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的孩子对性了解吗?
有性行为的学生中有一半以上是公认的好学生,1/3来自重点中学甚至名校——100%的人第一次发生性行为时没有使用安全套,他们发生性行为。家长和老师100%不知道——对学校和家里的性教育不满意100%。藏在书包里的玫瑰,引起了学生对性教育的思考——一份关于13中学生性行为的调查报告,近日被摆在北京书摊的显眼位置。被调查的13孩子现在都长大了,大部分都进入了大学或者职高。在谈到发生在中学的第一次性关系时,受访者几乎不约而同地表示,如果那发生在今天,他们的选择可能会完全不同。大部分接受采访的女学生都承认,因为过早发生性关系,她们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些人还是有心理崩溃感。女作家毕淑敏用了四个字来评价这些中学生的经历:“滴血的感觉。”对中学生性行为伤害最大的是人格。近年来,有许多新闻报道中学生甚至小学生有性行为,甚至怀孕和堕胎。成人社会呼吁对青少年进行性健康教育的声音不绝于耳。然而,在这次调查和撰写这本书之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和北京出版社编辑张两位作者感到他们是在“与生活对话”。这些13回答者在与他们签订保密协议后,倾吐了自己憋在心里很久的感受。无一例外,他们都愿意为自己生命中的第一次纯真青春的爱情付出代价;当时几乎所有人都很紧张;她们没有一个人从这第一次开始就感到幸福,大多数女孩都觉得自己像是爱情祭坛上的祭品;一旦女方怀孕,他们极度恐慌,不敢承担责任;他们中没有一个人还爱着他们的“第一次”。高一那年,李丽和另一个男同学去澳大利亚参加自费交换项目。在无人陪伴的情况下,她和这个男生越来越亲近,最后发生了关系。当面试官问她:做爱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这位大学生今天回复:“这件事对我的婚恋观影响很大。不仅是这件事,包括这段所谓的感情,我也对爱情产生了很大的怀疑。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没有爱情。高三的时候,大家都看到我很正常,表面上一直微笑,学习也很好,但是没有人知道我内心的挣扎,思想和自暴自弃的感受。高考结束后,在业余时间,我会想:如果你为了钱做‘鸡’什么的,跟我没关系。我觉得反正已经发生了。做什么都无所谓,随便交几个男朋友也无所谓。直到遇到现在的男朋友。”另一个吃了禁果的男生偷偷建议把这本书命名为《这是事实》。孙云晓说,这确实是事实。首先,发生性行为的中学生越来越多,在同学、网友、成年人甚至一个人有四五个性伴侣,这是人们不愿面对却又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其次,中学生盲目发生性行为可能会怀孕,甚至感染性病和艾滋病也是事实,而且对这些知识知之甚少;第三,目前的性生理教育远远不能满足中学生的实际需要。有的女生迷迷糊糊做爱后就后悔了。直到我考上了大学,我还是无比自卑。这是事实。孙云晓感叹说,中学生一旦发生性行为,不仅会伤害他们的生理,还会伤害他们的心理和人格。什么样的行为就是你选择了什么样的性格。借京高三男生告诉张,和女朋友发生性关系其实是生理问题。虽然你不愿意,但是你的生理需求要求你这么做。在青春期,就像饿了就吃饭一样,生理需求占了很大比重。“像这种‘饿着肚子吃饭’的情况,孙山的老师和家长有没有给他相关的教育?”他们什么都没教我,从来没有。初一的时候,家里装了电话,有了自己的电话本。我妈曾经看过。她看到几个女生的电话,就告诉我不要想别的,好好学习。我从那个早期就阻止了你,在你有一点想法的时候就阻止了你,让你无法前进。但是生理变化很明显,必然会发展。正常的路堵了,就可能横着走。有的人很尴尬之后还能回来,有的人回不来了,而且越来越尴尬。”孙山承认,从高一到高一,他唯一直接接触到性知识的途径就是黄碟。孙云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这些调查只是个别案例,但并不能代表所有的中学生。但由此可见,我国青少年普遍缺乏性健康教育,或者说没有受到应有的教育。这些中学生和恋人发生性关系时,几乎都是出于好奇,都是看了相关的网站、书籍或者色情视频,以为自己完全了解性知识。事实上,他们对什么是性交,这种性行为可能引起什么样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如何预防怀孕,如果怀孕了怎么办,知之甚少或毫无准备。初二男生有女朋友的时候,总是在裤兜里放个避孕套。问他有没有用过?他摇摇头说,他只是觉得给他戴上一个很帅。张讲了一个没有写进书里的案例。一个女生做完人工流产第二天就去上课了,没有告诉父母。第五天她考了体育,跑了1000米。结果她还没跑完就晕倒在赛场上。为此,她留下了严重的妇科病,在以后的体检中,她的腹部永远会有阴影。这个女孩后来被一所医学院录取了。在了解了妇科相关的生理心理知识后,她泪流满面。她后悔极了,开始怀疑自己以后能不能当妈妈。一段时间以来,教育部门、人口计生部门、医疗卫生部门、心理学界甚至一些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一直在关注和介入中学生青春期教育。很多地方确实出版了一些具有现代理念的相关教材、书籍和杂志,举办了一些相关的展览和讲座。北京等一些城市的中学也为性健康教育设定了固定的课时。在这些轰轰烈烈的举措背后,人们有没有想过:开展中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性安全还是性纯洁?是为了满足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还是单纯为了预防传染病和社会问题?什么时候是开始青春期性教育的最佳时机?现在的教育内容对他们来说够用吗?13受访中学生均表示,当时接受的青春期教育太枯燥,不适应。受访者李海在初二正式交了男朋友,并在高三发生了性关系。职高毕业时,她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做了新的选择,开始全力以赴准备高考。现在她就读于北京一所著名大学。当张问她对中国的性教育有什么看法时,她脱口而出:“太糟糕了!几乎到了极点。我觉得就算有人在教育,也是完全理性的。其实这跟感觉和情绪密切相关。性和爱不是孪生姐妹吗?没人能做到。怎么能只讲生理知识不讲心理知识呢?!"一位14岁的北京初二男生告诉记者,我们不喜欢现在的青春期教育课,因为他们总是谈论早恋。无聊他们都是正常人,喜欢异性是很自然的。其实这种事情就像大禹治水,只能疏而不能堵。很多家长老师看到男生女生在一起都特别紧张。其实有些男生女生一开始就是想找一个感情寄托。因为他(她)在同性朋友或家庭中缺乏这一点。如果上课只讲身体健康知识,现在信息这么发达,你根本找不到这些!书本知识和情感体验是两回事。况且青春期是一个过程。即使他或她犯了一些错误,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你们成年人为什么就不能包容这些孩子呢?《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丛书》主编陈奕君教授认为,学会如何与异性沟通、相处,对青春期性教育非常重要。每个人都会和异性相处一辈子。关于如何看待中学生恋爱的人口学研究表明,在20世纪100年期间,男孩和女孩的性成熟每25年提前1年。性成熟发生在上世纪初的16、17岁,世纪末提前到12岁。另一方面,年轻人选择结婚的年龄大大推迟了。世纪初20岁左右,世纪末已经到了26岁以上。专家把从性成熟到结婚这段时间称为“性等待期”。显然,目前人们的“性等待期”已经达到了10年,甚至更长。既然性成熟已经提前到12、13岁,那么作为青少年的监护人、教育者、保护者,我们成年人应该如何看待中学生的恋爱、性甚至怀孕、流产?很多批评中国现在的青春期性教育的人,往往认为我们的问题在于禁锢的观念,也常常赞美国外的性教育。而且有资料显示,即使性开放,比如美国,他们对青少年的性教育也是多元化的,没有统一的标准。据“青少年热线”创始人陆晓娅介绍,目前美国的性教育主要有三种模式:以安全为导向的模式,既然不可避免,就干脆给学生发安全套;以纯洁为导向的模式主张保持贞操直到结婚;第三种是综合模式,既讲性道德,又主张教孩子如何避免性伤害。另一位青少年问题专家认为,美国和一些发达国家与我们最大的区别不在于性教育的内容,而在于对待有问题的孩子的态度。他们的社会氛围比我们宽容。北师大心理学院教授陈会昌访日时,曾听一位著名教育家非常真实地说过。他告诉中学的男生,“不要在你身边找另一半,你的另一半正在上幼儿园或小学。”让男生好好学习,上大学,找个比你小几岁的女生。陈会昌说,他们的观点是让性道德超前于性成熟。我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模式?陈会昌提醒每个人,今天的校长、家长和老师都希望他们的孩子在结婚前不要做这些事情。大部分学生接受成人和社会的这种期待。在参加“藏在书包里的玫瑰”座谈会时,他说,我们要告诉孩子,只有你对自己的青春负责!我们只能引导,不能对你负责。我们应该告诉他,前面有几条路,选择走哪一条,由他自己决定。我们要把我们符合社会预期的判断解释给他听,说得清楚准确,让他明白后果,好的坏的,然后让他找到和我们相似的价值观念和价值选择。这是很好的教育,不是把我们的价值观强加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