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笔下人物的一生

董1900、10出生于四川垫江县武安乡天星桥董家老宅。董的父亲董和母亲熊历尽艰辛,靠勤劳致富。他们在四川省垫江县(今重庆)买田买房。但因为富而不文,他吃了大亏,吃了不少“哑巴亏”。所以他很生气,决心让他的四个儿子都上大学。后来,他们的儿子董、董、公费留学美国,董世民毕业于北平潮阳法学院。

辛亥革命前,董入贵溪高等小学,后赴重庆,考入上海南洋公学(上海实业学堂,现交通大学前身)。毕业后弃工从农,考入北京史静大学农学院1917。学习期间,他品学兼优,热爱运动。1920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公费赴美留学,赴康奈尔大学专攻农业经济。1924年获得农业经济学博士学位,并当选为美国Schgammarsey学会荣誉会员。他还在伦敦大学做学术研究,并在欧洲国家访问了一年。

1925回国后,历任重庆西南体育专门学校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农学院院长、四川大学农学院院长,并任教多年。1929年,何、竺可桢、翁* * *代表中国参加太平洋科学大会;1934年任江西农学院院长、四川省农业改良研究所所长。在此期间,他成立了中国农协,并于1940被国际农协接纳。他还创办了“现代农民社”,用自筹资金编辑了月刊《现代农民》,在全国公开发行。1940重庆沙坪坝井口镇建立大新农场,种植果树。养牛,他亲自参与修剪、嫁接等劳动。1945一家人去了上海。1945 10担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从65438年到0947年,他创建了中国农民党并担任主席。两年后,由于反对土地改革,农民党被迫解散。

从65438年到0950年,董移居美国,并成为美国公民。他曾在加州州立大学任教,并在国务院担任农业顾问。退休后继续写作,写了很多;他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主要城市的社团和大学演讲超过300次。晚年,他为中国和平统一奔走于海峡两岸,最终于1984年4月因肠癌去世,享年84岁。

董的第一任妻子是垫江县农村的一个姓胡的女人。婚后不久,董就去了北平读书。她妻子对公婆很孝顺,对姐夫也很好。她很贤惠,几年后就去世了。在董1925回老家的第二天,她到妻子的坟前献上了蜡烛,表达了深深的惋惜和哀悼。1926年,董到北平后,娶了一个叫朱的女子,是“贤阁”前宰相熊希龄的侄女。朱比董大两岁。他擅长西洋画和中国画。他有两个男孩和两个女孩,都取得了成功。

董是四兄弟中的老大。他的二哥董世民,大学毕业后写了一本书,谢绝了垫江县税务局局长的高薪职位,隐居在村里,以读书、弹琴、唱歌自娱,玩世不恭。1949年去世时才40多岁。三哥董,终身在大学任教,教过研究生,研究过体育史,翻译过很多著作,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体育史》词条副主编。四哥董世广在20世纪50年代初被美国当局以亲华的罪名驱逐出境。回重庆后,在西南师范学院任教。1957因反对官僚主义,诬告陷害,被错误地划为右派。1961年,死于劳教所,终年48岁。1984 5月13正式平反。人们称他是一位爱国、正直、崇尚民主和科学的知识分子。董善于学习,思维敏捷。不管他是学文、学武、学工、学农,他在学习和做事上一定是有成就的。他认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国家的富强必须以农业为基础,科教兴农。他以发展农业为己任,终生不渝。即使在美国生活了34年,他仍然记得中国农业的振兴。

董对农业感兴趣。终其一生,他与“农”字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当过农业教师,当过农业官员,出版过农业期刊,成立过农业协会,成立过农业党,创建过农场,写过书。很多词必须叫“农”。1986,政府补偿大新农场2.6万元。他有遗嘱,捐给西南农学院作为奖学金。董真是一辈子的“农民”。

当董开办自己的大新农场时,他拥有75亩土地,种植梨、桃、苹果、橙子和大量柠檬。果树2900多棵,年产量65438+4000公斤。生产的柠檬不仅在省内销售,还销往上海等地。农场还饲养牛、猪、鸡、鸭等畜禽。他还经常从事农业技术工作。

现代农民由董于1938年在成都创办,并于1939年迁至重庆米花街。在日本飞机轰炸期间,它被移动和轰炸了三次,手稿被销毁了。董从不让步,坚持要另找地址出版。4月26日,1945,在市编辑部看完稿子,坐公交车回磁器口的路上翻车,断了三根肋骨,痊愈后全身发热。他穿着短裤打着雨伞穿梭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经营着一家农场和一家月刊杂志。不了解他的人都叫他“书呆子”“真笨”。

《现代农民》在其刊物上宣称,一是传递对农民有益的知识,二是做农民的喉舌。每月内容分为政治理论、农业科技、农民之声、大众文艺三个部分,1939连续发表《四川柑橘产业》、《柚子的希望》、《凉山柚子》、《柑橘长寿》、《广西沙田柚》、《八仙柑》等文章,系统介绍四川柑橘产业如何发展。他还在《牛奶与中华民族》月刊和《建国第一步——发展乳业》上发表文章,强调“新中国的建立需要乳业的发展”,他主张多喝牛奶有利于增强国民体质和智力。还广泛介绍了西瓜、黑木耳的种植,红甘蔗、核桃树的种植方法,以及养猪、养牛、养羊、养鱼的科学技术,受到农民的欢迎,为四川农林牧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董出版了多部专著,如《农业经济学》、《农民与国家》、《国防与农业》、《农村合作社》、《粮食与人口》、《农民日记》等。他主张推广良种,兴修水利,排干冬季水田,提高复种指数,普及美式农场,实现机械化和化学化。他是最早提出节育和优生优育的学者之一。

董定居美国后,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两个家庭》和《阿宝救牛》两部小说。《两家人》讲的是垫江董家的家史,两个近亲住在一个院子里。一大家子总是欺负孤儿寡妇,孤儿寡妇挣扎求生。后来兵匪接踵,新旧思想冲突,婚姻纠纷无法调解。历时四代,历史跨越百年。台湾出版界人士评论说:“如果说《红楼梦》是对古代官宦家庭的描写,《包救牛》是描写一个江南牧童对牛的深情。突然,他听说牛主要卖给了牛屠宰场。包觉得可惜,舍不得。他从两个蛋开始,努力工作,最后赚了大洋20块钱,买下了这头牛。台湾省出版界人士评价“这是一部可歌可泣的穷孩子奋斗史”,这本书已被台湾省商务印书馆收入“大家的图书馆”。董年轻时非常崇拜孙中山先生。谁要是叫孙中山先生“孙大炮”,就和他激烈争辩,直到他红了脸,不把对方说服决不罢休。1919年,在史静大学农学院读书时参加了五四运动。6月3日,被北洋军阀逮捕。当时,大约有800名学生被逮捕并关押在北京大学法律系。七天后,他被释放并返回学校。

1944年民盟改组为民盟时,董加入并担任民盟中央委员,后退出。

在65438年至0946年的老会议期间,董联系了一些农会会员,在重庆成立了中国农民党,发展党员800多人。党员主要是大学教授和农业技术专家。1948年5月党的三中全会修改的政纲主要包括以下四项:1 .建立民主政治;第二,促进经济发展;第三,财富的合理分配;第四,消灭一切战争。1946年,国民党当局单方面强行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从NLD分离出来的人民社会党和青年党都投靠了国民党,参加了不得人心的“国民代表大会”,农民党拒绝参加。董写了一篇文章指责“全国代表大会不代表农民”。后来他的月刊《现代农民》屡遭当局打压,他发表文章说:“以农民的身份批评政府。同年,公开撰文反对董* * *生产党的土地改革政策。

1949,1年6月,农民党发表宣言,表示支持中国* * *生产党提出的八项和平条件。4月,董派代表赴港赴北平,寻求以农民党为单位参加新的可能。07年5月6日,董从香港抵达北平,并致函要求会见。6月5日,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在会见董时指出,“农民党不代表农民,而是代表地主和富农的利益,它不能作为一个政党单位参加新的活动。至于这个组织中的农业技术人员,他们是可以为新中国作出贡献的”,董对此表示了批评,并于6月25日在北平发表了《中国农民党关于停止党的活动,致力于生产建设的宣言》,宣称:“党常。号召全体党员在中国和即将成立的民主联合政府的领导下贡献自己的知识、技能和全部力量,帮助建设一个新的民主的新中国取得成功。”

董创办的《现代农民》月刊,自诩为农民的喉舌,也对国民党基层政权的腐败进行了揭露和批判。比如他写的《跪拜常宝的威风》《恐怖的乡长》《一个佃农吃了地主的亏》《服务政治的营私舞弊》《征粮诈骗要处死》等文章,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他还点名批评蒋介石,写了《请停止政府呼吁万岁》一文。他写道:“国民党喊总统万岁,原来帝制时代叫皇帝”,“爷爷骑在人民头上万岁,人民组织政府聘官,结果好像找了些祖宗”。他又问:“林主席林森和江泽民主席谁年纪大?”指责当时各单位只挂蒋介石画像,不挂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画像。

他称赞中国* * *产党“年轻气盛,务实清廉,无营私舞弊等贪官习气”,尤其是陕甘宁边区的“三三制”政权。在批判国民党政府独裁、腐败猖獗、通货膨胀、人民贫困的同时,也批判* * *产党“偶像化”。他反对内战,天真地主张请马歇尔做公证人。国内两党都切断了军队,中国只保留了警察。没有军队,内战就打不起来。美国人也认为这种讨论行不通。魏德迈曾写信给他:“一个国家不能没有军队”,劝他“跟蒋先生走”,要有自己的“出路”。但他拒绝亲近国民党,不了解* * *产党,想走基于美国模式的第三条路。董的“第三条道路”的政治主张是不切实际的,但他是一个探讨政治的学者,是一个探索中的错误。

1949 65438+2月,董给主席写了一封公开信,题为《董给毛主席的信》,自费印制,到处散发,提出“江南无封建”论,不赞成江南土改。华东局统战部随后派人找董谈话,批评他停止了违反“同一纲领”的行为。据说这封公开信被发到他的家乡垫江县武安乡,还受到了农会干部和贫苦雇农的批评。嘲笑“董医生不懂实际情况”。

1950年4月,董赴港并赴美。晚年,董致力于中国的和平统一事业,提出自己的主张,游历海峡两岸,拜会政要。他认为中国应该和平统一,统一后的中国应该给予台湾省高度自治;他反对美国向台湾省出售武器,指责这破坏了中国和平统一的政策。他高度赞赏邓小平先生的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充分肯定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尽管董·金诗后来成为了美国公民,但他仍然念念不忘自己的故国和故乡。在,他还有两家人,他的二嫂和三哥,还有他的堂弟董教授(西南农学院院长、著名教授,卒于1975年4月),老人的晚辈大约有五六十人。在大陆上,有许多他的同事和朋友。乡愁、亲情、友情都促使他访问中国,于是他在1979、1981、1983三次前往中国。

1979年6月,董赴京,由弟弟董教授陪同,游览了故宫、长城、十三陵等地,并看望了老朋友先生。好友胡子昂先生也参观了他下榻的华侨大厦,畅谈了过去的友谊。然后飞到重庆,参观了重庆大学和南开中学的校园,参观了北方温泉和缙云山。他还参观了前井口的大新农场,并看望了农场工人董克清。他很高兴看到院子里仍然长满了果树。他在重庆看望了戴永福、熊等老朋友。他还去西南农学院看望过他的学生侯光炯教授,但在出差途中未能见到他。他曾打算回垫江老家,但因为当时垫江不对外国人开放,他带着遗憾回到了美国。

1981年,垫江县城开放,董激情四射。他第二次去了中国。他先飞到成都走亲访友,受到了政府的热情接待。参观了武侯祠、都江堰等名胜古迹,并看望了四川省副省长康、省民盟中央主委潘大奎教授、原重庆大学校长张宏远教授、陈、魏士祯、任等。在回垫江县城的路上,老人指点山川,谈笑风生,重申了自己兴修水利,放出冬水田,提高复种指数的想法。每次遇到高架水箱,一定要停下来登上去实地考察,看看水箱里有没有水,过不去。

1983年5月,董作为顾问随翁少秋先生“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代表团”回国观光,先飞成都,后飞重庆,参观了曾家堰“周公馆”50号。他说,如果没有周的斡旋,中国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

董回美后,以大陆之行、回大陆、再去大陆为题撰写文章,在美国《侨报》上发表,如实反映了中国城乡特别是家乡垫江县的真实情况,真诚希望中国和平统一,批评了台湾省当局拒绝接触谈判的错误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