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目前,中学生写作水平低几乎是不争的事实。陷入这样的困境有很多原因,最重要的是学生生活枯燥,缺乏生活感悟。那么学生如何在狭小的生存空间里找到写作的源头呢?笔者认为,有必要指导学生寻找写作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点燃他们的创作欲望。找写作素材,我觉得可以从“释放自我、感受自然、感受社会”三个话题入手。一是释放自我,即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潜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对自己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乃至智力因素进行深刻的自省和分析,如实表达自己的情绪,冷静分析自己为什么快乐和烦恼;描述自己的人生经历、梦想流浪和对未来的憧憬;从而达到自我认知、自我战胜、自我超越的目的。1,捕捉内心感受的变化。中学生好奇的目光总是关注外界,却很少反思自己,而中学生的内心世界极其复杂微妙,情绪波动极大,时而充满自信,时而自嘲...这里有非常丰富的写作素材,再加上老师的一点点引导,学生们就会思想泛滥。我的做法是让学生每天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捕捉快乐、悲伤、痛苦、抑郁的根源,探究自己快乐、痛苦、抑郁的原因,然后描述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通过这件事,有什么触动了他们的思想,用散文的形式用简洁的句子表达了他们的感受。这篇作文可以随时写,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我对生活有感悟,思想有火花,觉得自己有话要说,有话要抱怨,可以一吐为快,倾注到文字里。这样的文章完全是“我手写我的嘴”。通过这种作文写作,学生往往增强了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变得成熟稳重,同时对作文产生了极大的亲和力。因为作文已经宣泄了他的情绪,缓解了他的紧张,升华了他的心灵,完善了他自己。从接受一个新班级开始,我要求学生用短文描述自己的心路历程,每周完成规定的数字。一开始学生抱怨很多,但是两个月后,学生的抱怨消失了,上了轨道,形成了一定的习惯。写散文来描述自己的内心感受成了一种自觉的行为。他们对写作也有了新的认识,有了很可贵的感觉。有的同学甚至把作文当成自己的朋友。就像有同学说的:“我以前不喜欢写作,觉得没什么好写的。我一直觉得写作是一种负担。但是老师让我们随时用随笔写下自己内心的活动后,我不满意的时候就按要求在笔记本上悄悄说了。”如果你有快乐的事情,让它与我分享。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的笔记本越来越厚,抚摸着我写满东西的作文本,内心的喜悦难以言表。我敢说,这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财富,也是我这辈子最珍惜的东西。有了它,我觉得我的人生很充实,我会永远走在这条路上。" 2.拓展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拓展大胆想象,超越时空,与历史人物对话,与外星智慧交流,让他们打开写作的阀门,涓涓细流,学生是很开心的。产生联想和想象最重要的是在平时注意联想和想象材料的积累。那么,学生如何在狭小的生活空间里找到联想和想象的素材呢?①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包括语文、历史、政治。如果学生在历史课上学了很多英雄,让他们回顾自己的故事,无论是不朽的还是不死的,都可以生动地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比如学生在《思位》中写道:“秦王扫六合,欲见之!挥剑定云,诸侯自来西天...每当我背诵李白这首壮丽的诗时,我的血液沸腾,我的思绪翻滚:“多么雄伟的秦王啊!以百万之兵攻克城池,虎口吞万里,开疆拓土,建立大秦帝国,使书同文,车同轨,这是多么辉煌的成就啊!.....然而,在赞叹的同时,民国总统刘少奇与中国著名劳动模范石传祥之间有一段精彩的对话:我是主席,你是掏粪的,只是分工不同,其实你们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小作者展开思考,再现了秦始皇的丰功伟绩,并结合刘少奇与我国著名劳动模范石传祥的精彩对话,论述了“事业的大小不取决于职位”的观点,使论点鲜明突出。②进行必要的课外阅读,看电视、电影、故事时注意积累间接生活素材。老师要引导学生把有限的时间用来读好书,读优秀的书。他们可以分阶段推荐一些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书籍,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做读书笔记,写读书随想,并在课堂上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交流,复述阅读内容,谈谈自己对读书或看电视或电影的感受。学生的思维经过不断的碰撞会产生许多耀眼的火花,同时也会逐渐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也为自己的创作积累联想和想象素材。比如学生在《余与泰戈尔有约》一文中写道:中外文化,在中国打开国门之后,碰撞出一串串智慧的火花。于与泰戈尔有过约会,穿越过时空,有过亲密接触。他们的相遇可能是上帝安排的,也可能是如来的巧合。余拿着自己的代表作《文化之旅》,泰戈尔拿着自己的《百鸟集》,两个伟人在一棵大榕树下相遇...小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让我惊叹。在评价了两位中外散文作家的风格后,两个问题巧妙地将话题引向深入。短短几百字,不仅让我看到了学生广阔的阅读面,也让我领略到了他们的眼界。在这里,小作者只是引用了课本和课外读物中的故事作为自己作文的素材。如果他没有用心阅读、积累、联想,这篇作文可能不会成功。总之一定要记住,联想和想象一定要伴随着生活经验和丰富的知识,平时要注意积累,这样才能举一反三,平衡思路,写出好文章。二是感受自然,即引导学生深入自然,认识自然,感受多姿多彩的自然世界,描绘校园的花草树木和家乡的景观;表现自然,花鸟虫鱼;沉思浩瀚神秘的宇宙星空;有句话叫“春来烟云招我,大地假装写文章”。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孩子们稚嫩的童心被陶醉,创作的热情被激发。“碧波万顷,充满想象,湖光山色,美不胜收。”有了这样的心态,写出一篇感情丰富的好文章并不难。但是,我们必须掌握适当的方法来描述自然。一个秋天的下午,我带领学生去洪泽湖游玩,学生们都兴高采烈。回来后,我要求就当天的印象写一篇作文,我决定自己选题。本来以为学生可以有东西写,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分析原因是学生缺乏观察的意识和方法。所以,我对症下药:1。让学生回忆一下你来回路上的所见所闻,并写下来,这样你就有了具体的描述对象。比如白云、天空、阳光、树、花、水、草、琴声、大地...2.在这些名词前加上形容词,让原本单调的词语变得有血有肉。如:(清澈、纯净、透明、通透、明亮、清脆、清晰、清澈、美丽、闪闪发光...)湖水,(天高云淡,萧瑟,萧瑟。如:大湖的碧绿色古堤,绿中带白,状如白玉。驾着小船行驶在丝滑的湖面上,犹如进入一幅山水长卷,水面辽阔无边。站在湖边,近景和远景尽收眼底,秋天的清新深入骨髓,如啜一口龙井新茶,里外清澈空灵。4.在结尾用简洁的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明白风景一定要抒情,否则所描绘的风景是美好的,缺乏生命力的,风景只有与情感相连才能活。在提醒下,同学们经过深思熟虑,都在结尾提取了主题,激活了布景。作为上面的结尾,小作者写道:我突然明白,清新淡雅的秋天才是我的精神家园,人不应该像春光一样浮躁,而应该像秋天的性格一样出众。经过这样的引导和训练,学生们不再对一般的风景写作感到无语。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准备一个单独的笔记本,在笔记本上写下每天看到的新东西,思考这些新东西前面可以加什么形容词来修饰。久而久之,他们形成了观察自然的习惯,积累了大量的词汇。三、体悟社会,即引导学生观察家庭、学校、社会。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鼓励学生写自己的家庭邻居,讲自己父母亲人的故事。初中生每天都有新发现,新感悟。只要他们把目光放在身边的人身上,主动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细节,都会引发他们新的感情。鼓励他们和父母交流,听爷爷奶奶讲故事,读亲人头上的白发,脸上的皱纹,搞清楚每个故事的来龙去脉,记录下来,整理成文章。我的做法是:首先,通过分析文本中的人物,我学会如何观察人物的内心世界;然后,通过欣赏和描写影视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学会细节描写,特别是运用细节描写艺术地表现人物的方法;最后通过观察生活中“原生态”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自己的成长,写一篇随笔。经过一段时间的扎实训练,学生基本能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从生活中汲取素材比如一个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经常熬夜,父母疲惫不堪,甚至有点无奈。半夜,父亲像往常一样把他带出网吧。出乎意料的是,他这次没有打他,甚至没有说一句责怪的话。他只是默默地走在前面,他迷茫地跟在后面。突然,他发现平时比较精致的父亲头发凌乱,尤其是西装后背有个洞。他很困惑。后来他听说父亲和网吧老板起了矛盾,当晚就去找他。后来他开始关注父亲,逐渐得知父亲因为逃课,无意上网,被单位辞退了。为了拯救自己不眠之夜,我偷偷流泪,但我从未放弃自己。他的心被深深地伤害了。没想到他父亲的心这么痛。后来,他改变了自己,写了一篇题为《一个洞》的文章,表达他对父爱的理解。上课大声朗读的时候,也深深感染了其他同学。比如父亲原本白净的脸,看起来消瘦阴郁,但我没想到他的内心如此脆弱。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父亲,理解了父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所以只要学生从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取材,进行独立思考和适当的艺术加工,呈现在我们老师面前的就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作文,而往往是个性鲜明的艺术品。所谓“自能作文”、“生态作文”,就是为了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在作文里,让学生亲身体验,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产生强烈的感受,然后引导他们把自己经历的事情和由此产生的感受表达出来。这种做法一定会取得一定的效果。如果我们在指导写作时,把学生的观察意识、体验意识引导到整个生活中去,那么他们的写作来源就会更多,写作的兴趣就会更强,写作的热情就会更高,作文中无病呻吟、不真诚的现象就会越来越少。只要让学生借鉴自己的现实生活,经过独立思考和适当的艺术加工,呈现给我们老师的就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作文,而往往是个性鲜明的艺术品。2.鼓励学生写自己的校园生活,叙述发生在同学之间的各种故事,互相观察,写下班上每个同学不同的性格特点,并推测这些性格形成的原因。我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让他们仔细观察班上的每一个同学,从画像入手,根据动作揣摩他们的心理,进而探究他们的性格。最后,他们可以通过观察,交谈和采访来写关于他们同学的故事,以分析他们性格形成的原因。同学们对这种做法很感兴趣,都在聚精会神地观察同学,并及时记录整理。学期结束后,很多人描述了很多学生,我们还举办了“个别学生”研讨会,对不同学生的写作与同一学生进行比较,比较语言的生动性、观察的细致性、人物描写的真实准确性,然后让他们相互补充,力求刻画生动真实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养成了观察人物的习惯,对“刻画人物”感到无语,能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刻画人物。3.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表达读书看报的感受;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写社会上发生的各种事情。①抓住热点问题。由于学生生活范围狭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眼界和思维,但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报纸、期刊把学生引入时代潮流。比如,当网络文学越来越多地介入学生生活,影响学生思想时,教师及时开展课堂讨论——“我们看网络文学”;当日韩的青春偶像剧成为同学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时,我们及时组织了一场班级辩论。讨论空间可以安排在不同的地方,比如人文气息浓厚的学生阅览室。那一刻,青春的热情被激发,青春的热血在涌动。每个人都渴望发表自己的意见,参与的热情会是老师们意想不到的。大家的观点不可小觑,有些发言可谓触底。大家在怒言中提升了思维,锻炼了语言,体验了情绪。开学时,我组织学生观看了“2007年中国颁奖晚会”。学生们被平凡而伟大的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其中,孟祥斌的事迹让许多学生哭了。被感动后,很多同学认为孟祥斌为了救一个失恋的女孩,抛弃了父母妻儿。我列举了大学生张华舍命跳进粪坑救老农的故事,并结合孟祥斌的获奖感言,“也是命,也有亲人。他摔了一跤,救了另一条命。不要问值不值。人生的价值从来不是在交换中体现的。”时间上,关于“张华救老农一命值得吗?”经过激烈的讨论,学生们的情绪受到了影响,他们明白,见义勇为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这种高尚的人生价值,是不容易用金钱和其他东西来衡量的。他们的英雄行为带来的无形价值是巨大的,必将感染和呼唤更多的人去学习。在一些社会热点的搅动下,学生们的情绪跌宕起伏,胸中有一股汩汩的热流。他们写作的激情被点燃,写不完的情怀碎片。有些是表面的,但感情是真挚的。(2)利用假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素材。逢年过节,作者不再安排段落训练和背诵练习,而是组织学生当好记者,采访当地近期新发生的事件,让学生写新闻报道或调查报告。这种活动不仅让学生有了“源头活水”,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练习写作的机会。经过培训,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一开始学生不知道怎么做。我利用星期天下午举行了一次作文比赛。竞赛的具体方法是:阅读、口语、写作和评论。乍一看,逛市场、中央商场、车站等地需要一个半小时(要求:1,观测点固定,但可以自由选择焦点;2。拜访时,可以互相询问,但要守纪律,讲文明;3、按规定时间回班)。第二,回到课堂后,每人限两分钟演讲比赛。题目是:通过刚才的参观,你觉得哪个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如果你没有按时发言或讲清楚,就不会被扣分。三写作,即书面表达题目是:1,“思想从……”2、“我所看到的……”(要求:①两题任选一题,不写诗;(2)文章要叙述今天的真实经历,也要写出你的联想和想法;(3)根据所写文章的内容,将标题中的省略号换成单词)。四评,即根据一系列活动和文章,在5: 15: 80评一、二、三等奖。通过这次活动,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文章的明显特点就是说实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很多同学写了一些反映城乡新面貌的好文章,赞美城乡新人的新思想。特别是有同学深入调查了近期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以及商品价格上涨对普通人的影响。这是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方向,让学生主动进入有目标有方向的现实生活,从而了解社会和人生,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研究社会生活的能力。以上的一些做法,最大的收获就是让学生学会了观察,贴近生活,作文与生活相结合,为真实而写作。他们可以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个性,诚实坦率地写出自己的感受。真诚是一切文学的基础。这些实践尝试让学生有了创作的激情和欲望,也写出了真实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