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班级“安全”吗
课堂安全的感受主要体现在环境安全、人身安全、话语安全、行为安全和评价安全。如果有的学生面对老师的提问面红耳赤,语无伦次,低头不语,或者回答问题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这样的课堂绝对不是安全的课堂。营造安全的课堂氛围,教师要理解和包容学生在学习场所的各种表现,充分尊重学生,转换角色,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随意评判学生。■对话嘉宾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崔振喜,河南省郑州市第102中学校长司家栋,山东省德州市月华学校副校长刘,江苏省淮安市小学教师刘,陕西省商洛市中学教师,中国教师报社全国教师培训基地副主任陈力,心理安全,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做到无焦虑、无恐惧、无孤独、无自卑。只有这样,教室才能被称为一个安全的郭蕊:教室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最重要的场所,教室安全是学校安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你如何理解课堂安全的内涵?陈力:简单来说,课堂安全就是能够让所有课堂参与者感到安全的要素的集合。这个意义有两个关键点,一是班级参与者,二是安全感。课堂参与者,包括老师和所有学生。课堂安全的感受主要体现在环境安全、人身安全、话语安全、行为安全和评价安全。司家栋:只有当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摆脱焦虑、恐惧、孤独和自卑,才称得上是一个安全的班级。学生在安全的课堂上会有一个稳定、轻松、开朗、积极、开放的心理环境。主要外在表现为: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怕被嘲笑、指责和批评;学生可以积极参与自我探索、小组合作、交流分享,不会感到紧张、自卑和孤独;学生觉得师生、生生关系融洽,没有任何交流的心理障碍;学生觉得自己总是受到尊重和重视,但并不觉得受到伤害、忽视或歧视;学生真切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生活的意义,却没有痛苦感和厌倦感;学生敢于尝试,敢于“冒险”,不怕失败,无所畏惧,在竞争面前不逃避。张荣伟:课堂安全很少讨论教师的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话题:课堂教学设备和学生上课时的身心状况。就目前我国中小学课堂实践而言,课堂安全除了为学生的人身安全提供基本保障外,在更高的层面上,还必须关注以下问题:如何为学生的良好学习和健康成长营造民主、平等、安全、愉悦的课堂氛围,如何摆脱知识本位、社会本位、教师本位等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展示课堂的生命、生活和趣味,让学生真正拥有轻松、活泼、有趣的生活。课堂安全彰显教育价值。参与课堂是学生的权利,是学生生命的体现。这种对课堂权益的保护,对生命在场的尊重,也是课堂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郭蕊:现实中教室里有很多隐患。这种情况尤其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课堂安全的重要性。张荣伟:现实中的课堂可能是欢乐的、欢快的、安全的,但也可能是寂静的、紧张的、恐慌的,或者夹杂着体罚和暴力。不得不承认,在任何学校的任何班级里,都会有一些学生因为语言能力、想象力、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或者个人的学习方法和努力程度而落后于其他学生。这些学生往往成为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可以说,被边缘化、被冷漠、被训斥、被嘲笑的情况屡见不鲜。在我看来,一堂课无论传授多少知识,速度有多快,效率有多高,如果学生因为成绩不理想,或者性格的某些原因,处于一种尴尬、羞愧甚至压抑的学习状态,如果学生面对老师的提问面红耳赤,语无伦次,低头不语,或者回答问题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这样的课堂绝对不是安全的课堂。司家栋: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课堂安全是学生在课堂上正常、自然的心理需求。这种心理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学生才能以愉快的心情参与学习活动。科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中更积极,更有创造性,更有热情和激情,思维更活跃,理解和记忆更准确。只有在安全的课堂上,学生才能敢说、敢疑、敢问、敢写、敢做,这是学生进步的阶梯。总之,课堂安全是课堂效率的基础和条件。陈力:从人脑学习机制来看,在安全的环境下,人脑确实可以更有效地吸收和反应,所以课堂安全也是课堂实践的高效方式之一。从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来看,课堂安全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保障。在成长的过程中,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同学、老师在一起,所以安全的课堂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安全的环境中长大的人更宽容,有更强的社会交往能力、情感体验和认知能力。一个不安分的学生学不好,更别说创造什么了。刘:人活着,都有被认可、被尊重、被理解、自我实现的需求。青少年也是如此,有时更强烈。参与课堂是学生的权利,也是学生生命在场的体现。这种对课堂权益的保护,对生命在场的尊重,也是课堂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安全的课堂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也是人与物综合关系的结果。安全的教室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当然也可以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因为安全课堂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和发展意义。如何实现课堂安全“课堂安全”是一个比课堂安全更大的心理环境,仅仅作为一种“应急”的方法来营造课堂的安全氛围是不够的。郭蕊:课堂安全是育人的需要,那么教师如何从学生的精神、心理和“成人”等方面营造安全的课堂氛围呢?陈力:营造安全的课堂氛围,首先需要教师具备课堂安全的理念,能够从课堂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营造安全的课堂氛围。教室硬件方面,教室硬件的选择是基于正确的教室理念。所有的教室硬件都应该让用户——学生和老师感到安全。教室硬件包括教室环境和教室设备和用具。课堂软件应该反映教师的想法以及由此产生的课堂师生行为和师生关系。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不是老师展示自己的地方。课堂是学生展示的地方,不是老师评判学生的地方。因此,教师要理解和包容学生在学习场所的各种表现,充分尊重学生,转换角色,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要随意评判学生。简单来说,就是把学生当成人来尊重。尽量不要在课堂上做成人社交中做不到的事情。平等的氛围能让学生有安全感。同时,营造安全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具有正义感,能够抵御课堂上其他学生对学生造成的各种伤害,包括嘲笑、言语伤害甚至身体伤害。张富群:师生关系是各种教育关系中最活跃、最核心、最基本的关系。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师生关系,就会有什么样的课堂师生生活状态。教师如果能充分认识到课堂安全对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的巨大影响,就会自觉维护课堂安全,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具体来说,教师要充满善意的微笑,不要冷着脸维持课堂秩序;当学生答题出错时,老师要从学生的思维出发,多想想学生为什么这样答题,有没有合理的地方,不要讽刺学生,从而造成学生不敢答题的恐惧。崔振喜:营造安全的课堂氛围,就是要构建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文化,保障学生的学习权利,而不是让一部分学生成为其他学生的陪读或“教唆”老师。正如陶行知所说,“中国孩子的大脑就像封建社会的女人的脚,被裹脚布紧紧围住,没有自主和自由。”因此,我们应该改革传统的课堂文化。变教室为学习室,变教室为学校,变教材为学习资料,变教案为学习计划,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即一切课堂活动都必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为中心。现在的课堂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已经不能满足后隐喻时代的要求。教师不再是传统课堂上的“领导者”,而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师生关系是平等合作的关系,教师的一切行为都会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司家栋:只有在师生和谐、民主、融洽的课堂中,学生才能把老师当成导师,获得充分的安全感,才能形成高度的自主学习兴趣和进取精神。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要用和蔼可亲的表情和语言与学生交流,无条件地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的关怀;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不同的意见和个性。老师要及时通过动作、表情、语言来启发、唤醒、鼓励学生,这是给学生安全感的最好方式。学生的学习水平是不一样的,而在课堂上,老师营造一种相互协商、相互解答的氛围,会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接纳,更好地营造安全感。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倾听的艺术。听,就是用心、耐心、积极地听,不仅要理解学生通过语言和行为表达的信息,还要听到他们没有明确表达和暗示的内容。即使学生的表达有缺陷,教师也不应该随意打断学生的话;老师应该善意地纠正或启发学生表达中的错误。倾听可以营造一种安全温暖的氛围,让学生更开放地敞开心扉,更坦率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的倾听向学生传递了一种真诚、积极、无条件的关心,让学生感到被尊重、被接纳、有安全感。大量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喜欢和尊重他们谈话的人交流。此外,教师要营造以“大气、诚信、平等、友爱、文明”为主旋律的班级文化。在这样的班级里,师生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在这个班级里,学生得到归属感和爱,感受到家的温暖;在这样的班级里,人性的光芒无时无刻不在闪耀;在这样的班级里,所有的学生都阳光向上,积极进取。班级应该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优秀的班级文化是“班级安全”的基础和前提。“班级安全”是比课堂安全更大的心理环境,仅仅作为一种“应急”的方式,在课堂上营造安全的氛围是不够的。教学以课堂安全为基础。老师必须尊重学生,保护他们的思想。他们不要随便评判学生,更不要对学生的问题下结论,尤其是对学生本身的负面结论。郭蕊:课堂安全取决于教学过程,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是安全的呢?陈力:在美国的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意打断老师,可以自己提问,也可以和老师争论。老师必须尊重学生,保护他们的思想。他们不要随便评判学生,更不要对学生的问题下结论,尤其是对学生本身的负面结论。面对学生的问题,老师首先会肯定学生敢于提问的行为,肯定学生愿意思考和提问。能引起学生广泛思考并自圆其说的陈述是可以接受的。一般来说,老师会和蔼地回答问题。如果遇到无法回答的问题,老师会坦然承认自己不知道,并鼓励和组织其他同学讨论。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老师会建议学生去寻找资料或者给他们一个方向,比如读一本书或者一个学者的文章。司家栋:我们学校实践的高效课堂就是课堂安全的典型。在课堂上,没有强迫,只有自发;没有控制,只有引导和鼓励;没有讥讽,只有鼓励和安慰;没有严厉的训斥,只有和风细雨;没有歧视和抛弃,只有善良和公平;没有嫉妒和排斥,只有爱和互助。高效课堂致力于课堂文化的重构,着眼于如何让学生“高效地爱、学、学、乐、学”,着眼于激发活力,停留在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这一切都是以课堂安全为文化背景,以课堂安全为高效滋生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