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

自1998以来,上海市叶静中学开展了信息素养教育活动,并相应进行了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其中,研究性学习是实施信息素养教育和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介绍了专门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经验和特点。

1.研究性学习是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教学形式之一。

研究性学习是信息素养教育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它以学生为主线,整合了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信息表达等多种信息手段,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首先,它丰富了信息的来源,从课内到课外、校外的社会,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置身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使他们一步步学会自由驰骋。其次,让学生接触各种信息渠道。通过课堂调查、实验和研究,学生的信息渠道从单一的课本和课堂渠道转变为多渠道、多样化的信息渠道。第三,在研究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了如何选择、识别、处理和表达信息,从而提高了信息素养。要完成好一个项目,学生首先要围绕研究课题收集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选择和整理,再进行加工和编码,最后对信息进行加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使用科学的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实验方法。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得出自己的结论后,还要写报告,用更好的语言和符号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观点和结论。比如文字和符号的表达,图文的表达,电脑的多功能演示。

第二,上海市叶静中学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规划

敬业中学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有整体规划:高一上学期开设信息素养导论课,下学期进行研究方法的初步指导,学生尝试分组实践研究。高二学生在各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并继续分组学习,在学科中选择一个研究课题,要求学生研究方法。研究深度。研究成果的表达取得了进展。高三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研究项目。高二是关键的一年。

从1998开始,专门中学用研究性学习来教育学生的信息素养,在高一学生中开展研究性学习。高一上学期为学生开设了模块化的信息入门课程,激发学生的信息意识,丰富信息来源;做很多专题报道。辅导活动教给学生一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帮助学生观察生活。下学期让学生在自然的基础上组成研究小组,然后确定课题,开始研究。高一每个周五下午都是专门进行研究项目的,为学生完成项目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老师也给予一定的指导。通过大家的努力,同学们做了88个项目。学校对这些课题进行了评奖和交流,13个课题获奖,5个课题在师生见面会上进行了交流。在课题交流会上,还邀请了一些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校外的专家对学生的课题进行点评,有的甚至写下了书面点评。

高二在高一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上,仍然坚持引导学生在学科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学科课程中,引导学生从事研究性学习,必然要求学生进行一个相对完整的信息收集、筛选和处理过程,这是实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核心目标——信息处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也是我校完成市级项目“高中信息素养培养的实践与研究”二期的重要环节。

在基础学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而不是在高二课程中开设独立的研究性课程,是一种尝试。我们认为,它有利于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有助于解决学生从事研究性学习的教材载体问题;这种实验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课时,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科研项目的质量;更有利于克服基础课和研究课学生学习方法相悖的问题。这个实验进行得很好,很有价值。

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原则:(1)全员参与——强调全体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班主任承担组织工作;所有任课教师都有责任在自己的课程中对研究性学习进行指导,并有义务在课后被聘为学生研究的导师。(2)承认差距——承认学生的能力有一定差距,甚至是明显的差距。让学生以课题组的形式开展活动,共同协作,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从而进一步缩小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为本年级绝大多数学生进入高三后独立完成一个科研项目奠定基础。(3)注重过程——高中生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培养能力,改变学习方式。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收集资料,记录自己的研究经历。在对研究的评价中,强调学生对研究的态度和实践经验,而不是研究成果的价值。(4)鼓励创新——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指导,但只针对参谋,不针对指挥。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学习。特别是要鼓励学生在思想、方法和研究成果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在学科课程中,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接受式学习的重要举措,使学生在学习中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三、以课题研究为核心的研究性学习案例分析

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项目指导的能力,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首先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具体来说,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要求包括:拟出十个左右与本学科相关的题目供学生参考。结合两三个课题,对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成果形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证指导。

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学生自由组合,组成项目组,自主选择项目,聘请导师(主要是老师、家长、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等。),并初步拟定项目计划。导师指导项目方案并撰写推荐书,年级项目领导小组审批课题。

在学生研究的过程中,导师进行中期检查。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每个班级会对课题组进行总结,每个课题导师会完成课题点评,并推荐优秀课题。班主任会横向平衡班内题目,打分,推荐获奖学分获得者。年级项目领导小组完成了评审。这里有两个专门中学研究性学习的案例。

1.浅析“如何优化化学研究性课题”

在化学课程中渗透信息素质教育。其中,研究性学习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但“化学研究性项目怎么做”?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化学研究型课题的选择和研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包括:(1)创设情境,引入话题;(2)老师的讲解;(3)学生讨论(选题原则);(4)计算机显示;(5)老师点评;(6)学生讨论(每个题目的优越性);(7)学生讨论(研究过程);(8)计算机显示;(9)老师点评;(10)电脑显示器(机箱)。

课题研究的一般流程:(1)选择课题,基本原则包括:①尽量选择身边的问题作为课题。②选题时应考虑实际情况;③选题要尽量具体、简单;④选题要小一些,但研究一定要有深度。(2)确定研究方案和实践,基本环节包括①确定研究方法;(2)确定研究计划(3)实施研究项目。(3)表达项目成果,撰写研究报告。(4)科学的讨论和修改。

2.高二《高等动物的激素调节》研究性学习。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激素的调节作用,人体内的主要激素及其调节作用;了解激素的概念;扩大关于激素和激素调节的知识;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主要采用学生研究活动、实验演示和课堂讨论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大致包括以下六个阶段:(1)老师介绍“运动与兴奋剂”的相关知识,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2)学生研究活动1:做一个“关于兴奋剂的初步研究”的报告。(2)教师介绍“激素及激素调节”的概念。(4)学生研究活动2:肾上腺素对小鼠生理作用的实验。(5)学生研究活动3:糖尿病调查研究。(6)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激素调节功能表”。

总结

专用中学的研究性学习以培养信息素养为目标,以课题研究为重点。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总的来说,研究性学习改变了应试教育的教学形式,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了自身的校内外教育资源,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有利于全面推进高中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