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坎中学培养了

安妮日记北方文艺出版社

《Het Achterhuis》是在这栋楼的阁楼上写的(有些版本说是在森林河边的小屋里写的)。“1942,1942年10月9日,我们的许多犹太朋友被集体带走,盖世太保用运送牲畜的卡车把他们运到了韦斯特博克集中营。我们相信他们中的大多数会被杀死……”1944年2月3日,我到了生死无所谓的临界点。没有我,地球会照常运转...“这是7月1944,15日的奇迹。至今我依然坚持着我的信念:虽然人都有这样的荒谬和缺陷,但我坚信人的内心最深处真的是善良美好的……”当安妮故居博物馆馆长汉斯?当维斯特拉向记者打开Het Achterhuis时,安妮,一个13岁的犹太女孩,有着真实而悲壮的历史画面,有着对盖世太保的恐惧,对躲藏生活的绝望,对世界的天真幻想。像安妮故事的其他叙述者一样,汉斯叙述了这个历史故事:“安妮·弗兰克是一个犹太女孩,最初生活在德国法兰克福。纳粹崛起后,她和家人在荷兰阿姆斯特丹避难。6月1942,12,13岁的安妮收到了一本日记作为生日礼物,开始写日记。”同年7月6日,由于收到迫害犹太人的紧急消息,她的家人和朋友***8名犹太人躲在她父亲公司的密室里,开始了长达25个月的黑暗生活。汉斯说,“安妮虽然躲在密室里,但她日记里记录的,大多是外面发生的事。”她描述了犹太人是如何被德国纳粹残酷迫害和屠杀的。她写下了避难期间生活的尴尬,多次描述了阿姆斯特丹爆炸案带来的恐惧,并不断谴责种族歧视,而她躲藏的日常生活则充满了恐怖。另一方面,Het Achterhuis也向人们展示了小安妮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女孩是如何面对战争和种族迫害,自我成长和定位,寻求自由的。这些平凡而真实的历史记录,伴随着主人公心情的跌宕起伏,足以震撼人心,使人歌唱,所以能深深打动并吸引世界上众多的读者。汉斯说安妮创造了一个名叫凯蒂的虚拟朋友。每天,安妮都给基蒂写信,告诉她自己的感受和身边发生的事情。1944年3月,在伦敦的荷兰流亡政府通过广播号召荷兰人民记日记。战后,这些日记可以作为珍贵的史料出版。听到这个消息后,安妮决定整理并重写日记,幻想着有一天日记可以公开发表。躲藏了25个月后,安妮一家于1944年8月被出卖,八个隐藏的犹太人中只有安妮的父亲奥特幸存。战争结束后,他看到安妮的日记写得如此美丽,他决定把它翻译出来,读给他在瑞士的母亲,安妮的祖母听。奥托把日记的内容给他的朋友们看,他们认为应该出版。战争结束后,从65438年到0947年,这本日记在荷兰编辑出版,后来被后人称为Het Achterhuis。《Het Achterhuis》随后在法国和美国出版,并在当地引起轰动。汉斯说,1955年,人们把Het Achterhuis编成了一部戏。1959年,好莱坞把这个故事搬上了银幕。到目前为止,《Het Achterhuis》已经被翻译成65种语言,在全世界出版了超过3000万册,其中包括中文版。汉斯还向记者讲述了安妮故居的跌宕起伏。二战结束后,安妮的密室荒废破败。1955,一家荷兰公司申请在这里建办公楼。阿姆斯特丹人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愤怒。他们自发成立了“行动委员会”,找到了阿姆斯特丹市长。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家也表示愿意成立基金会,将安妮的密室遗址改造成博物馆。1960年,安妮故居博物馆成立。汉斯说安妮博物馆是一个很小的博物馆。在博物馆开馆的前10年,很少有人去欧洲大陆参观,主要的参观者来自英国、美国和那些没有被纳粹占领的国家。因为没有经历过大屠杀,他们希望通过Het Achterhuis了解一些过去的历史。1974年,汉斯来博物馆工作的时候,每年大概有20万游客。二战结束已经将近30年了。安妮博物馆董事会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二战的兴趣会逐渐降低,因此决定在10至15之后关闭安妮故居博物馆。但是奇迹发生了,人们并没有因为二战的遥远而忘记那段历史。相反,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参观。安妮博物馆因此幸免于被关闭的命运。汉斯说,仅在2004年,游客总数就达到了93.6万人。今年到目前为止,游客数量已经超过了去年同期。为了方便游客,博物馆不得不决定将每日开放时间延长至12小时,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如今,安妮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标签”,象征着纳粹德国统治下的受害者,甚至是宗教迫害和暴政下的受害者。汉斯说:“当人们谈论那段历史时,他们会谈论大屠杀和安妮。”二战前,阿姆斯特丹生活着约8万名犹太人,几乎无人能逃脱被屠杀的命运。安妮博物馆已经成为阿姆斯特丹历史最真实的见证。有人曾经质疑Het Achterhuis的真实性。为了证明这段历史,荷兰政府组织了一个调查委员会进行考证。经过调查和考证,委员会形成了一份几十万字的厚厚的调查报告。大量证据表明,Het Achterhuis的真实性毋庸置疑。汉斯告诉记者,Het Achterhuis不是荷兰小学生的必修课,但在大多数荷兰小学,学校会组织孩子们讨论历史和二战。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阅读历史书和Het Achterhuis的兴趣被大大激发。汉斯说,在二战结束60周年之际,他们举办了“安妮·弗兰克的历史和今天”巡回展览,这次展览的内容被翻译成了45种语言。汉斯说,除了荷兰,还有三个国家有专门的组织在传播“安妮文化”,分别是美国、英国和德国。“他们承担了大量的日常工作,这样我们就可以集中精力在一些困难地区进行推广,比如乌克兰和南美。去年,我们在菲律宾、印度等国举办了展览,我们还会去中国。”汉斯说。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安妮之家,门前一字排开。Het Achterhuis是在这栋楼的阁楼上写的。二、背景资料:纳粹为什么迫害犹太人(来源:环球时报23版065438+2005年10月28日)1。反犹主义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在西方文化中,自古以来就有一种反犹情绪,犹太人被描述为:背叛耶稣的人,投机者,不干净的人。犹太人是分布在西亚巴勒斯坦地区的游牧民族。他们最初是古代闪米特人的一个分支。他们曾经建立过以色列古国和犹太王国,后来被罗马帝国所灭。不甘被奴役,数十万人被杀,其余被迫背井离乡,迁徙世界各地。在中世纪的西欧,土地被视为最宝贵的财富,而商业则是人们鄙视的行业。犹太人没有自己的国家和土地,四处迁徙,只能靠做生意谋生。他们移居西欧后,受到当地封建领主的歧视。2.宗教感情已经演变成一种普遍的心态。由于宗教原因,犹太人在西欧受到憎恨。基督教经典之一的《旧约》原本是犹太教经典,两个宗教之间有着密切的历史关系。根据基督教教义,耶稣的12门徒之一犹大背叛了耶稣,而将他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正是犹太人,这导致了基督徒在情感上对犹太人的仇恨。在欧洲,反犹主义在德国最为严重。德意志民族和犹太民族都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犹太人自称为“上帝的选民”,而德国人领导了欧洲几个世纪。德国国王(962-1806)建立的“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们,成为了整个基督教世界的世俗国家元首。在普遍信仰基督耶稣和反犹主义的背景下,德国统治者认为自己有领导欧洲君主国对抗犹太教的任务。这种宗教感情的社会化逐渐演变成一种普遍厌恶犹太人的社会心态,这种心态从中世纪到近代一直在德国恶性蔓延。公元13年至15年,德国经济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发展阶段,但德国新兴资产阶级与新兴的通过经商致富的犹太资本家发生了利益冲突,厄运再次降临在犹太人身上。现实利益的冲突和宗教信仰的差异迫使大量犹太人被驱赶到东欧和美洲国家。这种反犹太意识在德国一直“传承”到近代。3.政治目的导致了大屠杀。19世纪中叶,德国的反犹主义开始有了明确的政治目的。德国政治家发现,面对当时的经济衰退,让犹太人成为罪魁祸首可以有效消除反对政权的声音。当时德国国内民族主义思潮盛行,原有的宗教感情在现实利益的冲突下愈演愈烈,使得人们原有的反犹情绪更加强烈,从而加剧了对犹太人的仇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成为战败国。在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中,德国遭受重创,国力下降。深刻的经济危机不仅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也刺激了垄断资产阶级向国外扩张的野心。“德意志民族必须从被掠夺的土地和生产空间中找到出路。”希特勒争取世界的思想得到了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然而,实施建立德意志民族的日耳曼帝国的邪恶计划需要巨额资金提供财政保障。随着国力的下降,希特勒向富裕的犹太人伸手是必然的。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打着当时德国流行的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旗号,标榜德意志民族是优秀民族,把犹太民族视为劣等民族。为了混淆视听,欺骗德国人民,希特勒从两个方面精心包装了这种种族歧视的理论。第一,他按照自己的社会逻辑,断章取义地从前人关于人口问题的论述中取了一些话,拼凑成一种种族优劣论,从而为把犹太人推向劣等种族创造了理论基础。二是充分利用德国民众心中根深蒂固的反犹意识和宗教情结,鼓吹“犹太瘟疫”的谬论。希特勒刻意“嫁接”这一理论后,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种族歧视了。希特勒利用历史上的宗教因素为其灭绝犹太人创造了广泛的社会基础,使这一理论更具煽动性。纳粹党还利用了当时德国人民痛恨凡尔赛条约的心理,煽动报复,并将这种情绪转移到犹太人身上。正因为如此,希特勒一上台就成功推行了一套疯狂的反犹政策,造成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一个民族屠杀另一个民族的大灾难。正如一些历史学家所指出的那样,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的罪行是“虚伪的德国政客为其侵略战争进行系统的政治愚弄和教育人民的结果”。

编辑此段落的详细信息

一个15岁的女孩,最大的愿望是成为一名记者和作家,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在花季之年死于纳粹集中营。这本日记记录了安妮死前两年躲在密室时的生活和感受。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女孩,她在日记中倾诉了与母亲不断冲突的困惑和对性的好奇。“二战后,我想出版一本叫《密室日记》的书……”1942年7月,13岁的安妮和家人为了逃避纳粹恐怖统治,躲进了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个仓库,开始了长达两年多的密室生活。“我经常抑郁,但我从不绝望。我把我们躲在这里的生活当成一次有趣的冒险,充满了危险和浪漫,把每一次的艰辛和缺失都当成充实日记的素材。”1944年4月5日,安妮在日记中写道:“我希望我死后能继续活着。”安妮的日记写于1942年6月至1年8月。起初,她写这篇日记纯粹是为了自己。后来,荷兰流亡政府成员Jarrett Boxstein从伦敦电台宣布,他希望在战争结束后,能够收集关于德国占领下荷兰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者报告,并将其公之于众。他以信件和日记为例。安妮被这段话感动了,决定在战后出版一本以她的日记为基础的书。她开始重写、编辑、润色自己的日记,删除自己认为不够有趣的部分,通过回忆增加一些内容。与此同时,安妮还保留着原始日记。安妮死于德国的一个集中营,那里爆发了斑疹伤寒,于3月去世。在她的亲属中,只有她的父亲奥托·弗兰克活着离开了人世。1945年6月回到阿姆斯特丹,移居瑞士。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一直在传播女儿的日记,让全世界欣赏。1980年8月去世。学术界编纂的《安妮日记:评论版》把第一次写的《安妮日记》称为A版,没有经过重新整理,这是第二个版本,一般称为b版,奥托·弗兰克考虑了很久,决定完成女儿的夙愿,出版这本日记他从A版和B版中选取素材,编成一个较短的版本,后来被称为c版,全世界读者一直读的Het Achterhuis就是这个版本。奥托·弗兰克的遗产由巴塞尔的安妮·弗兰克基金会继承,该基金会拥有《安妮日记》的版权。后来,基金会决定推出日记的更新版本,在安妮A、B两个版本的基础上,补充了奥托·弗兰克的内容,增加了30%左右,希望让读者更加了解安妮的内心世界。自从安妮去世后,她的日记被翻译成55种语言,销量达2400万册。安妮真的用另一种方式实现了她的梦想。这个最新披露的绝对版本为已经认识安妮的人提供了一个重新发现她的机会。对于不了解安妮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值得收藏的版本。

编辑这本书的精彩摘录

5月1940之后好日子就没几天了,而且间隔很长...我们的自由受到一系列反犹命令的严格限制:犹太人被命令佩戴黄星;.....犹太人被禁止乘坐电车;.....犹太人只能在下午三点到五点之间买东西;.....这不允许,那不允许,但日子还是过去了。贾桂琳经常对我说:“我现在什么都不敢做,怕做不允许我做的事。”你一定想听听我对隐居生活的想法。嗯,我只能说我还不确定。我不认为我会在这个房子里有家的感觉,但这并不意味着我讨厌它。我们很像在一个陌生的公寓里度假。我不想像大多数人一样,白白过一辈子。我想成为有用的人或者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甚至是我不认识的人。希望死后还能继续活着!所以,我很感谢上帝给了我这个天赋。我用这种天赋去成长,去表达心中的一切。在现在的时代,真的很难:理想、梦想、珍贵的希望也浮现在我们的心中,只是被残酷的现实碾碎。我没有放弃所有的理想,这也是一个奇迹。那些理想看起来是如此的荒谬和不切实际。但是我还是紧紧的抱着他们,因为即使世界是这样,我还是相信人其实内心是善良的。

编辑这部电视剧的介绍

如果说战争永远是一个黑色主题,二战无疑是最沉重的一个。在那场针对犹太人的可怕大屠杀中,成千上万的犹太人被成批杀害,唯一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是犹太人!安妮·弗兰克,美若天仙,是伟大的犹太人抗议诉求中微妙而灵活的声音之一。战前,安妮有一个充满田园梦想的童年。她年轻时就像一朵盛开的花蕾。然而,盛开的花蕾在纳粹监狱里却大大枯萎了。《少女日记》根据安妮·弗兰克的电影改编,用来记录犹太人在集中营被虐待,最终被送进冒着浓浓黑烟的火葬场的地狱生活和悲惨命运。荷兰KRO电视台采访:Het Achterhuis这部反映二战时期犹太人真实经历的电影早已享誉世界。这本日记的作者,安妮·弗兰克,一个德国犹太女孩,在将近62年前去世。她生前一直渴望成为荷兰公民。为了实现她的遗愿,KRO电视台近日将她列入200名荷兰伟人候选人名单,请求荷兰政府追授她的荷兰国籍。不过,荷兰司法部4日明确表示,虽然司法部同情请愿者的苦心,但荷兰法律不允许追授国籍。安妮是德国犹太人。为了逃避纳粹大屠杀,安妮的家人在荷兰避难。后来,中立的荷兰也被德国人占领。从7月1942到8月1944,安妮等人一直躲在阿姆斯特丹一所房子的密室里。安妮用一个14岁的女孩的眼睛描述了这段痛苦的时光。后来盖世太保得到密报,把他们关进了集中营。安妮在德国投降前一周死于集中营的伤寒。1947年,安妮的父亲在付梓出版了他女儿的日记。这本日记已被翻译成54种语言,印刷了3000万册。她避难的房子已经被变成了安妮故居博物馆,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来缅怀这场可怕的人间悲剧。KRO电视台女发言人莫尼克说:“我们知道她不是荷兰人,但提名委员会认为她为荷兰做出了贡献。而且,很多人都赞成安妮当选荷兰伟人。”安妮故居博物馆的女发言人帕特里夏表示,安妮是否是荷兰人并不能减损她是荷兰的一部分这一事实。因为“她的遗产属于荷兰,她的日记是用荷兰语写的”。KRO电视台将于下周公布10名荷兰伟人的评选结果。除了安妮,其他著名的候选人还包括画家伦勃朗和梵高,足球明星克鲁伊夫和古利特,以及喜力的创始人弗雷迪·喜力。

编辑本段中的相关文章。

安妮故居发人深省。人民网驻比利时记者章念生出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蒙蒙春雨中,一队不同肤色、不同年龄的人沿着街角蜿蜒回去。五颜六色的伞下,童真的孩子依偎在父母身边,精力充沛的白发老人静静地站着,精力充沛的少男少女干脆站在雨中。他们正等着参观阁楼,Het Achterhuis的主人公安妮·弗兰克已经在那里藏了两年零两个月。《Het Achterhuis》是二战时期荷兰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Anne Frank)留下的个人日记,真实地描述了她与家人以及另外两个犹太家庭为躲避纳粹迫害而度过的两年隐秘生活。安妮从她的13生日一直写到1944年8月4日,在他们的隐居地被党卫军突袭后不久。这个不到16岁就被纳粹杀害的孩子的日记,成为人们深刻反思战后那场人类噩梦的珍贵教材。如今,以65种语言出版的《Het Achterhuis》已经售出3000万册。安妮故居也成为世界各地游客游览阿姆斯特丹必去的地方之一。2004年,有93.6万人参观了安妮小屋,平均每天2564人。今年前三个月,游客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万。5月2日,记者跟随人群走进安妮的小屋,走进书架后的暗门,爬上狭窄的楼梯,来到安妮与3名家人和另外4名犹太人居住的密室。漆黑的房间里没有家具,也没有日用品。在安静的氛围中,每一位参观者都在认真地研究照片,观看电视录像,阅读墙上安妮日记的片段。记者发现,每一位参观者都神情肃穆,看得出来他们的内心都被深深打动了。安妮的父亲奥托曾说,“我们的目的是教育人们,让悲剧不再重演。”“是的,我们真的正在实现奥托的夙愿。设立博物馆的长远目标也是教育。”安妮·弗兰克故居管理委员会总经理汉斯·维斯特拉先生表达了安妮故居的目标。他说,40多年前,欧洲到处都是战争遗迹和幸存者,幸存者也可以用自己的经历给孩子们讲述战争的故事。但现在年轻一代的父母没有经历过战争,对战争的记忆也在逐渐淡化,所以关于二战的教育迫在眉睫。如何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是维斯特拉和他的120同事们不断研究的课题。“我们经常接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电话,要求在安妮·弗兰克举办展览。有一点我们会一直坚持,那就是展览的理念一定要以安妮故居的人为主导。”维斯特拉说,除了阿姆斯特丹,全球超过150个城市每年都会举办为期约四周的安妮·弗兰克展览,让更多人知道安妮的故事和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每次展览,都会有大量的小学生来参观。他们来之前已经看了半个小时的短片。回到学校后,老师也让他们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这种有效的做法是安妮故居员工培训的结果。他们还结合实际想出了各种教育方法。比如有的国家使用文学作品,有的国家通过精美的漫画讲述安妮和二战的故事。再比如培训17、18岁的年轻人,请他们给小学生做展览向导。这叫“让孩子帮孩子”。安妮故居也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比如他们充分利用互联网,让孩子管理网页,在线制作程序和游戏,让安妮和二战的故事更适合孩子的口味。目前,安妮故居网站有6种语言:荷兰语、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5月9日,安妮故居还将开设在线“安妮导游”专栏,介绍欧洲各国二战历史。5月2日,安妮故居监事会主席、荷兰前首相柯克向德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捷克等六国的元寿发出亲笔信,希望他们支持她。参观结束后,记者在安妮博物馆的留言簿上读到了这些话:“很难想象这种事情真的会发生。我希望没有人再过这种生活。”“这是一次非常感人的经历,应该永远记住,永远延续。”记者仔细数了一下,开馆后的4个小时内,* * *就有55条用各种语言写的留言。就在记者翻看留言簿的几十秒钟后,几个年轻人悄悄加入了来访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