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乌拉草里的温暖时光
小时候听说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只是三宝中,只有乌苏拉是平日常见常用的,而人参、水貂只是头脑中虚幻的概念。比如人参,只是一个头上套着红布的人参娃娃的神奇故事;水貂只是你一次又一次把棉帽狗皮换成水貂的幻想。直到90年代初,我才在酒瓶里看到人参,在时髦女人身上看到貂皮。所以,至少对我来说,它们都是真的?包?名字。但乌苏拉草和人参水貂一样有名,成了珍品之一。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很疑惑:乌苏拉草随处可见,为什么是宝藏?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是对的?包?认识逐渐变得深刻而全面:任何东西都是因为稀缺性而有价值的,比如黄金、玉石、古董;那么它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可以交换出售或收藏;另外,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的某些群体中是不可替代的,比如乌苏拉。在极寒的东北,富人可以有很多更好的御寒方式,但对于穷人来说,没有什么可以替代乌苏拉,所以它自然成为穷人的宝贝。
人们所说的乌苏拉草是一个统称,包括塔头草、羊草、毛草、猪鬃草等八九种以上。它们可以被称为乌苏拉草,因为它们可以在冬天御寒,它们的相似之处是茎和叶细长,柔软,韧性好。但在植物学意义上,乌苏拉有自己的典型特征,如根茎、密集的丛、长而软的线、三角形、粗糙的边缘、触须、坚韧的纤维等。清。魏源的《三武集》怎么样?有黑草,临水而生,细长柔软。如果你在冰天雪地里表演,你将不会知道寒冷。?其中乌拉就是乌拉,但更多的是写成钹,同音异字。Hun是满语的音译词,意思是一种可以御寒的手工制作的皮革防寒鞋。多以厚牛皮或鹿皮缝制,鞋面拉成一圈均匀褶皱,背面有向上凸出的鞋舌,鞋口周围有牛皮带。驼峰鞋一般都很宽。为了保暖御寒,里面还加了一层厚厚的乌苏拉草。也就是说,从发明诞生之日起,轧鞋就与乌拉草紧密联系在一起,乌拉草也是以轧鞋命名的。所以,在我看来,把乌苏拉草写成葎草更准确、更科学,但为了简单起见,还是习惯性的。
01
乌苏拉草鞋
关于乌拉草的传说有很多版本,内容差别不是很大,只是两个主角的关系不同。有的说是兄弟,有的说是兄妹,有的说是小两口,但我更喜欢后者,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据说有一个叫乌拉的漂亮女孩爱上了一个叫巴图的帅哥。他们正要谈婚论嫁的时候,赶上了宫廷选秀。乌拉成了当地政府的首选,他们连夜逃进了白雪覆盖的深山老林。为了能在山里长久的呆下去,他们建起了一个小小的茅草屋,并在这个极其简陋的茅草屋里成亲,以雪和茫茫群山为证据,立下了要永远生活在一起,永远团结在一起的誓言。大山深处,荒无人烟,寒冬腊月,饥寒交迫。巴图的脚被打猎冻伤了,更是难以击中猎物。有时他几天都吃不下东西。那天晚上,巴图没有反击他的猎物。他只有一份烤肉,推来推去没人忍心吃。辛苦工作一天后,当巴图睡着时,乌拉把他冻伤的脚抱在怀里。她想,这样下去,两个人都会冻死饿死。没有自己的拖累,巴图或许还能活下来。于是她脱下衣服,剪掉长发,一起裹在巴图的脚上,然后向山的更深处走去。巴图满山跑哭,就是找不到乌拉。转眼到了春天,巴图决定出去寻找,害怕乌拉回来,回来后却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于是把乌拉的头发埋在一棵大树下,在树旁立了一块木头作为标记。一年后,巴图没有找到乌拉,就回到山里,来到大树前。这时,他惊奇地发现,埋乌拉头发的地方长了一丛又粗又细的草,就像乌拉的一头头发。这个悲伤的故事,不仅讴歌了女孩的忠贞、真诚和为纯洁爱情的牺牲,也赋予了小草一个坚韧、柔软、温暖、执着的灵魂。故事当然是编造的,但乌拉查拉的美好感觉难道不是关东人的高贵品质吗?
这让我想起了我老婆于蓉讲的故事。她说,父亲年轻时曾在二三百里外的太平沟淘金砍柴。到了前年,他和一个关里的跑腿一起在回家的路上。走到一半多的时候,跑者的棉鞋张开了嘴。再往前,没有驿站,也没有回头路。我们做什么呢父亲一咬牙,就把脚上那些毡疙瘩摘下来给他。他赶紧说,我给你的,你没穿吗?父亲说,我的裹脚布是双层的,里面有鹅毛。而且我们都是在雪地里走的,没事的。但鹅毛只有薄薄的一层,父亲只好捡了些乌苏拉草,用棍子砸碎,用裹脚布裹在脚上,最后用麻绳缠在脚踝上,腰间,走路像拖着两个棉球。当他回到家时,他的脚仍然冻得很硬。奶奶不让他上炕暖脚,赶紧拿起一盆雪给他揉脚,伤心地说:我的傻孩子,你不这样冻掉脚,你会冻坏的!但后来我父亲的脚不仅没烂,连冻疮都没留下。玉容说,是乌苏拉草救了父亲的两只脚。
02
乌苏拉草鞋
从小就在乌苏拉草上走过寒冬。那时候家里很穷,一家七口全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支撑。我们孩子穿的棉鞋都是妈妈手工做的。先用剪刀把布按照鞋底的样子剪开,一层一层的叠起来,用锥子扎好孔,再用长针穿过,扎紧。母亲左手拿着鞋底,右手拿着锥子。她每刺一个洞,都要向前弯腰,难度很大。就这样来来回回,一个又一个鞋底,不知道钻了多少个洞,拉了多长的线,过了多少个漫漫长夜。但这种鞋底爱粘雪,脚底经常像踩冰碛一样打滑。后来我妈把橡胶鞋底剪掉洗干净,然后用小刀沿着橡胶鞋底的边缘挖出一圈凹槽(防止鞋面鞋底的麻线磨掉),再和布鞋底堆在一起,最后用麻线把鞋面套在双层鞋底上。搭配橡胶鞋底,防滑耐磨,使用寿命更长。我妈妈给我们做鞋子时,总是要大一号。首先,我们可以在脚长的时候穿上它们,然后我们可以给它们加更多的草。在我十二三岁之前,我没有穿袜子的记忆,我好像一直在穿裹脚布。布是用白色花旗做的,剪成方块,每天早上用它裹起来,然后穿上盖着乌苏拉草的棉鞋,在寒冷的冬天在户外狂奔一天,脚都不冻。我有汗脚。晚上我脱鞋后,裹脚布又湿又臭。我妈每天晚上都洗,挂在防火墙附近的电线上。鞋子里的杂草都拔了,虽然被踩成了很规整的鞋垫,但是太结实了,直接扔掉就好。反正有的是。我记得最早的鞋子里装的不是乌苏拉,而是玉米叶子。外层的叶子又硬又脆,里面又软又软,要选择最里面的两层玉米秸秆。但是和乌苏拉相比,效果还是差一些。有句话说?十层不如一层棉?就算你再铺两层玉米叶,脚也是又硬又凉,不吸汗。换草的话感觉会好很多。铺砌前,用木棒多次敲打草地,直至其变软变软。踩上去软软的,暖暖的,很舒服。直到我上了外地的中学,妹妹初中毕业参加工作,家庭生活才有了明显的改善。我不仅戴上了雷锋头上的剪羊毛棉帽,还穿上了崭新的棉胶鞋(也叫棉钹),上面盖着毡垫。乌拉草从此才淡出我的生活。
我所在的11连是一个沿河的单位,但是如果要去河边,就要穿过一大片草甸。店子沿大江南北走向,宽约400-500米。河边的山坡大多是茂密的柳树和杨树,尤其是到了河边,柳树和树木之间没有空隙。这里的山坡上有橡树、杨树、榆树等杂树,还有榛木、条、大紫香等。草地上有一条泥泞的小路,这是去河边最近的路。脚下的草好像很细,好像只需要在上面扎个洞,稀稀落落的泥巴就能喷出来。走在上面就像踩在一个巨大的水袋上,一起摔倒,一起颤抖。最低的地方有一个狭长的水泡泡,里面长着高高的蒲草,这也是我们挑蒲棒的地方。不知道是谁在上面放了一些长圆木,最后人可以走过去。盛夏的时候,我们去河边洗澡,路过店子的时候,会情不自禁的四处徘徊。厄休拉草生长在店子里塔头的桥墩上,一丛丛地生长,像一床巨大的绿色蚕丝被,点缀着无数星星点点的五颜六色的野花。马莲花的植物很高,颜色各异,最引人注目。因为它的芽很像大帽毛笔的头,我们经常挑一个回来用它在废纸上乱涂,字迹是蓝色的,所以也叫?钢笔溅?;莉莉像一颗橙色的五角星。每次摘一个,我们都会把花瓣一片一片的撕下来,嚼碎了咽下去,甜甜的。店子里最常见的花是黄色的花,每株一两到三五朵不等,手持金喇叭,在微风中摇头晃脑,动情地演奏着一首快乐的歌谣。在店子和坡岗的过渡处,有一些白桦树,有的孤零零的立着,有的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如亭亭玉立的少年,陶醉在这满族的辉煌和淡淡的清香中。不远处的斜坡上,牡丹花正对着白桦树微笑。这笑容很精致很优雅。即使苍白的花瓣已经完全绽放,每一片花瓣都像一只细细的嫩手,微微向着花心握着,看起来一副娇羞的样子。采花的时候,我们踩着塔头,跳进殿子里。塔头有大有小,直径六七十厘米,高一米左右。据说形成这样的塔头至少要一千年。每踩一次矮塔,就会慢慢下沉。你必须迅速离开,跳到另一个塔上,否则,它很快就会沉入水中,鞋子也会被填满。偶尔在塔头上有一个鸟窝,是用干草织成的。它小巧精致,就像一件工艺品。小鸟真是个能工巧匠。草甸是我们童年的乐园,也是我们收获厄休拉的宝地。
深秋和初冬是收割乌苏拉草的最佳时间。此时草已经成熟,纤维足够坚韧,大雪还没有覆盖,便于收割草。这片草地是我们的首选,不仅因为这里的草很丰富,离家也很近,还因为每年这里的水都是先下沉的。天气冷了以后,如果看到塔头之间有一层乳白色的薄冰,一脚就能踩碎,下面大部分是空的;在其他地方,你必须格外小心。乌苏拉草需要很长时间。五个多月,每天都要换一户人家脚下的草。好像不多。过了一个冬天,一堆草就没了。所以每次割草的时候,我和姐姐哥哥总是要忙上一阵子。当然不是全部放进鞋里,当然猪圈用的多,尤其是老母猪分娩的时候,要铺的厚一点,换的勤一点。至于用来绑东西或者晾烟叶的搓草绳,就不多了。每次割草,我们都把车停在店子边上,然后深入店子。先找一个长砧板,切下来,拿出一把锁,拧几下,然后绑在腰上,看起来很整齐。我们总是奔向又高又大的塔头。上面的草又长又密又滑,就像姐姐刚洗过的头发,丝滑顺滑,但更长更密,被秋日的阳光晒得黝黑,泛着平静的光泽,把整个塔头紧紧包裹。我们每剪下一个小拥抱,都要把它拉直,捆成一团草。等差不多了,我们再用绳子捆成一大捆,陆续抬回车上。最后我们会装车拉回家堆放。
现在,乌苏拉草已经在我的生活中隐藏了近半个世纪。小时候那些大片的草场早就被开垦成了耕地,那些练了千年的塔头早就在犁铧耙子的切割下变成了土壤里的腐殖质。这几年听说有人开发了乌苏拉产品,比如乌苏拉床垫,鞋垫,针织品。又听说乌苏里的游离氨基酸和铁、钙、锌等多种无机元素研究丰富,所以乌苏里产品有促进人体微循环、祛风散热的功效;还说乌苏拉的无菌根对真菌和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可以预防脚气,去除脚臭。只是不知道市场发展如何,更让我担心的是现在哪里能收获这么多乌苏拉草?但无论如何,乌苏拉这个名字在我心里永远是又亲又软,像一窝温暖和谐的小窝,充满了那些贫穷却快乐的童年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