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小组的构建

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构建高效课堂

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是将6-8名学生按班级人数分组,形成若干个能力和成绩不同的优化合作学习小组。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和同事们做了以下尝试:

1,优化组合,合理搭配团队

为了促进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每个班的所有学生都应该分组。为保证组内成员的互补性和组间的公平竞争,在分组时考虑了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家庭背景等因素。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分配各组成员。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开展合作学习。学生在竞赛中会感到“势均力敌”,这就增加了学生合作学习的动力,增强了获胜的信心,教学也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2、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要领

小组合作学习的一般步骤是:小组内成员自主学习。在“中心发言人”的协调下,学生依次发表意见(相同意见不重复但可补充他人遗漏)。分组讨论交流。如果争论后意见仍不统一,由记录员记录下来,在小组汇报时提交全班讨论。展示每个环节的结果,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3.增强学习小组的合作意识。

给上课的学生做一个自评表,由组长或组员轮流检查记录本组成员的学习表现,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小组评价管理中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监督评估的每日通报,并在周会上进行总结和公布。

制定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由任课教师对小组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写出评语并张贴在宣传栏中,以鼓励获胜的小组。

做一个老师的互助课表,老师们组成一个互助小组。通过互助课,对每个班级和老师的班级进行评估,并及时公布。

德育处利用“学生日常例行检查鉴定表”,从学习、劳动卫生、纪律、两操等方面对队员进行综合评价,以督促和激励学生。

在此期间,关键是要充分调动领导者的作用。建立小组学习文化,充分授权小组长学习和组织,提倡小组集体讨论,出成果。形成组长评价组员、教师评价组、互助班人员评价班级和教师教学行为的三级监控体系。保证教学活动的高质量运行。

4.开展的主要活动

在团内开展“手拉手帮扶”活动,实现“教兵”与“教将”合作发展,共同进步。在小组之间开展“瞄准对手”活动。引导学生具有比较、学习、赶超、帮助、超越的学习意识。要求学生“瞄准对手,努力赶超。”在竞争中确立学习目标。

5.培养学生养成以下五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1)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合作学习之前,我们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内容,针对问题独立收集数据和筛选信息。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才能对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增强合作学习的有效互动,有助于深化问题的讨论。

(2)善于提问的习惯。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合作学习前,要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找出自己的疑惑。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和其他同学的看法和意见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做到“中疑中疑,学中疑”。这样才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

(3)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合作学习的过程是信息讨论、交流和认知的过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和互补整合,还要学会参与,学会接受他人的观点,学会欣赏他人,学会尊重他人。无论是小组讨论还是集体发言,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参与自己的分工,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努力让自己“能言善辩”、“口若悬河”。

(4)认真听讲,评价其他同学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交流和审美的过程。在合作学习中,我们不仅要会说话和辩论,还要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倾听和欣赏”。比如不要随便打断其他同学的发言,尽量抓住他们发言的要点,中肯合理的评价。

(5)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学习规则的习惯。为了有序高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按照分工完成。

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全身心投入,全程参与。在讨论过程中要“活而不乱”,紧扣主题,避免跑题。汇报的时候要用“我们组想:”的方式,增强团队意识。

一些经验和见解:

1.“快乐课堂,上课达标”实施以来,学生座位由“水田式”变为“小组坐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有利于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听讲;有利于基于理解和沟通的交流;有利于在活动和竞争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基于经验和反思,参与分享。

2.把学习的主权还给主体。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小组合作学习才能水到渠成。

3.确立“学生发展观”的教学理念,必须有相应的形式与之相匹配。“水田式”是很好的布局,讲台在老师讲课的教室里必不可少。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中,“群坐”是一个很好的布局,它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合作者。它体现了课堂的民主与和谐。

4.“组内异质性”,

“群体间的同质性”是建立群体的最基本要求;小组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这样,组内合作学习就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组间各层次的学生就同质了。这样,群体之间的竞争就不相上下了。才有动力去比较,去学习,去追赶,去超越。

5.老师已经退出舞台,依然是学生学习的推动者和引导者。关键是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

运河怎么会这么清澈?因为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为它源源不断。课程改革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校的学习氛围和校风。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懂得如何自主求知、探究学习,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进步,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构建了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自发课堂。高效课堂解决了传统课堂的低效和无效,解放了学生和教师。高效课堂,老师退居幕后,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导演!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示范,使各方面能力全面发展。

高效的课堂离不开高效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成功的命脉之一。

首先,它是学生开展竞争学习和合作学习的阵地。建立和评价学习小组是班主任有效管理班级的第一步。下面我主要和朋友们说说学习小组的组建,小组长的选拔,小组文化的建设,小组的评价。

首先,科学组建学习小组是实施高效课堂的第一步。学习小组的组建不是简单的把几个学生放在一起,而是由班主任综合考虑,与任课教师协商后分组。研究小组的组建主要基于以下原则:

原则1:根据学习成绩,初步建立学习小组。在学生互不认识的基础上,按照成绩一站式分组。每组学生分为三个级别:A -B-C

原则二:每组人数应在6-8人,一般为AA-BB-CC。每个班级一般分为6个学习小组。

原则三:班主任除了成绩,还要考虑男女生的搭配和学生的性格。

二、学习小组完成后,需要选择组长、副组长、记分员等小组成员。小组长在学习小组中的作用相当于班主任和小组成员的管理;同时相当于一个“小老师”,要组织小组成员学习讨论。因此,我们在选择组长时应该谨慎。团队领导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考虑学习成绩,成绩在小组里应该是中上等,但也不一定是最好的。

其次,考虑其组织能力、责任心和威信。选择组织能力强,责任心强,在同学中威信高的同学。

选一个好的组长,让他们真正成为管理自己班级的好帮手!

第三,群体文化的建设,就像我们班级文化的建设一样,可以起到凝聚和团结群体的作用。群体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所谓主导文化,就是团体形成后,要求每个团体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在书桌的左上角写下自己的目标和座右铭;小组全体同学创造性地为小组命名,设计团徽,制定小组宣言和目标。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时刻都有动力,每个小组都有更有凝聚力的方向。

第四,小组评价在整个小组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评价或者评价不到位,那么学习小组就相当于什么都没有。通过评估激励学习

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在课堂上质疑和对抗;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评价,让学生逐渐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

首先是反馈:每节课的反馈由课代表负责,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评价规则进行量化。并在课前公布最佳小组和最佳学习个人。其次,每天会有一次测评:即在值日班长收集各班一天的数据,值日班长由全班轮流担任。整理完资料后,值日班长会在第二天早上上课前10分钟汇总评语;每周总结:值日班长会把每天的数据汇总给学习委员会,学习委员会整理完数据后会在下周的班会上汇总评语。就这样,一个月后,汇总周围的数据,对各组的排名进行奖惩。

高效课堂是一种新的课堂模式,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