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清镇相关介绍
金融危机以来,钱清镇经济运行虽然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总体保持平稳。全镇199规模企业中,除企业总部出现经营困难外,其他规模企业生产经营保持正常。这种有别于许多乡镇企业的积极现象,源于钱清人民努力创造的三大优势。
“小企业大集群”是钱清镇的产业优势。据统计,钱清共有1762家法人企业,其中纺织企业约占80%。形成了从化纤、织造、染整到服装、家纺的完整纺织产业链,纺织行业产值已占总产值的81%。如果加上镇上的纺织原料市场,周边县的纺织城,镇上的纺织企业,就形成了一个纺织产业的大集群,形成了其他乡镇无可比拟的区域集群优势。这种集群优势给钱清镇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生产成本优势、市场竞争优势和区域发展优势。
“小产量,大空间”。钱清镇工业用地面积近万亩,但总体利用率较低,产量较小。全镇平均每亩税收5.63万元,低于全县平均7.67万元。平均每亩销售额654.38+0.85万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269.56万元。在用地日益紧张的情况下,也为钱清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的空间。这一资源优势已被钱清人民充分认识、利用和发挥。
“小操作大智慧”是钱清镇的人才优势。上世纪90年代一些企业盲目扩张的教训,催生了今天钱清务实精明的企业管理团队。镇上的企业管理者一方面可以注重企业资本的积累,立足于企业发展的实际,另一方面可以放眼全球经济,开拓国际市场,从而保证企业的稳步发展。据初步统计,该镇199家规模企业中,既能做实体又能做贸易的企业负责人有120多人。这样一支“小管理,大智慧”的企业管理者队伍,是钱清镇经济发展的强大人才支撑和取之不尽的人才资源。
在发展中做好三大文章
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的同时,钱清镇也在努力寻找发展机遇。他们在深入分析自身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现实后,毅然提出要围绕“渡过危险期,寻找发展机遇”这一主题,下大力气抓好“三个一批”。
做好“推广一批”文章。坚定不移地建立工业强镇,坚定不移地坚持纺织集群,加大有效投入和产品研发,加快技术改造和品牌创建步伐,努力提高纺织产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优势。
从政府层面来说,要做好集群。从第二年开始,镇政府的政策不再是“撒花”,而是“严打”,奖励那些有利于纺织行业提升和促进的项目和企业。从企业层面来说,有必要做一篇延伸文章。作为制造企业,企业的经营者不仅要提高产品生产加工能力,还要提高产品研发和产品销售能力。只有这样,制造企业才能不断积累自主技术,不断加强市场竞争力。
做好“改造一批”文章。金融危机尚未结束,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将加剧,要素供给制约将持续。钱清镇提出,要善于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发展机遇,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加快产品转型和产业转型步伐,不断提高市场份额。
钱清镇政府将建立转型发展导向机制,积极引导企业进行重大技术改造,积极鼓励企业盘活现有土地。企业要加大兼并重组力度,不断做大做强。
做好“开放一批”文章。一方面,钱清镇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大力拓展国际国内市场,积极开拓非洲、南美、中东、俄罗斯等国际市场,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另一方面,钱清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力争在市场物流、医药物流等方面有新突破,稳步推进“大钱门”建设,大力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经济发展结构和质量,努力确保全镇经济平稳健康快速发展。
钱清镇将围绕“纺织原料中心、工贸精品新城”的目标,努力加快中心镇建设,塑造绍兴西大门形象。
工业化建设经济强镇
30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钱清人民勇于实践,勇于变革,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色和村镇特色的发展之路,创造了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亮丽风景线。经过30年的努力和积累,钱清从一个封闭的农耕社会进入了一个充满挑战的工业社会,从一个普通的水乡小镇成为了一个参与国际竞争的经济强镇,实现了伟大的跨越。
经济体制实现了从“集体”到“私人”的飞跃。80年代初,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除了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农村集体经济外,全镇出现了产权集体所有制的乡镇企业经济,但这些都是单一形式的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
到了90年代,随着乡镇企业的整体改制,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股份制企业的不断增多,钱清镇的经济体制由集体经济向民营经济转变。钱清镇有国有、集体、外资和个体等多种经济成分。国有独资企业只有1家,外商独资企业只有2家。民营经济已成为全镇经济的主体,其产值占全镇总产值的90%以上。
一个以私营经济为主,国有、集体和外资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正在推动钱清镇经济的不断发展。
社会阶层实现了从“农民”到“市民”的跨越。改革开放初期,钱清镇的社会阶层是纯粹的农民阶级,广大农民在土地上劳作,靠农业生产生存。随着新经济组织的出现和外来人口的涌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新农民的不断转型,城镇的社会阶层变得越来越复杂。
一方面,这个镇的农民基本脱离农业生产。该镇37610劳动力人口中,以务农为生的不到200人,该镇251农民办理了被征地农民手续。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和商业经营。过去,农民变成了市民,他们既是农业人口又是非农业人口。
另一方面,外国企业家的涌入已经成为钱清镇的一个巨大的社会阶层。他们有的成了企业工人,有的成了土地承包人,有的从事商业活动。
产业结构实现了从“农业”到“工业”的跨越。从65438年到0978年,钱清镇三次产业比重为65︰33︰2;2008年,全镇三次产业比例为1︰71︰28。经过30年的发展,农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了64个百分点,而工业的比重上升了38个百分点。
到2008年,全镇共有法人企业1762家,其中规模企业199家;自营出口企业221家,业绩突出,其中年自营出口500万美元以上的有41家。该镇形成了从化纤、织造、染整到家纺、服装的完整纺织产业链,形成了纺织、五金、电力、包装四大主导产业。乡镇经济实现了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的跨越。
村镇建设实现了从“村”到“镇”的跨越。30年来,集镇建成区面积从0.8平方公里扩大到15.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19%提高到56%,农民人均住房面积从17平方米提高到46平方米。
村庄建设从过去的“散花”状态变成了整齐划一的状态。农村建起了农民的别墅和新社区,出现了农民的多层公寓和高层公寓。集镇建设从过去的无序状态转变为规划有序状态,住宅小区不断涌现,商业高楼如雨后春笋。村镇建设彻底改变了过去“新房无新村”、“新房无新区”的局面。
社会服务实现了从“自给自足”到“公共”的跨越。上世纪80年代初,农村“种田吃饭、养儿防老”的观念深入人心,社会公共服务模式完全自给自足。进入21世纪,农村社会公共服务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社保由“养儿防老”转向全镇“参保养老”,18916人参加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19870人参加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同时,2005年至2009年,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6%以上,城镇职工参加医保人数达到11090人。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的覆盖面逐年扩大。
医疗卫生从“有病就去医院”到“没病就检查”。该镇建成了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2社区卫生服务站,构建了乡镇社区卫生一体化体系,让老百姓享受到镇里统一的医疗服务,享受到每年一次的免费健康体检。
教育从“有书读”变成了“读好书”。在镇中心幼儿园、镇中心小学、镇中学、镇成人教育中心“一镇四校”全部建成省级示范学校后,全面实施以“学前教育公共化、义务教育均衡化、成人教育区域化、外来儿童教育一体化”为内容的教育“四化”工程,努力让镇上群众、外来创业者及其子女享受到高质量、多层次的教育。
人口结构实现了从“封闭”到“开放”的跨越。据统计,钱清镇企业与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业务,与全国各省市都有经济往来。全镇有近65438万外来人口,他们来自除西藏以外的全国各地。全镇每个村都有外来人口,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的有8个村。
经过30年的不断跨越,钱清镇深刻认识到,要发展,必须勇于超前思考,创造率先发展的机遇,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努力赢得改革发展的先机;无论遇到什么变化和挑战,都要始终勇于担当,打造区域经济优势,坚定自己的发展道路;始终有善于为人民服务的情怀,营造全民创业的环境,让发展的成果始终惠及人民。
植根于当地的草根精神
经过30年的巨大变化,所有的发展都依赖于钱清镇的人文精神,一种根植于农村的草根精神。
自强不息是钱清人精神的源泉。钱清人一直有“创业成家”的激情,全镇个体户6150人。这种与生俱来的创业激情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自由流淌,形成了民族创业的基石。
钱清人有“创企”的豪情,这种坚定不移的豪情推动了全民创业的发展。钱清镇是绍兴市乃至浙江省企业最多的乡镇,几乎全镇每10户就有1家企业。
钱清镇的干部有“创事业”的热情。历届党委政府领导都把在钱清工作当成一种荣誉,把让钱清发展当成一种责任,努力营造全民创业的氛围,努力实现* * *繁荣的目标。
坚忍不拔和乐于工作是钱清精神的品质。钱清的“自律”从来没有抛弃朴素的农民品质。无论创业之初还是成功之时,无论在企业的困难时期还是鼎盛时期,他都不忘勤俭节约,并将这种气质融入到企业的文化中。
钱清人“坚守主业”,无论风云如何变幻,无论行业如何艰难,始终坚守传统纺织行业,始终把做强做大作为自己的坚定信念。全镇纺织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的865,438+0%。
钱清镇的人们“守护着自己的家乡”,每个人都把“发展钱清镇,繁荣钱清镇”作为一种社会责任。该镇的外资比例远低于其他乡镇。正是这种“守本性、守主业、守家乡”的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钱清镇的企业在壮大自己的同时,也发展了钱清。
务实做事是钱清镇精神的精髓。钱清镇的人们安静、默默无闻、脚踏实地。无论是大型企业的老板,还是私企的老板,大家从来不炫富,而是经常在和别人的比较中寻找自己的不足。正因为这种“不张扬”的性格,钱清企业普遍比较富裕,资本雄厚。
钱清镇的人在发展中“不盲从”,喜欢根据工厂的条件和能力行事。对于新项目的投资,要进行细致的市场调研;对于跨行业投资,要看自己的实力和能力;对于企业的扩张,实行滚动螺旋,保证了企业的稳步发展。点对点“不拆平台”,喜欢团结合作,互利共赢。无论是企业经营者还是市场经营者,大家始终把领先他人作为经营准则,把差异化发展作为生存之道,从不互相诋毁,恶性竞争;相反,当企业遇到困难时,大家都会伸出援手,主动进行并购。钱清镇的人们“了解机会”,不会错过机会。1993绍兴纺织业发展迅速,化纤原料需求迅速扩大。钱清镇人民在国道104边上建了一个纺织原料市场。2007年,面对新城扩权强镇的机遇,“大款门”开工建设,一批商务楼迅速崛起。“懂得领先别人”,从而创造领先别人一步的优势。从65438年到0998年,钱清镇竭尽全力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乡镇级外贸进出口公司。此后,该镇外贸额快速增长,连续五年成为浙江省自营出口第一公司。
2002年,率先在全市乡镇建立外商投资园区,成为钱清镇化纤原料生产基地。“懂包容”,与外来人口和谐相处。自永通集团于1992年首次招募农民工以来,钱清镇已有65438+万农民工。钱清镇政府建立了农民工学校,建造了农民工公寓,并为他们发放了农民工医疗券。当地人和外国人一直坦诚而和谐。创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经过30年的成功实践,钱清镇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书写了自己的历史。未来的钱清镇会怎么样?钱清镇需要以乡镇为重点,开展“五化探索”,打造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农业经营产业化。工业反哺农业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寻求社会公正和公平发展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是区域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钱清镇必须重新审视农业的基础地位,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为此,钱清镇已完成占地3000亩的现代农业园区概念性规划,将探索产业投资、规模化建设、工厂化生产、公司化交易的经营模式,走出一条工业反哺农业的新路子、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路子。
产业发展集群化。工业化是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基本动力,也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坚实基础。钱清已经进入工业化时代。实践告诉钱清镇的人们今后如何发展工业。我们必须立足乡镇实际,加快发展,发挥集群优势,提高水平,确保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钱清镇将坚定走纺织集群化、工贸结合的发展道路,实施“提升一批、改造一批、培育一批”的“三个一批”工程,进一步优化全镇纺织产业链,进一步提升全镇纺织产业制造水平;实施“差异化、品牌化、终端化”的“三化”工程,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通过集群、工贸的发展,增强钱清镇纺织产业的集群优势,打造钱清镇纺织产业的区域品牌,真正把钱清建设成为经济强镇。
市场升级和国际化。钱清镇纺织原料城是目前亚洲最大的纺织原料集散地。不仅促进了钱清镇的产业发展,也加快了钱清镇的建设,是钱清镇工业化与城镇化联动发展的集聚点,是钱清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平台。
按照“改造传统贸易区、建设国际贸易区、拓展现代物流区、建设网上市场、建立R&D中心”的总体思路,钱清镇将加快市场升级发展,提高市场专业化、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努力打造中国乃至全球最大、最好、最具活力的纺织原料交易中心,打响“钱清纺织原料采购”品牌。
村镇建设的城市化。城市化是城乡一体化的必然过程,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新阶段。因此,钱清镇按照“空间整合、乡村城镇化”的思路和标准,完成了全镇的总体规划。
2007年以来,钱清镇启动实施了“城市路网、城市公交网、城市供水网、城市排水管网、城市燃气网”等“五网”建设工程。镇上的农民看到了城市柏油路,上了城市公交车,喝了和市区一样的自来水。镇上的生活污水已经排入管网,广大农民也将使用清洁安全的天然气。
钱清镇的目标是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让镇上的人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条件。
公共和私人服务的均等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内容。公共服务的不平等不仅体现在农村和城市,在同一个城镇也存在。作为一个发达地区的城镇,钱清镇意识到有必要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公共服务在家门口的均等化。因此,钱清镇将加大公共支出比重,全面提高全社会文化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水平,真正让群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努力缩小公共服务的城乡差距、阶层差距。
钱清过去30年的发展成就是钱清镇全体人民包括外来企业家共同创造的,也是中国发达地区乡镇的一个缩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钱清人将肩负新的历史使命,不断探索,不断进取,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