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给学生布置作业

最有效的作业形式——分层作业

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哈里斯·库珀长期致力于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研究。他发现,在14到16岁的中学生中,做作业的学生比不做作业的学生做得好。小学阶段,作业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并不明显。

哈里斯·库珀认为,不同年级的作业应该有不同的目的。大三学生主要通过作业培养孩子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性格。高年级学生应该通过作业促进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强化。

现在,课题组关于如何布置作业的很多建议都被教育行政部门采纳了,包括:

1.家庭作业必须有强制性的部分。应该向在完成规定作业方面有困难的学生提供补偿性教育的机会。

2.作业一定要有可选部分,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3.所有的作业都必须规范批改,作为诊断学生学习问题和实施个性化教育的依据。

4.作业涉及的内容应该出现在正式上课之前或之后,构成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可以是已经讲过的课程的巩固,也可以是尚未讲过的知识的预习。

下面的数学习题作业体现了上述原则。这是学完《时分秒》后设计的三星级作业:

a、淘气每分钟叠两架飞机,五分钟叠几架飞机?

b,小淘气从家到学校要20分钟,8点开始上课。他最迟什么时候离开家?

c、调皮从一楼走到三楼需要18秒,照这样下去,走到四楼需要多少秒?

这种精心设计的分层作业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的“一刀切”现象,照顾了不同层次儿童的认知需求。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能力以及对课本重难点的把握程度,选择一到两个合适的问题作为作业。

基本原则是:做自己喜欢的作业;做你认为真正需要的作业;做你有资格做的作业。给孩子选择作业的“灵活权”,让各个层次的孩子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得到不一样的发展,从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

那么,很多老师可能会有这样的疑惑: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性,给每个孩子安排合适的作业,实施个性化教育,当然是个好主意。然而,老师的时间从何而来?平时老师讲课和批改作业都会占用很大一部分时间。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情况来安排作业是根本不可能的。

苏霍姆林斯基的《对教育的建议》中也提到了这个问题,他的建议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汩汩的溪水,每天源源不断,注入思想的河流。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来自内心的需求和求知欲。”

事实上,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加深知识积累,这不仅节省了备课时间,也有助于学生更轻松地学习。比如给学生布置上述分层作业时,可以从不同的层次和高度设计题目。在这种情况下,作业不是为某个学生量身定做的,而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量身定做的。

当然,学生的作业水平、掌握水平、学习问题也可以通过批改作业来诊断,有类似问题的学生可以分一组给他们提供合适的辅导作业。

这样,一方面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分层次做作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避免了部分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下”的情况。

最有意义的作业内容——贴近生活的作业

最好的作业形式是贴近生活的作业,可以为更多的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

原因很简单:当鼓励孩子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用到现实生活中时,他们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就特别深刻;当孩子意识到自己学到的东西会马上应用到现实生活中,那么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就更有意义了。

举个例子,数学老师可以给孩子这样的数学作业:学完“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自己测量你的房间、床等长方形物体的长和宽,然后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学完“分类”,回家收拾自己的房间;学完《统计学》后,调查记录家庭成员喜欢的水果,统计家里的生活用品,同学喜欢的玩具。

如果我是英语老师,我可以让孩子们把学过的单词分类,比如水果、蔬菜、衣服等。,并把名词和动词区分开来,然后把不同的单词做成差别很大的卡片,放在口袋里,方便参考。这种作业可以让孩子在操作的过程中熟悉单词,甚至记住单词。同时也不是简单的默写单词,所以孩子喜欢做。

家庭作业不再是简单的抄写和计算练习,它包括发生在校外的有助于身心成长的经历。作业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读书、听广播、看电影、听邻居长辈讲故事、假期旅游,甚至去田野、农村调查测量。

作业的目的不是让孩子坐在书桌前挠头,也不是干净的作业本,而是让孩子掌握知识,懂得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贴近生活的作业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毅力、责任感、自信心、成就感、时间管理能力等都有积极的作用。比如小调查,小统计,板书,都离不开同行之间的配合。为了完成这种作业,需要同行一起合作,一起出谋划策,互相信任,互相帮助。这样,孩子可以在互动中促进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作。

同时,老师也可以发现和开发一些学生在学校得不到的天赋,比如音乐、美术、戏剧、机械等等。

老师还可以专门设计作业,帮助学生学会管理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学习能力,发展研究能力。

实践证明,这种贴近生活的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学生能及时发现社会对自己知识的需求,因此对学习有更积极的态度,这无疑会促进学生有效和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