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看待儿童观
一、活动“做中学”,幼儿促进发展幼儿是一个全面持续发展的“整体”人,应尊重和满足幼儿各种发展的需要。无论是在婴儿期还是幼儿期,活动对学龄前儿童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价值。但是,操作活动是儿童发展的重要途径。所谓操作性活动,就是儿童通过与物体的互动来发展。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通过动手操作,孩子逐渐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掌握基本概念。在我设计的科学活动“纸的吸水性”中,当让五岁的孩子讲塑料纸、纸巾、打印纸等各种不同质地的纸的吸水性时,他们很难凭空想象出来。这时,如果我们让他们在不同的纸上滴一两滴水,他们被要求一边操作一边观察。很快,孩子们得出结论,塑料纸和打印纸没有吸水性,纸巾有。答案是通过他们自己的操作得到的。所以在很多抽象问题的理解上,要让孩子自由发挥,不要怕麻烦,不要省程序。所谓“边做边学”,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活动“游戏化”。快乐伴随着成长。童年也被称为游戏时间。游戏不仅是儿童的一项重要权利,也是儿童的主要活动。孩子可以通过游戏学习成长,能力水平通过游戏得到充分发展!在儿童的日常活动中,游戏种类繁多,如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等。面对各种特色游戏,作为教师,一方面要认识到游戏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要巧妙地将游戏融入到孩子的日常活动中。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用合理的方式教育孩子要守规矩,比如“请坐!”“别再动了。”“谁的眼睛还没看老师呢?”.....似乎这样的话经常从我们嘴里说出来,但有时候过多的劝说和教育会让我们适得其反。试一试:我想邀请班上所有的小朋友坐下来玩一个“小木头人”的游戏;当一些孩子在课堂上窃窃私语时,我们不妨通过“小灵通”和“一休哥”的角色引导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此外,老师在组织孩子的日常活动时,经常会用游戏的语气引导孩子做事,比如“小猫安安静静地喝水”、“兔子赶紧回到小椅子上”、“一起学做一只讲卫生的小狗”等。简单的一两句游戏语言,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习惯,不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所做的是命令或要求,而是一场游戏,他们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玩耍,逐渐建立良好的套路,在快乐中健康成长!在这十年的教育教学中,我体会到大人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不仅要保证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还要给孩子提供自由的活动空间。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儿童的个性和自由发展,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前提。孩子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们应该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教育条件,最大限度地开发孩子的潜力。这些潜力只有在适当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才能被挖掘和充分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