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准备一个学生的课?
再比如“准备教材”,必须以广泛阅读为基础,注重深入思考,以如何教学生为目标。要自主学习教材,通读,读透,形成自己的理解体系。然后要看参考资料,吸取精华,修正自己的理解体系,总结自己在理解中的经验教训,特别要注意对教材理解有阻碍或出错的地方。这样,教学设计就有了坚实的基础,这时,无论如何选择和创造教学方法,你都会感到得心应手。如果从一开始就习惯看别人的教案和参考书,用别人的理解和设计代替自己的探索,那只能削弱自己的能力。而且不经过充分消化就抄袭别人的东西,容易造成学生无法接受,无法理解。在准备教材的时候,有很多东西不一定能体现在教案里。比如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多看相关和不相关的书,尽量扩大知识面。这在教案中很难体现,也没必要完全体现。教师必须重视阅读。写教案只是备课的一小部分,一定要高度重视,但写教案不是备课工作的全部。“功夫不录音”。教师要注意这一特点,教学管理也必须注意正确的导向。再比如“备课教法”。教学方法可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教学方法是指一个抽象的理性概念,它包括教育观念、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狭义的教学方法是指具体的教学操作方法。准备教学方法,两者都要兼顾。备课首先要明确目标,明确学生主体,明确实现目标的思路。最后一节课,思考很重要。就像一篇文章。思路不清晰的人很难理解。有的课知识点和训练点丰富,使用了很多具体的教学方法,但是没有主题,没有“红线”。整个班级都是碎片化的,学生当然会有不确定感。对于具体的教学方法,首先要了解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其次,要根据实际教材和教学对象选择教学方法,创造教学方法;第三,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各种预测,设计尽可能多的方案启发学生,对学生的思维梗阻有各种估计和对策。你这么准备,就“另辟蹊径”,引导学生得心应手。学生怎么会听不懂?这里的关键是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真诚为学生服务,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思路,应用教学方法。第四,要设计教学梯度。在充分把握学生的基础上,设计课程如何导学,如何导入,如何转化,如何过渡,如何由浅入深。在这里,深和浅是相对的。根据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渐变起点,浅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深度,让学生跳起来摘水果。第五,设计过渡连接。这里有很强的艺术因素。其前提是熟悉教材,修炼教学内功。要特别注意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知识升华之间的过渡,演绎中的过渡,学生容易出现思维脱节的过渡。路上有一条河,跨过它;如果有障碍,就铺石头引导;如果有石头挡住了路,就拿梯子引过去。
近年来,人们非常重视“制备方法”。编制方法应注意诱导性、程序性、操作性、简单性、实用性和渗透性。也就是说,学法指导要帮助学生在操作中逐步总结和理解,无论是从操作过程中归纳方法的概念,还是从方法的概念中引出操作过程,都要灵活自由,让学生经常感受到豁然开朗的喜悦。所以在培训中,一定要强调明确的程序和具体的操作。方法的总结简明扼要,便于学生记忆,也便于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提醒。实用性和渗透性是指运用学习方法实现教育目标,以及学习方法在具体学习中的体现,而不是为教学方法设计学习方法,牵强附会,生搬硬套。这里的关键是要有正确的目的观。所有的方法都是为了这个目的。
2.练好内功,提升教学机智。
1.重视理论修养。有些人认为,上好课,批作业,做好指导,做好教学工作就够了。他们认为这些只是自己的本职工作,所以自己的教学或者管理教学并没有留下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地方。实际上对于提高教学水平是不利的,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是学生听不懂课的间接原因。经常有人说,高人一等才能有见识,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直接影响教学行为,这就要求我们重视理论学习。随着时代的进步,观念的更新,观念的变革,我们必须不断获取新知识,提高理论品位,优化理论结构。学习理论,用理论指导优化我们的教学行为,也是我们的工作。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只有真正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思想上为学生服务的理念,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有计划、有效果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克服讲到底、不给学生思考的余地的弊端。纵观宇易、钱梦龙、宁宏斌、魏书生、孙维刚等优秀教师的经历,都是在先进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的成果。如果说大众化的课堂教学是一朵花,那么持续的理论学习就是浇灌这朵花的及时雨。没有理论的不断滋养,教学之花就会枯萎。
2.研究教学记录。优秀的教学记录记录了教师创造的心灵,从中我们不仅可以学到许多实用的教学方法,还可以体会到教师们惊人而灵活的教学机智,以及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教育思想。如果你看一下宁宏斌的教学记录,你会得到一些启示,如何像一篇漂亮的文章一样安排一堂课,让整个班级豁然开朗。看看胡明道的教学记录,我们会得到一些启示,如何有说服力,并一点一点地实施。看魏书生的教学记录,会得到如何指导法学学习的启示;如果我们看宇易的教学记录,就会得到由情感触发,由入境体悟的启示——要善于总结理解,看整体思维,看教材选择,看过渡,看细节技巧,看足智多谋。余映潮的《100中学语文教学案例点评》很有启发性。我的一个朋友对名师的教学记录逐一研究分析,写出分析笔记,大大提高了教学艺术水平。
3.积累教学方法。积累教学方法,包括思想方法和具体教学方法,如教学设计方法、应急处理方法、指导方法、提问方法、摄像引导方法等等。尤其要注意思维方法的积累。比如教毛泽东的诗《沁园春·阿雪》,有人按部就班,从主题到作者,从作者到背景,逐句讲;但在三语营中设置了学生渴望欣赏的氛围后,有人直接引导学生背诵,让学生理解,让学生谈感受,老师拿着相机适当指出时代背景,从而加深理解。有些问题是这样问的:“你看完这个词有什么感受?”(有一系列提示词)“你在哪里感受到的?”(有整体也有部分,就是一些句子或词语)“作者怎么能写出这么壮丽的篇章?是什么给了你灵感?”这些问题串联起了整个课堂内容。我们可以试试看哪个效果更好。这里有一个思维方法的因素。积累教学方法,一是多读教学专著,二是多读教学报刊,三是深入课堂听课,四是勤于记录总结。
4.培养教学智慧。用脑越多,越聪明。在教学中,要不断开动脑筋,研究如何把每一节课、每一句话讲得更好,我们的教学智慧就会丰富起来。永远不要总是责备学生,更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我们要尽力教学生理解,铺垫,改变自己的语言,让它更贴近学生,让学生理解,让我们的思维更清晰,让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尽力诱导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要善于观察面部和颜色,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5.组织教学经验。另一个提高自己的好方法是经常总结你的教学,最好是书面的。实践证明,思考和不思考一个问题,效果是不一样的;思考,说话,不说话,效果不一样;是的,写和不写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写出来的时候思路会清晰很多,印象也会深刻很多。
我们的目标是让所有学生都能理解这门课。要做到这一点,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有一个志向(事业心、毅力、爱心、志向、意志),要有条件(时间、环境、信息)。这些都可以自己创作)。当然,在教学管理上,也要为教师创造条件,就像陶行知倡导学生“六大解放”一样,为教师创造宽松民主的学术氛围和浓厚的教学工作环境,让教师有学习的欲望、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中得到乐趣,在学习中受到学生的欢迎,在学习中享受成功的快乐,在学习中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