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的历史沿革

光华中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历史和优良传统的老学校。她诞生在抗日战争正酣的年代,是在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和支持下,于1939年8月创建的。

1938 165438+10月,陈毅把一个队部搬到水西村。那年冬天,陈毅和政治部主任柳岩指派三名在溧阳登记的同志张志毅、吕平东和朱航厚回去工作。

1939年春,吕平东、方克强、陶与强苏生、周宗基多次商议,最终于1939年4月组成进步群众组织“光华社”。“光华社”接受党的领导,积极宣传、动员和组织群众支持抗日活动。这被消极抗日、积极反* * *的国民党反动政府视为心腹之患。当年7月,江南行署下令取缔解散光华社。

吕平东及时向新四军第一支队汇报了情况,提出了建立学校作为抗日活动基地的设想,立即得到了陈毅的肯定和支持。在讨论学校的名字是否为“光华中学”时,陈毅说:“光华中学是一个很好的名字,很有政治性。”

按照陈毅的意见和指示,1939年7月召开光华社执委会议,正式宣布光华社解散。当晚,召开秘密会议,决定建立光华中学作为抗日活动基地,推荐周宗济为校长,学校接受新四军领导。随后,光华中学管理委员会筹备委员会成立,选举周宗基、蒋廷健、强苏生为筹备主任。当时三人都有在国民党县政府任职的上层身份。

1939年8月,周宗基辞去县衙长官,到距县城20余里的卢希安乡新场村筹办光华中学,并借用蒋家祠堂永思堂作为临时校舍,购置学校家具,聘请教师,招收学生。学校8月24日开课,1939,9月24日正式开课,1939。两个班招收新生104人,小学高年级两个班(五、六年级)学生110人。同时,天宝与艺兮东陵合作,被聘为分校主任,主持分校事务。1939 65438+2月,被勒令与东陵校区合并。国民党浈江区专员王国栋为扩大个人权力,以办东陵经费为诱饵,东陵分校随即迁至高淳县桠溪港,更名为“国华中学”,归高淳县教育局王国栋管辖。

1939年8月至1949年4月,溧阳解放,学校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艰难曲折地发展。班级数量由最初的初中2个班变为初中6个班,高中2个班(含1943,10),学校因日寇入侵停课3个月。

1956年8月,学校改为公办学校,定名为溧阳县第一初级中学。1958年8月,同济初级中学并入光华,同年9月,学校更名为溧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当时全校十八个班,学生总数已经达到1036。

1959年8月,学校更名为溧阳县第二初级中学。

1961 8月,学校改为“民办”,命名为黎城镇初级中学。在三年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期间,师生人数大大减少。虽然1963之后学校的师资情况略有好转,但毕业生人数已经从1958的359人逐年下降到1965的99人。

1966年夏天,文革开始,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完全被打乱。1969年,光华中学并入溧阳县中学,原光华中学校区改为溧阳缫丝厂。

1972年春,在溧阳人民的强烈要求下,溧阳县革委会决定重建一所溧城中学,征用北门外30多亩荒地建校舍。

1973年春天,新校舍一完工就开工了。学校命名为溧阳二中,迪芮林被调回当校长。随后几年,全体师生利用课余假期挖砖搬砖,在田地各处加建房屋,终于初步形成了学校布局。

1975,学校设高中部。

1984年8月,学校恢复“光华中学”校名。次年4月,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复课仪式。原国防部长张爱萍题词:“功在千秋,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亲笔题写校名;江苏省省长惠玉玉、著名校友石、强瑞春被聘为名誉校长。

1989年秋,学校隆重举行了50周年校庆。学校师生欢迎“北京光华校友会”赠送的陈毅元帅雕像,进一步弘扬了光华革命的优良传统。

1990年夏天,学校教学楼整体改造工程开工。

1992学校荣获“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集体”称号。

65438-0993,学校被确立为溧阳市重点中学,更名为“溧阳市第一中学”。

1994 165438+10月,美籍华人、校友谭志军先生在学校设立谭志军奖学金,并于1995 65438+10月举行了谭奖学金第一届颁奖仪式。

1997年7月,学校整体改造基本完成。

1998年底,学校顺利通过省级重点中学评估验收。

1999年秋,为体现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心声,经省市有关部门批准,恢复“溧阳市光华中学”校名。同年年底,学校隆重举行光华中学60周年校庆,学校聘请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翟忠和为学校名誉校长。

2004年4月,学校顺利转入省三星级高中。学校进一步修改制定了三年发展目标——创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从5438年6月到2005年10月,初中和高中分开办。初中命名为“溧阳市光华初级中学”,办在原电大;高中命名为“溧阳光华高级中学”,在原址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