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存在
为了控制人口过剩,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实行了近3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某一点上
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起到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达到了“少生孩子,生好孩子”的目的。毫无疑问,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计划生育政策也有其负面影响。而这种负面效应正逐渐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走上讲台,环顾四周,坐在老师面前的几乎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大多聪明活泼可爱,充分体现了“少生好孩子”的好处。在我国比较发达的地区,独生子女的家庭生活普遍比较富裕。一家三口,当然不用愁吃穿,住房条件优越。拥有汽车的家庭数量逐年增加。相当一部分家庭雇佣保姆或小时工做家务,学生吃喝拉撒睡在家。真正享受“皇家”家庭式的“温饱”富足生活。留给学生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就济南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早上七点多做早读,然后正常上课时间八个小时,晚饭后有一到两个小时的晚自习。学生从早到晚在学校度过九到十个小时。另外,学校周六还要补课一天。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之间挣扎。大三学生在周日休息时,要找各种老师接受钢琴、象棋、书法、绘画等各种特殊教育。大四学生要进各种文化辅导班或者请导师辅导各种科目文化。
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生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学习学习学习。没有一点时间是完全属于你的,由你支配的。学习构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全部内容。他们的家务为零,体育锻炼几乎为零,社会实践为零。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创造力低,思维不够敏捷。试想,在上述社会生活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如何能拥有巨大的潜力和无限的创造力?这种单调枯燥的生活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他们拥有美好的人生愿景,如何培养有创造力的年轻一代?沉重的压力下,学生心中的彩虹只能化为光怪陆离的幻觉。
当代学生虽然生活在美好的社会环境和优越的物质条件下,但如何在家庭、学校、社会的三重压迫下健康成长?在高压下,他们会对学习和生活感到厌倦,抱怨父母、老师甚至整个社会的冷嘲热讽。他们一点也不开心,只抱怨作业太多,成绩差,家长老师凶。难怪家长、老师和学生总是格格不入,他们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久而久之,学生的不满情绪就会爆发。他们不完成作业,逃学,去网吧聊天,因为考试成绩不好而不敢回家甚至离家出走。更有甚者,一些学生与坏人结伙犯罪等等。请问,这些现象的根源在哪里?
随着上述现象和问题的存在,应试教育造成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明显两极分化:尖子生成绩越来越好,问题生问题越来越严重。但是,成绩的好坏还是其次的。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成绩严重两极分化的背后,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尖子生和问题生的心理问题。老师们几乎是有意无意地犯着同样的错误:把所有学习成绩好、听话的学生都当成优等生,自己所有的问题和缺点都被优秀表现的光环所掩盖。至于成绩不好不被驯服的学生,我们把他们当成问题学生。当然,问题学生也有自己的问题,但他们身上所有的闪光点往往容易被忽视。这个时候“黄金不够,人物完美”这句古训就完全不管用了。事实上,大多数教师未能从公平的角度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并给予他们公平的评价。所以尖子生总是受到青睐,被视为“天之骄子”。而且问题学生处处看不起自己的眼睛,在班里和学校里被视为“克星”。我们有没有想过尖子生没有这样的问题?问题人生有没有一些闪光点?事实证明,在应试教育阶段,社会、学校、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学生,都有严重的心理问题。
二、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 * *
生活在上述物质条件和文化氛围中的学生,他们的理想、观念和价值观与父辈有着天壤之别。他们
我们一方面得到很多,但同时也失去了很多:我们得到的是物质的充分享受,社会和学校的关怀,家庭的呵护;失去的是坚强的意志、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你得到的是智商的巨大提升,失去的却是极低的情商。情商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保证。总的来说,得与失相比,得不偿失。这使得现在的学生有以下缺点:(1)独立性差,缺乏基本的自理能力,凡事过度依赖父母。(2)极度懒惰,不善于动手动脑,事事享受。(3)自私、孤僻、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的利益和感受,不善于与他人合作,甚至排斥他人。(4)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遇到困难容易退缩。(5)心理承受能力差,意志力薄弱,经不起挫折。我只喜欢表扬,不想接受批评。(6)情绪不稳定,容易产生急躁情绪,容易发脾气。(7)虚荣心强,攀比家庭的优越感,比温饱。(8)缺乏上进心,情绪脆弱,容易说谎。(9)自我封闭,集体意识弱,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不愿意帮助集体或他人。(10)缺乏必要的同情心,经常对别人的困难视而不见或者袖手旁观。(11)心胸不开阔,容易斤斤计较。(12)做事不彻底,遇到困难往往虎头蛇尾或者半途而废。
当代中学生的通病相当突出,但不代表他们没有优势。他们自身的优势也和父辈不一样。他们有以下优点:(1)聪明、活泼、好奇、好学。(2)善于思考,善于反思,敢于提问,喜欢刨根问底。(3)表达欲强,想象力丰富。(4)讲究卫生,讲文明,对人有礼貌。(5)身心发展快,身体素质好。(6)兴趣广泛,接受新事物快。(7)重视感情,广交朋友,善于交友。
通过以上对当代中学生优缺点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的心理特征与成年人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好”与“坏”来判断一个学生。必须根据新形势下的培养目标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全面研究学生。抛弃旧的视野和观点,用新的观念和标准对待他们,用新的方法和手段对他们进行教育,特别是对优等生和问题学生的心理研究,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把他们放在一个开放的活动环境中,而不应该仅仅用学习成绩这把尺子来衡量他们。优秀的学生就是优秀的学生,否则就是问题学生。这样的评价太片面,太狭隘。那么针对现实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方向性的措施来实施素质教育呢?
三,反思与对策
教育部1999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因素。
素质是人才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权威部门对当代中学生的调查显示,53.2%的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心理健康问题造成了学生情绪、人格和人际关系的严重缺陷,影响了人们的社会适应、道德和人格发展,甚至导致犯罪行为。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心理健康是指持续良好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一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地发挥自己的身心潜能。国内外学者的心理健康标准不一,但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六个标准:(1)正确认识现实;(2)自我调节能力;(3)自知、自尊和自我接纳;(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人格结构的稳定和协调发展;(6)生活热情,工作效率高。
鉴于当前我国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的严峻性,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对当前中学生的心理状况有清醒的认识。同时,在实际工作中有意识地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中,注重落实和效果。
1.加强学生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和生存意识的教育。
教师、家长乃至全社会都必须认清形势,顾全大局,加强对学生的个人生存教育,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这是一个人立足于世界不可或缺的优秀心理素质。事实证明,一个缺乏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而我国当前的青年学生,由于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优越,从来没有遇到过生活上的困难,所以生存忧患意识相对较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千方百计告诉孩子,一粒米,一粒粮来之不易。培养他们从小养成节约的美德。另外,要时刻注意让孩子养成自理的好习惯,自己吃饭,收拾桌子,刷洗碗筷。学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拖地,打扫房间,自己洗衣服等。平日做事有条不紊,不骄不躁,不虎头蛇尾,一开始就做好。
2.加强挫折教育,培养学生坚强意志。
人生中经常会遇到挫折。如果没有良好的抗挫折心理素质,走向社会难免会有问题。当代的孩子,大多是“小皇帝”“小公主”,在宽容体贴的环境中长大。他们被家人溺爱,从未受过委屈。可想而知这样的孩子情绪会有多脆弱。因此,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发展,增强学生抵御挫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豁达而不是狭隘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分析学生心理受挫的原因,引导他们正视挫折,使其行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理解社会,重视生活技能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世界各主要国家都非常重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重视树立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比如在美国,每个中学生都必须完成一定量的州教育规定的社会服务时限,学校才允许他毕业。这一点,就连美国总统的子女也不例外。在香港,小学生和中学生每年都要花一定的时间服务社会。在日本,学校的责任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尝试。在国内,我们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让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家长怕学生能力不好,学校怕耽误学生学习成绩,影响升学率。要大胆借鉴先进国家的做法,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学校教育融入社会生活。因为一个人毕竟要走进社会生活的大熔炉,在学校就要培养学生应对未来社会生活的各种技能,为步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4.提高学生劳动技能素质
当代学生缺乏劳动能力,所以劳动技能素质几乎为零。马克思说:“劳动是人类生活的第一需要。”所以,拥有熟练全面的劳动技能是一个人生存的第一要素。在学校教育中,有必要提高学生对劳动意义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到,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不仅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健康的身心和丰富的知识,还要热爱和懂得工作。另外,要充分利用周围的学校和社会环境和条件,给学生创造看社会实践和锻炼自己劳动技能的机会,因为劳动技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培养出来的。同时,在劳动中,学生可以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为将来走出去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技能基础。
5.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当代学生依赖性很强,独立性很差。其实一个人的心理依赖度越高,心理承受能力就越低。因此,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的独立品质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一、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让学生掌握一些生活常识,逐步自理,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第二,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和分类概括能力。第三,给学生主动权,要大胆地让学生组织开展各种活动,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鼓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管教,自我教育。第四,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要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防止心理封闭;通过合作教育,培养学生和谐健康的心理素质,创造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了培养学生健康稳定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