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子村的城镇发展
寺庙位于中心,人们称之为风水之地,数百年来香火不断。据说玉皇阁建于唐朝,是袁天罡和李选的。清末改名为“大同宫”。在大同宫的西面是明朝的一位祭酒官周汝棣的墓地。墓前列有石马、羊等雕像,周围种有松柏。“玉皇阁自有柱,倒座,宽敞透彻。可以安安静静的。可以建三堂一厅,龙虎一厅,山门与钟楼相连。中间是隧道高大挺拔,西边是宝藏厨盒。四十余亭与东北古城相连,松、柏、榆、柳、柳、花、竹覆盖东南山海……”自建寺以来,石桥庙会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四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十月二十五日举行,全国各地的民众、善男信女、入寺烧香的信众络绎不绝。商帮贸易,北方皮货,南方广货,江浙竹器,各种稀奇古怪,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庙会在1946之后逐渐没落。1962年,石桥寺建中学。30年后,寺庙建筑损毁严重,但大殿、两个装具、两厢、殿前24孔桥的古韵犹存。1991中学合并后,石桥寺无人问津,但围观的人群络绎不绝,有识之士随时准备关注。2001年,城子村根据上级有关指示精神,承担起保护石桥寺的责任,并向社会各界筹集资金40余万元,正式启动石桥寺修复工作。到2002年,又投资260多万元,恢复了石桥寺的千年神韵,被列为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国前,城子村大多数村民吃不饱,穿不上,有的被迫流离失所,人均粮食只有60多斤。建国后,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村民口粮自给,年人均现金收入200-300元,生活水平逐年提高。自1961城子村接管城阳镇联窑厂以来,该村一直以规模化工业副业生产为主。1970之后,机修厂、轧花厂、纸箱厂、施工队相继成立。1972和1981年,全村投资100多万元建设外贸土特产货场和粮油货场,从事货物的仓储和分拣,极大地发展了集体经济,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1988年,城子村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458万元,人均纯收入1087元,在城阳镇富裕村中名列前茅。
1994,青岛市城阳区成立。依托蓬勃发展的城阳新区建设和优越的交通、地理优势,城子村党支部一班人团结带领全村3000多名村民,在1.5平方公里的黄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经过三年的建设,2000年在村东正阳路南建成了11砖混结构的五层住宅楼。许多村民以优惠的价格购买了他们梦想中的崭新建筑,并邀请朋友和亲戚庆祝他们的新家。由此,该村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打响了致富第一枪。65438-0999,城子村把市场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新突破口,在村后建设了以陶瓷为主的大型综合建材批发市场。市场规划占地460亩,计划投资6543.8+0.6亿元,分三期实施。一期工程投资5300万元,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该市场于8月开始建设,1999。全村党员、干部、群众齐上阵,把坑坑洼洼的“蛤蟆湾”填了20多万立方米土石方,一举建成了青岛城阳建材批发市场。19年2月26日举行了隆重的开业典礼。城阳建材市场主要经营建筑陶瓷、洁具、钢材、木材、胶合板、家具、厨具等十几大类几千个品种。该市场“你只需要安心经营,剩下的我们来做”的承诺和兑现,吸引了一大批经营户,其中温州经营户在该市场的投入超过13万元。截至目前,市场建设及配套设施累计投资654.38+0.2亿元,总建筑面积654.38+0.2万平方米。吸引了香港、福建、浙江、广东、临沂、德国、韩国等700余家国内外装饰装修材料商家入驻市场。建材批发市场的建立促进了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建立和发展,在市场周围形成了以市场为中心的第三产业集中区,拓宽了劳动力的就业空间,促进了城阳第三产业的发展。2002年市场从业人员达到1.600人,交易额达到1.67亿元。连续三年保持“青岛市十大商品市场”、“青岛市重点商品市场”、“青岛市规范化管理市场”、“青岛市创建文明商务区先进单位”、“青岛市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等荣誉称号。
为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城子村于2002年抓住城阳区正阳路西扩的机遇,拆除房屋508栋,投资6700万元,建设高层住宅15栋,总建筑面积65438+万平方米。投资670多万元建设省级标准化学校正阳路小学,夯实了教育长远规划。为村民提供了养老保险,保险覆盖率为100%。村里“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家庭”创建率超过76%,有5个家庭被评为青岛市“五好文明家庭”。
2003年5月,城子村顺应经济市场发展趋势,以建材批发市场为载体,成立了青岛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确立了“以市场建设为主导,以房地产开发和旧村改造为重点,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壮大经济实力,增加村民收入”的发展思路,规划形成全村旅游、商贸、服务二三产业格局,使全村繁荣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