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和美德伴随我成长。

如果你今天输了,你不是失败者,因为你明天会回来。

如果你亏了钱,你不是失败者,因为生命的价值不在钱袋里。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就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因为你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主要功能是:第一,追求个人道德的完善;第二,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

说到文明的美德,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里,遇到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女工一看到列宁,就会后退让路。列宁拦住她说:“不要这样。你已经做了一半了,而我却两手空空。请先走!”他大声而友好地说了“请”这个词。然后他靠在墙上,让那个女工上楼,然后他就下楼了。这不也是礼貌的体现吗?

在这里我不想举太多伟人的例子,因为这很容易让大家产生一种错觉:如果我们认为文明礼貌只是伟人、名人才有,那么我们就不必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感到愧疚;或者认为即使你实践了文明的要求,也不能使你成为伟人或名人。我们不仅需要道德人物,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人。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可以反映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人不遵守社会文明,小的影响自身形象,大的影响国家声誉。清朝时,大臣李鸿章去了俄国。在一个公开场合,他有一个坏习惯,到处吐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夸张和嘲讽,羞辱中国人。这是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体现,公共文明是建立在个人道德修养水平上的。试想,如果一个人不关注自己的文明,他会有好的文明吗?不要!个人文明礼仪是根,是基础。人要有好的文明,就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要想在世界上生存和竞争,它的第一件事就是立人,然后人就什么都干了。”“育人”的意思是提高人的思想和文明程度。人的文明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不断提高的。提高个人修养,首先要潜心学习,提高认知水平;当认知达到一定程度,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心态,不违背良心,努力使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标准,这样自己的修养就会提高。这就是古人说的:求实、知、诚、正、修身。完善个人道德修养,才会有推动社会文明的基础。

一个社会的文明氛围对它的人民也有很大的影响。为什么这么说?相信有同学去过欧洲或者日本,有切身体会。不说大的,就看过马路这种小事。只要红灯亮着,即使路上没有车,外国人也绝不会过马路。他们认为这是必须遵守的公共文明。请问,在这样的氛围下,谁会肆无忌惮的闯红灯?这就是社会风气的力量。但再想想,如果不从自身做起,这种社会风气从何而来?

我们从小就接受文明礼仪教育,很多同学都能长篇大论地讲文明礼仪。但是,看到校园里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到一些同学的脏话,怎能不教人悲痛欲绝!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吗?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理念,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成就;知行是本体,是功夫。知而不为,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却吝啬于此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和从来没有接受过社会教育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践行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种“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言语上下功夫,告别不文明行为。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注重道德教育和个人修养的民族。一个甜甜的微笑,一份执着的追求,一份令人欣慰的包容,汇成了美德颂上动人的音符。

几千年的文明和礼仪传承至今,所以中国被誉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我国劳动人民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有着悠久的美德传统。而一个高素质、有文化的现代文明人,必须要有良好的风度。文明礼仪随处可见,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上,却常常被我们忽视。所以我们应该把文明的美德融入现实生活。

有一次,我们家来了很多客人,我都不跟那些叔叔阿姨打招呼,不理他们,好像他们不存在一样。我妈看到我这样,赶紧跟我说:“跟叔叔阿姨问好!””我嘟囔了一句“叔叔阿姨好”,回到阳台继续做自己的事。妈妈看我不愿意,就过来骂我。我小的时候不觉得自己有错,就跟我妈顶嘴,但是很快就落伍了。我被妈妈训的很委屈,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仿佛一眨眼,眼泪就掉下来了。从这件事我明白了:要文明,要有礼貌,见客要打招呼。同时也知道文明就在身边,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我认为谦逊是最大的美德。谦逊这个词,人们既陌生又熟悉。早在很多年前,我们的老师就教导我们要学会谦虚。随着时间的推移,谦逊这个词已经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记忆。有些人认为这只是纸上谈兵,但他们错了。人生不一定要做大事,可以做小事。

前面的路已经为我们铺好,下一步就是我们要持之以恒。让我们的校园从此绽放美丽,让我们的社会产生星火文明,让文明与美德携手同行!

“文明”一词在字典中有以下含义:文化;社会已经发展到较高的阶段,具有较高的文化地位;旧时代指带有现代色彩的(风俗、习惯、事物)。美德是一种良好的品格。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我校还举办了“文明美德与我同成长”活动。而且,绍兴已经成为一个文明城市。在这里,大家的文化水平都很高,都有很好的文化素质。他们可以互相帮助,关心他人,不打人,不骂人。

最近,我在报纸上看到了两条新闻。一个是不顾自身安危救人的英雄故事。正月初五,黑龙江省双城市韩店镇28岁的农民谢在五楼窗户前徒手接住了因放鞭炮摔倒的15岁老人傅家伟。他身高1.74米,体重100多公斤。救人者和被救者都有轻伤。

还有一个是:65438+10月25日下午,记者来到方阿姨居住的小区进行探访。小区的道路非常整洁。对于这个给父亲扫地的研究生,方阿姨赞不绝口:“这个研究生扫地很仔细,很努力,出了一身汗。难得有这么懂事的家伙。”研究生的父亲恰好负责方阿姨家所在区域的卫生。前几天老清洁工跟方阿姨说今年要回河南老家过年。不过,春节期间小区的道路清扫工作不会耽误。他刚考上研究生的大儿子,要来杭州帮他扫地。

看完这些内容,不禁深有感触。是的,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向谢学习自我牺牲、勇敢、坚定和无畏的精神。在我们的学习中,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要从各方面解决问题,不要在困难面前退缩,要一个一个破。至于那个研究生,我想用他的例子告诉你,并不是所有的90后都像你想象的那么坏,因为你看到的只是一些90后片面的坏榜样。像这位哥哥,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90后其实是懂得感恩,敢于担当的一代。这就是90后的真实面貌。他的行为完全值得学习。他对各行各业一视同仁,对各行各业都认真负责,值得每个90后做榜样。我们将来也应该这样做。我们不仅要有好的学习成绩,好的外表,还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平等的对待别人,不要以自己的学历为荣,也不要嘲笑别人的职业。

在绍兴被评为“文明城市”之前,我们学校就已经开始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在我们的行为准则中有明确规定:着装整洁、简洁大方。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坚持锻炼。禁止随地吐痰或乱扔垃圾。举止文明,不打架,不说脏话,不说脏话。不要不懂钱,不要做有损人格的事。平等待人,善待他人。尊重他人的人格、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礼让有礼,尊老爱幼,助残助残。尊重老师,见面打招呼,回答老师问题要站起来,接送东西要双手起立,给老师提建议要真诚。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团结互助,理解包容,真诚相待,正常沟通,不欺负同学,不戏弄别人,遇到矛盾多做自我批评。日常交往中礼貌待人,说话注意场合和分寸。热情好客,站起来打招呼。

正是学校的这些礼仪规则,让我们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分寸感很好,不会被别人说不懂事。我也学会了这些看起来简单,但很难做到的文明礼仪。现在,同学之间可以亲切地互相问好,老师和同学也很亲近。只要上课或做课外练习时有不懂的问题,老师一定会在课后让你恍然大悟。学生们也可以互相讨论难题。下课后,虽然没有了小学那样的喧闹,但课堂还是很活跃。我们有的人在讨论名著心得,有的人在讨论习题难题,有的人在座位上静静地复习功课...

在社会上,我们也要做文明人,否则外地的人会认为绍兴这个“文明城市”只是虚名。在公交车上要对老人有礼貌,遵守交通规则,不要拥挤排队,不要喧哗,关爱孤寡老人,帮助残疾人。

我伴随着文明的美德长大。我们要做一个文明人,恪守文明之德,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可以写一些生活中的文明美德(需要与自己相关并从中受益的),然后引申到这个社会中的*(好现象),以为美德在我身边,美德与我同在。写人与人之间的爱情,一定和美德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