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全额奖学金申请介绍
不知从何说起,但从动笔的那一刻起,脑海里就出现了一个画面,挥之不去——就从这里开始吧。那是去年年底的一个晚上,北方的风已经染上了不加掩饰的寒意,天已经黑了。我背着一整套包书和资料,左手拿着笔记本电脑和刚买的一盒泡面,右手拿着和妈妈通话的手机,路过静园的时候,突然泪流满面。也许是因为晚上来到静园自然而然的家的味道,也许是因为妈妈温柔的安慰和鼓励,也许是因为自己身体状况不好,为了期末复习,写论文,写申请材料,一夜没睡。总之,那一刻所有可能的因素突然一起作用,让我紧张而敏感的神经一下子崩溃了。
那是我递交第一份申请的前一天晚上,之后的一个月,我顺利完成了两个学位的所有课程和考试,按时发放了各个学校的申请材料;在那之后的四个月内,我收到了哈佛、哥伦比亚、芝加哥、密歇根等名校的录取通知书和奖学金。现在回想起来,我说不清是什么支撑着我尽全力完成一切,但我能清晰地回忆起,总有一种期待从未抹去。
一、期待新知识
经常被弟弟妹妹们问如何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说实话,我一直觉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我从来不觉得学习是负担。相反,我发自内心地觉得,这是我这辈子迄今为止做的最开心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我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而学习恰恰是最能满足我好奇心的过程,所以我喜欢学习,从学习中获得的快感和成就感可以说是自然而然的,绩点之类的数据指标不需要刻意去做。
但是,实际过程并不是几句话那么简单。本科阶段,我选的两门课是历史和经济学。很多人对我的选择感到不解,不理解我为什么要做这么大的选择。其实道理很简单。我喜欢历史和经济,这让我对世界的把握立体而客观。历史穿越时间,探索和解释过去的事实;经济学解释现在,预测和判断未来趋势。所以就业等问题其实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还是那句话,我学习只是因为我热爱学习。然而,就是这个简单的决定,让我度过了一段别人眼中“苦涩”的大学时光。
两个专业的课程没有交叉,所以我必须在短短四个学期内完成经济学第二学位所需的全部课程。学好这两门课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在国学方面,我平时看了很多和课程相关的书籍和资料,不仅有史料和国内的研究,还有很多国外的资料,事实证明在后期的申请过程中帮助很大。当我在阅读中发现与直接对象相关的问题或其他情况时,我会主动与老师讨论,寻求解释,并再次发现新的问题。这个过程可以极大的满足我的求知欲。
经济学专业只要求文科数学,而且为了以后更好的理解经济学的研究思路,利用各种模型解释问题,我自愿选修了经济学专业的所有数学课程,并以高分通过了所有考试。
印象最深的是大三上学期。我在准备GRE和托福的时候,修了两门课,40多学分,包括数学和计量经济学两门比较难的课。每天不是在上课就是在自习。回想起来,我连一顿饭都没吃好。到学期结束时,我每天只能睡三个小时。
但是回想起来,就是那种高强度的生活让我发现了自己的潜力,发现自己可以做很多别人和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前不久我的两篇毕业论文《黑水市藏密文献汉译》和《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经济文化扎根现象》被评为优秀。我的两个学士学位,将见证四年来知识与汗水相伴的日日夜夜。
说到学习,我想提一下我的语言学习经历。目前精通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英语、韩语和日语,能看懂藏语和梵语资料。看似不可思议,但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人类有交流的本能,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所以所有的语言都有隐藏的* * *。当你学习到一定程度,添加语言,甚至自学都变得没有刚开始接触外语时那么难了,可以越来越体会到接触新语言,发现语言规律的乐趣。
语言学习对我的重要性和兴趣真的很难说,可以称得上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然,为了去北美读研深造,我也需要像其他人一样花费大量时间准备GRE考试。备考的日子是孤独和疲惫堆积起来的。备考虽然繁琐,但是完全没有必要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这样一种“苦大仇深”的状态。复习累了就看论文,读书,或者看电影美剧。你会发现,那些陌生的词汇是如此生动地活跃在学术界,活跃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你明白如何使用它们,然后你才能真正开始备考。
语言能够瞬间交流是很关键的一步,所以我一直很重视培养自己的各种外语口语能力。通过认真练习或者休闲娱乐,每天花一段时间纠正发音,积累单词,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面对国外的教授学者,我出色的听说能力使我能够充分理解他们想要传达的学术思想,准确表达自己,与他们零障碍自由交流;大三去UCLA做交换项目的时候,当地的老师和同学都以为我在美国生活过,却不知道这是我在国内日常屏幕练习的结果。
优秀的语言能力使我能够抓住课外学习的各种机会,满足书本无法满足的求知欲。我积极参加与我的研究方向相关的各种国际学术会议、研讨会和讲座,也通过这些场合结识了许多国内外优秀的学者,并让他们想起了一位未来将投身于这一领域的中国女孩林蕾。
在我大三的时候,我开始在每个周末参加沈伟荣教授的西藏文学阅读课。后来哈佛大学著名学者范德库依普教授来人大,我作为本科生参加了他的研究生西藏历史文学研讨会。刚开始的时候,我也遇到了很多智力上的困难。刚开始的时候,有好几天我都觉得不能适应课堂的强度和节奏。老师让我解释一段材料的时候,我总是怕出错,不敢拿。看着老师带着失望的表情噘嘴,特别不舒服。所以后来我坚持每天复习资料,看了很多相关的外语研究文献,终于慢慢赶上学长学姐们的进度了。一天课程结束时,教授笑着拍了拍我的肩膀说:“你在语言方面很有天赋。答应我,绝不浪费。”然后他给我介绍了哈佛大学久负盛名的东亚研究项目,并说如果有一天我想申请去哈佛大学深造,他会全力支持我的申请。现在想来,也许是最初那几天的打击,让我拼命适应教授的课程节奏,最后真的达到了当初的目的。
第二,期待发现
通过阅读大量的中外研究文献,我发现了国内外研究的差异和差距。为了打破两种研究类型之间的隔阂,我开始翻译作品,仔细阅读作者的用词和短语,欣赏他字里行间想要传达的信息和思想,然后提炼自己的用词和短语,以便用另一种语言完美地向读者传达作者的意思。这就是我理解的翻译学术著作的艺术。从阅读中发现未知,在课堂上倾听老师同学的不同意见,然后通过实地考察、调查等多种形式收集素材,综合上述过程与心中已知的东西碰撞,引发问题和观点,进而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用常识解释和解决问题。这是我理解的研究过程。无论是翻译还是研究,都是非常复杂曲折的科研工作,需要充分的耐心和集中的思考,但正是这种转身和光明未来的过程,让我感受到了它们的意义和乐趣,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内心。
在沈伟荣先生的组织下,我们团队已经完成了两个翻译项目,其中我独立翻译了三个主要章节,并完成了其他章节的修改和润色,一个新的项目即将引入。我翻译的一些学术文章发表在核心期刊或大型学术会议上。2010年夏天,在完成了对甘肃、青海、宁夏、陕西等汉藏文化交汇点的实地考察后,独立撰写了数万字的纪实报告《和平与赞美:在藏汉边境上的旅行》,受到海外相关学者的好评。2010下半年,我独立完成了一篇25页的英文学术论文《民国时期中国佛教徒与西藏佛教徒的互动》,得到了哈佛大学东亚研究项目招生委员会教授们的一致认可,并最终为我赢得了本年度最高全额奖学金。
科学研究是一个让心灵平静的过程。我喜欢读完之后那种满满的思绪澎湃的感觉,也喜欢此刻徜徉在史料的海洋里,偶然得知的惊喜,更喜欢那种把跳跃的思维整理成系统清晰的文字的成就感。是阅读和写作让我更有思想,更成熟。
第三,展望人生
虽然我很享受一个人学习研究,但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只活在书里的人。可能是因为我的性格吧。我不是一个安静的人,兴趣广泛。我也投身于学习之外的许多有趣的活动和组织。女生在经营生活中要保持乐观和智慧,我也一直在努力做到。
曾任国学院学生会副主席、文艺部长,成功组织过五四主持人大会等多次校级大型活动。担任“12月29日”合唱节主唱,还带领国学院获得了合唱节C组第一名。我是人大体育部啦啦队的主力队员,我是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里劲舞的“篮球宝贝”。我热爱辩论,喜欢辩论场上君子之间的辩论。我代表国家科学院辩论队获得二十院校际友谊辩论赛第二名,“人大精神与大学精神”杯辩论赛第三名。我志愿担任成都市石室中学北京校友会主任两年,组织了很多活动与新老校友交流,为母校的校友工作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我用我的英语技能在北京新东方教书,我的学生很多都考上了北大、清华、人大、复旦等名校。我坚持参加志愿服务,包括组织“5 12”地震募捐活动和震后孤儿心理辅导,以及大型美国志愿者组织在中国的联络和培训。
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让我充分感受到了身处这个时代和人大大地的美好,结交了值得我一生感恩的朋友,也意识到我们其实过得很好,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在遭受不幸,需要我们的帮助。作为这个时代的精英,我们有能力也有责任理解不幸的存在,用一颗温暖的心伸出温暖的手。我们有很多事情要做,世界需要我们。
结论:展望未来
我曾经是一个很浮躁的人,喜忧参半,和很多人一样,一直梦想着成功。现在我不再去想它了。我在想,“成功”这个词实际上在你说出来的那一刻就失去了它的意义;相反,真正的成功之道,是做好眼前和手中的每一件事。2009年底,当我作为最年轻的吴奖学金获得者和当年各类奖学金最高奖的学生代表全校师生登上讲台发言时,我以为这是我大学生活的巅峰。甚至我从来没有想过,不到两年,我就能拿着哈佛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录取通知书走出人大。更重要的是,我如此清晰地认识到了学习和研究对我的深刻意义。我信道教,信自然,不一遍一遍的描绘未来的蓝图。我只想一直保持一颗好奇的心,同时不忘自己来时的初衷和此刻的美好。从现在开始,我会抓住每一分钟,勇敢地继续我所选择的。
其实,热爱生活,热爱知识的人,心里总有一个期待,在攀登的路上永远不会孤独。
我很欣赏福楼拜的话,也很想送给你,也很想鼓励你。
“不要读书,像孩子们那样自娱自乐,也不要像那些雄心勃勃的人那样,以教导为目的。不,读书是为了活着。”
居斯塔夫·福楼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