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孩子在中学学习特别好?
近两年一直在研究中小学衔接问题的中学教育处处长谭说,小学与初中教学的脱节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思维脱节。比如数学,从小学到初中有一定的飞跃。小学以算术思维为主,初中以数学思维为主。六七成的学生小学数学不差,初中却不及格,久久不能恢复。
二是目标要求脱节。目前,小学综合素质教育迅速推进,知识技能广度得到拓展。深度有所下降,尤其是语文、数学、英语的基本功不够扎实。再加上小学取消了初中生入学考试,学生必备的习题训练不够,很多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写作能力较弱。
第三,个体差异导致的脱节。最明显的体现就是英语。很多小学不按国家规定开设英语课,或者只是象征性地开设一两年,高一的教材是在完成小学规定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编写的。所以绝大多数大一新生英语跟不上,而其他同学因为父母的重视,英语起步水平很高。这就造成了大一英语成绩的巨大差距。
第四,教育观念的差异。目前,大多数小学非常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素质发展,但淡化了学习的艰辛。从小学到初中没有竞争,但是初中升重点高中比高中升重点大学难多了,初中成了最难的阶段。很多心理和生理上没有准备的初中生很快就被初中学习的巨大压力压垮了。崩溃的不仅仅是学习,还有孩子更重要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
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是习惯。对于一个阶级,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如此,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更是如此。生而为人,每个人都需要脚踏实地的做人,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帮助我们建立成功人生的必要条件。
好习惯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习惯是一个人的资本。如果你有一个好习惯,你将终生拥有无穷无尽的兴趣。如果你有一个坏习惯,你会有一辈子都还不完的债。
控制自己,你是习惯的主宰,但你控制不了自己。你是习惯的奴隶,主人或奴隶;这完全取决于你的选择。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一、什么是学习习惯?
所谓习惯,就是通过反复练习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学习习惯是在不间断的学习实践中自然表现出来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会以一种不自觉的、意想不到的方式持续下去,就像物理学中的惯性力一样。"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有意识的学习行为,因此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二、中学生必须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1.尊重和欣赏老师的习惯
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学生同时面对不同学科的老师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学生要好好学习。除了我们老师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适应学生,学生也要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老师水平不同,学生适应方式不同,眼睛向内,自我提升,和老师一起进步。从现在开始适应老师,长大后适应社会。不开心一点就不要抱怨环境。
2.自学和预习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指导者,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解决。
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课本,可以独立理解知识,把握概念的本质内涵,分析知识与时间的关系,反复推敲,理解课本,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水平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目前我国高考为了选拔有学习潜力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要求较高。
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重点,发现问题,这样才能在课堂上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讲课有的放矢。
3.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
教与学应该是同步的、和谐的,所以学生要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在认真听讲的同时积极思考。即使已经提前学习了,也还是要认真听讲,把老师和其他同学的想法和自己的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的去理解和记忆。
4.仔细观察和积极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的最基本途径,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开启智慧的“天窗”。每个学生都要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适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观察”这个词有两层意思。“观察”就是看,“考察”就是思考。不去思考,就不是真正的观察,对客观事物的理解也没有意义。要把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起来,要善于提问,积极思考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思考老师同学提出的问题,通过大脑加工信息,总结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我们观察事物,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一般要求我们有理有据,有条理,有逻辑。
5.善于提问
要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带着对知识的疑问去问老师、同学、家长。学习,学习,学习需要提问,不装懂最终会害了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会提问的学生是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最强的学生。
6.学习和思考的习惯
学习的书上说“独学无友,孤陋寡闻”,学生之间的学习和思想交流很重要。遇到问题要互相帮助学习讨论。每个人都要努力吸收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缺点。他们像蜜蜂一样,不断吸取方群的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出知识的精华。
7.独立工作的习惯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然延续,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自主学习实践,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途径。做作业也是一个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中学作业一般包括两部分,一是写,二是阅读、思考或练习。
做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而不是为了和老师有所作为或者应付家长。有些学生做作业目的性不明确,态度不正确,采取“拖、抄、代”的方式,这些不良习惯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要注意做作业,做题的时候要仔细思考,总结概念,原理的应用方法,解题思路,尽量多记一些有用的中间结论。
8.仔细审题的习惯
审题能力是学生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材料内容,学会把握单词和关键词,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公式、规律、规律、图表等重点内容进行仔细推敲和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
同时要培养自己从作业和考试中发现自己错误并及时改正的能力。
9.练习后反思的习惯
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进行了强化练习,但是题目的完成并不是完全的成功。重要的是延伸、拓展和深化知识。所以,反思是解决问题后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般来说,练习结束后,要从五个层面进行反思:
一、如何制作?解决问题的方法;二、为什么要这么做?你想解决问题的原则;第三,为什么会想到这个方法?思考解决问题;第四,有没有别的办法?哪种方法比较好?想各种办法,培养不同的思维;第五,能不能换成另一个练习?对一个题目的思考是多变的,促进了思维的发散。当然,如果有错解,就要反思:错解的根源是什么?回答类似问题需要注意什么?如何克服常见错误?“从错误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10.复习归纳的习惯
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举一反三。复习就是通过知识提炼和整理解题思路,使零碎的知识和零散的记忆串联起来,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有条理、有重点,避免前后知识的割裂和分离。
复习是有规律的,复习一定要及时,否则超出人的记忆极限要多花几倍的时间复习,效果也不好。所以一定要有计划的不间断的复习。
尽量每天都复习一天的所有事情,每周做一个总结,学完一章再大体复习。复习记忆知识不需要太多时间,但要多重复几次,加深印象。每一章、每一节中的知识都是分散的、孤立的。为了形成知识体系,课后一定要有总结。
总结所学知识,抓住应该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混淆的概念。每学一个专题,就要把分散在每一章的知识点连成一条线,辅以一个面,形成一个网,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才能运用自如,思维活跃。
11.整理错误习题集的习惯
平时随身带一张纸,写下任何问题或错误,经常看,看完记住就扔掉。把有价值的东西记在专门的本子上,找一些可以接受的题型和同级别的相关知识点研究它们的异同,以及解题的技巧和方法。
12.客观评价的习惯
学生要形成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对待成功和挫折,正确对待考试分数的良好习惯。如果学生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同学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是健康心理的体现。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才能判断自己的自信和不足,从而达到正视自己,不断反思和追求进步的目的,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同学们,好的学习成绩,好的学习成绩,都是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开始的,这几乎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真理。希望同学们早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智利诗人米斯特拉尔说:“我们可以等待许多我们需要的东西;但是学生不能等,他的骨骼正在形成,他的血液正在生成,他的头脑正在发展。我们不能对学生说明天——他的名字是今天!”
那么,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在生活和学习中培养一个又一个好习惯,让好习惯伴随我们一生,成为我们走向成功和辉煌的一个又一个多彩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