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贵在思考。
阅读第八篇“关于获取知识”的思考
莱州文峰中学?程
看了第八篇关于获取知识的文章,收集了苏活的八条建议,结合我略知一二的论语,刚好找出孔子关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的言论。请看一下两位中外教育家的时空对话。是“英雄所见略同”吗?
Suho说“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获取知识是最高的教学技能”;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
苏霍说,“教师要努力实现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知识在应用中得到发展”;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Suho说,“获取知识——这意味着发现真理和回答问题。你要尽力让你的学生看到、感受到、接触到他们不懂的东西,这样他们面前就会有问题”;《论语》说,“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Suho说,“我对教科书进行了深入思考:因果联系的连接点在哪里?”子曰:“不怒则不怒。不三转,不在。”
Suho说,“提取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获取知识。”子曰:“不如与时俱进,不是吗?
Suho说,“为了让学生从思考中获得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子曰:“柴(高柴)亦蠢(愚直),沈(曾沈)亦蠢(迟钝),石()亦偏激,于()亦无礼。"
Suho说,“我试图找到最合适的方式来解释我反复学过的课本,让最优秀的学生能从他们身上找到新的东西。”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之,不善而改之。”
苏活说,“这种获取知识的形式,可以叫做‘复习’学生自己的思想,也可以叫做‘清点’自己的知识仓库。“子曰‘见贤思齐,见贤思齐’。
我个人把苏火的八句话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指出“获取知识”的宏观思路,如第一句话“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温故而知新”,这是教学知识的价值,是上位的教学观;第二层次是教学“获取知识”的中层策略。比如第二至第五句话中的“教师要努力实现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知识在应用中得到发展”、“获取知识——这意味着发现真理和回答问题”、“对教材的思考:寻找因果联系的交点在哪里”,这些句子侧重于教师的备课思路,或者说如何备课。重点是教学生。第三层次是落实“获取知识”的具体方法,如第六至第八句,如“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我努力寻找最合适的形式来解释教材”、“让学生对自己的知识仓库进行盘点”。这些做法完全符合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
在这三个层次中,我更看重第二个层次,它是承上启下的纽带。在教师的教学行为方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因果关系,而这正是教师备课的目的。教学生学习就是教他们思考。只有学会思考,知识才有转机,知识才能成为学习新知识的工具和手段。所以我把Suho的八句建议浓缩成一句话,叫做“学贵思”。
对于教师来说,在备课设计中,我们经常提出“知识设计有问题,问题设计有活动,活动设计生活化”的要求。其实就是让老师为学生搭建一条“思考、探究、应用问题”的学习路径。先用重大问题和场景对学生进行提问,然后合作探究,互相交流,分组思考,获得新的知识,再解决新的应用问题,让知识。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好的备课设计,应该是教师“用心教学”的结果。
对于学生来说,在课堂活动中,我们希望看到他们举一反三,这是美好的课堂愿景,但更多的场景是他们的合作交流和质疑意见,因为这是课堂思维的常态。这时候老师给学生的指示应该就是苏火说的“因果联系的连接点在哪里?”在我们学校的班级教学竞赛中,有两个班级的设计和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节是《弟子规》,孙一年级的语文阅读课。有一道发散性思辨题,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词语,并说出理由。有一个学生说,他提出了自己对“有余力就学文学”的看法,大致意思是“先学行为规范,后学拖延”。孙老师先从《论语》解释出处,“弟子,出。如果你有余力,你应该学习文学”,然后联系我们的校训“崇德弘毅,在学习文学中攀登高峰”来解释这个意思。“士要自强不息,任重道远”,并解读引申含义,说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重要性。孙老师的即时点评正好指出了学生对因果关系的思维矛盾,及时纠正了他们的认知偏差。
另一节课是三年级刘老师的生物课《生物的进化》。班级结构是“分-总-分”。第一个“点”是三个合作活动,如分析化石证据、解剖证据(始祖鸟)和生物分析证据(微量蛋白质比较)的小组合作。第二个“总”是总结生物进化的一般历程,形成生物物种的基本“进化树”,这也是课堂学习的核心内容;第三个“分数”是一个评价性的推测性问题。根据生物“系统发育树”,学生分为三组写“单细胞生物——腔肠动物(线性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藻类——苔藓——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和“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
因此,教师的思维教学设计带来学生的思维学习活动,是当前课堂教学条件下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关于“学贵思”的重要性,中国古代儒家在《论语》的基础上做了很好的继承。礼记?《中庸》里有一句话,“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信”应该是学习“思辨”的最早记录;宋代朱有六种读书方法,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怀若谷、慎独、苦练内功、笃信不疑”。特别是他的“读书有三种方法”的理论,意思是心最急,“心最急”的意思是“精进思考,精进游泳”,意思是思维的重要性。明代学者陈宪章在《论学问》一书中说:“老学者对学问有怀疑,小怀疑小进步,大怀疑大进步。怀疑者,启蒙的契机,有的启蒙,有的进步”,有怀疑,就有思考,就有意识或思考的结果。"
“学习始于思考,思考源于疑问”,老师就是来做“答疑”的。如何让学生有效地获取知识,我们不妨借鉴一下苏霍所建议的方法和中国优秀的儒家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