不想考了。她看到学习就心烦。她觉得自己马上就要上高中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学习上也有很多不足。高中生是所有学校的精英。她还能像初中一样在高中名列前茅吗?中考会暴露自己的缺点吗?会不会损害你的形象?如果不满意,她就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于是她莫名其妙地开始厌学,对自己泄气,对未来的前景非常焦虑。她说,她觉得自己宁愿不去重点中学,也不愿意让别人去竞争。不上学可以干点别的,可以当冠军。当然,她虽然这么说,但是在学习上一点都没有放松。心里想的和手上做的完全不一样。她很矛盾。她不仅在学习上,在平时也是如此。不管她做什么,都要做到最好,最满意。她不能容忍自己的错误,学习成绩的下滑,对别人的无礼。她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完美的人。这位同学从小生活环境比较富裕。他是一个被宠坏的人。一切都必须完美。如果不完美,他接受不了。他宁愿不上重点中学,也不愿破坏自己完美的心态。一般来说,这种心理状态除了意外的刺激外,大多是因为从小对独生子女的过分宠爱造成的。比如老师和家长长期不厌其烦地夸赞自己,装成别人的榜样,尤其是目前社会和家庭对独生子女教育的重视到了一种病态的程度,片面要求每个人都要做一个优秀的人,崇尚第一,忽视个人特点和大部分人都是凡人的事实。世界上每个人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有活下去的权利。在同一个社会里,这些人必须加以区分。比如人的受教育程度、家庭条件、先天遗传、各种机遇不同,导致人在某一方面的素质不同。这就是现实。素质好的人不是每个方面都好,而是某一方面更好,某一方面更差,素质差的人也是如此。虽然在某一方面不好,但在其他方面是不可替代的。如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先生在数学领域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独树一帜,成果丰硕。他的才华几乎无人能及,但生活却出奇的“穷”,生活几乎不能自理。当他外出时,他经常忘记回家的路。走路的时候经常会因为思考撞到电线杆,要不停的向撞到的电线杆道歉。对于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虽然在某些方面有好有坏,但也不能说在哪里、在哪里、在哪些方面是绝对好的。事物还在发展变化,别人也在发展进步,极有可能超越我们。更何况,如果把我们放在更大的环境里,外面还有人。针对这位同学的情况,在她同意的前提下,我给她布置了一个任务,就是回家后给自己列一个清单,上面列了自己的优缺点,认真反思。同时我也给班里一个中等水平的同学列一个单子,上面写同样的评价内容。这个工作对她来说可能很难,因为他们很少这么认真的反思自己。第一遍写不出来也没关系,第二遍第三遍还是会继续写。自省的结果出乎意料。她看到自己有很多优点,也有很多失败和挫折,很多都不尽如人意。比如有很多时候她对人不体贴,有时候不好好学习,不热情交流。她为什么没有注意到?你怎么会有这么多和班上其他学生一样的问题?这个发现对她打击很大,打破了她编织的完美童话。接下来就是打破她的禁锢,让她念几句话,“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我和班里任何一个同学一样是一个普通人”,“我和各行各业的人都是平等的”,“我不如学习或素质有问题的同学”,“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我也是”。虽然她不想认为有些话侮辱了她,但出于对我的信任,她还是念了出来。我看得出她在努力控制自己,脸红,出汗,喘息,心理冲突激烈。我很耐心的期待她进一步的努力。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最后她能够大声地、流利地朗读了,好像在读一篇课文。经过几次深入的训练,她会意识到原来的完美是不可能的,原来的缺点早就有了,只是因为心态不好,故意忽略,有意识的逃避自己的缺点。完美主义的心理状态基本解除,为学习和生活解除了不必要的干扰,丢掉了不必要的负担,把精力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效率更高。中考在即,轻装上阵。她终于找到了真实的自己。五、考前心理调整,考前对学生进行以下心理治疗。1.激活兴奋,进入良好的应试状态。中考也许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挑战之一,但我们不妨把它当作一件对我们来说既重要又非常喜欢的事情,去体会那种执着、无怨无悔、苦中作乐的开心果。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爱默生我是世界上最好的前重量级拳王。阿里用的就是这个方法。每次打拳前,在更衣室里,在镜头前或者在走廊里,他都冲所有人大喊大叫;“我是最棒的!我是最棒的!我可以打败任何人,我要他马上倒下,因为我是最棒的!”当时没有人了解这种方法的威力,所有的人都不断嘲笑他,认为他疯了。但是,当他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并且真的在他说的时间内打败了对方,人们就不再嘲笑他了。有一次,阿里出门前没有按程序自言自语。不可思议的是,那一局他被对手打得落花流水,下一局他又大喊:“我是最棒的!””并更猛烈地挥舞着拳头,指着对方说:“我是最棒的!“你会马上掉下来的!”那场比赛,他真的又做到了,再次夺回拳王头衔。尼克松自信失败的故事尼克松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美国总统,但就是这样一个大人物,却因为一个不自信的错误而断送了自己的政治前途。1972年,尼克松竞选连任。由于他在第一个任期内的良好成就,大多数政治评论家预测尼克松将以绝对优势获胜。然而,尼克松自己并不自信。他无法走出过去失败的心理阴影,极度担心再次失败。在这种潜意识的驱使下,他做了一件让他后悔终生的蠢事。他指派手下潜入对手总部的水门酒店,在对手办公室装了窃听器。事件发生后,他多次停止调查并推卸责任,并在选举获胜后不久被迫辞职。稳操胜券的尼克松因缺乏自信而被击败。激活兴奋其实是心理学上的一种自我暗示技巧。是人通过内心对话等手段对自己施加心理影响的过程。自我暗示的结果是,一个人的想法、情绪和情感经常会发生变化。对中考不自信,容易紧张焦虑的考生,可以经常自言自语,写下“我正在达到目标”、“考试是我很喜欢的事情”、“这次我一定会考得很好”、“我对自己充满信心”之类的话。考前反复使用这些语言进行自我暗示,很容易激发你的斗志。2.让紧张和焦虑分散开来,克服“考前焦虑”。考试前,考生高度紧张。这时候正确的做法是合理调整自己的心理,分散过度导向和集中在“考试”上的注意力,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比如组织学生有意识地、适当地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比如打乒乓球、跳舞、唱卡拉ok,到周边公园“半天游”,或者拍一些照片、画几笔,或者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压力感就会分散。3.担心有了笑声,除了考前,组织考生运用搞笑艺术对消除紧张情绪有很大帮助。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记住一些幽默、笑话、有趣的故事或者小品。考试前,大家聚在一起,每天背诵几遍,发自内心地细细品味这些搞笑的内容。如果可能的话,也可以和亲朋好友进行幽默的交流,或者模仿幽默故事中的情节,融入身边真实人物的内容,或者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进行一些即兴的小表演。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只有有意识地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