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吴家山中学历史
吴家山中学在克服重重困难中发展壮大。在磨砺的过程中,学校孕育出平和向上的精神,就是要积极进取,敢为人先,谦虚冷静,不骄不躁;形成了治学严谨、勤奋努力的传统。了解学校的历史,就是为了弘扬学校精神,发扬光荣传统,为学校发展做贡献,让吴中在21世纪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前进!
1958年4月,东西湖区围垦工程基本完成,新增耕地面积达到31.5万亩。为了补充劳动力,省委决定将参加垦荒的河南、黄陂、孝感等地的5万多名农民工转为农场工人。由于农场管理局位于吴家山,各行各业的大量干部、工人和服务人员在此定居,吴家山地区人口急剧增加。解决干部职工子女入学问题成了农管局领导的头等大事,中小学应运而生。吴家山中学诞生于1959年7月,垦区人民艰苦奋斗,开创行业先河的时候。五中从创办到1966春,经历了艰苦建校、探索办学规律的创建过程。这期间经历了两个阶段:1959-1961年,学校与教育革命相结合的阶段;1961-1966、贯彻《中央关于全日制中学暂行条例》(简称《中国教育五十条》)和探索办学规律的阶段。
文革十年浩劫,给党和国家造成了深重灾难,也给吴家山中学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挫折。从1966年春到1976年秋,吴中艰难地维持着学校。期间经历了1966-1967两个阶段,学校因革命停课。1968-1976年开展纠错运动,实施开学阶段。
10期间,学校绝大多数干部和教职工压制极左思潮的影响。他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坚持保留教研组和班主任制度,坚持上课,为维持教育而奋斗。为了满足东西湖农场人口增加的需要,学校在1970建立了高中。
1976 10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迎来了教育的春天,吴家山中学脱胎换骨。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东西湖区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农业劳动力比重下降。二三产业劳动力向吴家山地区聚集,全区人口增至654.38+0.7万余人。为了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吴家山中学开设了新课程。
1976年秋至1985年夏是吴中拨乱反正,恢复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分为两个阶段。1976-1978是恢复重建阶段。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揭批“四人帮”的罪行,肃清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全面恢复学校秩序。1979-1988是调整、改革、整改、提高阶段。其特点是以改革为导向,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合格率。学校在德育、智育、体育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有效的经验,在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这些措施增强了学校的活力,促进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教育质量逐步提高,办学规模逐步扩大。1978学校被确认为区重点中学,1980学校再次被确认为区重点中学。在1985年5月颁布的《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指导下,学校开拓创新,在全区发挥了引领作用。
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在此期间,国家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等重要文件,出台了校长负责制、非义务教育收费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在这样有利的外部条件下,学校师生以和平进步的精神,抓住承办第六届全运会足球赛的机遇,坚持教育改革,探索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成人的途径和方法,成功实施了两个三年发展规划,提高了整体办学水平,实现了省级办学的总体目标,为学校跨入新世纪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雄关漫道铁打如铁,现在离开始还差一步。回顾学校创建、恢复、发展的40年历史,广大师生如火如荼;展望新世纪新的机遇和挑战,师生们豪情满怀。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吴家山中学的师生们决心秉承和平进步的精神,发扬严谨治学、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再创佳绩,建设新吴中,以崭新的面貌迈向21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