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中小学的媒介素养教育

国外中小学的媒介素养教育

21世纪大众传媒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出现,媒介逐渐成为人们认识、了解和改变世界的主要方式,媒介素养也成为未来公民必备的素质。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对中小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使他们能够“批判和独立”——在遇到信息时,具有独立质疑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现代公民意识,增强学生的批判创新能力,改善媒介依赖现象,提高学生识别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避免各种非理性行为。同时,他们可以从“主体间性”的角度体验“人媒互动和* * *人生”,从而获得对人生的新认识,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一,国外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

国外对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相对完善,主要集中在教育理论和组织实践方面,后者已成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教育理论研究主要围绕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与本质、发展历程、发展理念和理论范式展开,研究内容是不断超越和发展。组织实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教育组织、媒介素养教师培训和课程教学方法等方面。近年来,教师教育、课程和教学方法成为研究的焦点。

(一)国外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

1.国外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与实质

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不断拓展,教育对象不断更新,从传统媒体到新兴媒体,从大众媒体到自媒体;教育形式从单一的教育倾向向与新闻、教育技术、教育学的融合转变;教育手段也与时俱进,从培训到分析再到选拔、使用、评价,呈现出时代性、丰富性、扩展性的特点。20世纪30年代,李维斯和汤普森提出大众文化是伪文化,培养学生辨别和抵制大众传媒(新闻、广告、通俗小说)的错误影响和腐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马斯曼提出用符号学的表征范式来解读大众传媒。1992在《媒介素养领袖会议》中指出,媒介素养教育是指教育学生获取、分析、评价和创造各种媒介信息,从而达到传播的目的。20世纪90年代,日本提出,儿童媒介素养是指儿童在理解媒介的本质和常用传播技术与技能的基础上,对媒介信息进行批判性解读,并有效利用媒介的能力。媒介素养的对象不仅包括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媒体,还包括电脑、游戏机等个人媒体。

2.国外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

国外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涉及人民、社会和国家,是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开展的。国外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经历了起步、发展和完善三个阶段。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由基层发起,社会支持推动,后期政府推广。加拿大、美国和日本的媒介素养教育经历了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前期建立媒介素养教育组织,中期开发媒介素养教育课程资源,后期由教育部门推动。

3.国外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范式。

国外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从保护主义、干预主义到开放主义,理论范式建构是从单一到多元、从独立到整合、从封闭到开放,不断完善,本土化特征明显。20世纪30年代,英国教师充当疫苗,这是一种文化保护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媒介理论的机械范式。20世纪60年代,沃尔特提出了儿童电视暴力学习研究,关注媒介对人的影响,媒介素养教育转向媒介内容控制和伦理教育。这是一种干预主义的教育思想,一种实证主义的教育理论范式。20世纪80年代,媒体教学和文化研究方法被引入课堂教学,教学应该对学生的日常文化体验开放。这是一种文化融合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媒介素养的宏观理论范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强调学生对媒介理解的差异性和方法的科学性,教育呈现出一种文化荣耀的教育理念和跨文化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范式。

(二)国外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组织实践研究

1.国外中小学教育组织与媒介素养教师培训

欧美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成功离不开教育组织的推动、教师培训的开展以及一系列创新实践。教育组织的科学化、规范化,教师培训的系统化、专业化是推动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动力。1986英国成立国家媒介素养教育工作委员会,伦敦大学开设教师培训项目。20世纪70年代,加拿大成立了全国加拿大教师工会,成立了媒介素养教育协会,编写了《媒介素养教育指南》,后来又成立了媒介意识网络,让人们了解媒介教育材料。美国有两个全国性的传媒机构,每年组织工作和短期培训课程,并开设传媒教育课程学士学位。美国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开展了媒介素养教师教育。日本创新性地形成了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化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

2.国外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与教学研究。

国外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呈现三种模式,即自主模式、综合模式和渗透模式。课程开发侧重于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如课程标准的颁布、课程教材的编写和课程内容的整合。英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从渗透模式走向综合模式,以英语课和公民课为主要载体。英国义务教育的中小学阶段分为四个关键阶段,在每个关键阶段的教学中都明确提出了媒介素养教育的要求。课程资源以主题的方式实施,以教师讲解、小组合作、总结评价的形式组织教学。1997年,英国三分之二的学校开设了高级媒介研究课程,三分之一的学生参加了中等教育考试。加拿大采用渗透模式,当地教育部门出台了指导方针,规定7-8年级学生的课堂上必须有十分之一的时间用于媒介素养教育。美国在1990年制定了媒介素养的课程标准,将媒介教育分为儿童、初中、高中和成人四个阶段。2001年,日本在中小学设置了“综合教育”,将科目引入素养教育课程,同时推出了“初等教育媒介教育教科书”,并于2002年发表了媒介素养教育白皮书。

二,我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

我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大学开始重视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而基础教育阶段则被忽视。

首先,学校、家长和老师对此不够重视。学校认为媒介素养等同于信息技术,没有必要在计算机课程中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家长认为在课堂上过多接触媒体对孩子不好;教师对应试教育的担忧和媒介素养教育能力的不足。这将导致家长、老师和学校在最基础的环节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阻力很大。

第二,缺乏媒介素养教育资源。由于缺乏教材、教学案例和教育设备,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仅限于探索阶段,大部分都是融入到校本课程中,因此广泛实施的可能性较小。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并加以普及,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更长的时间。所以很多学校都不鼓励。缺乏专业教育教师是重要障碍之一。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师需要新闻学、教育学和教育技术学的知识。然而,众所周知,小学教师非常缺乏相关知识,媒介素养教师培训不力,组织薄弱,导致媒介素养教育的主体缺失。

第三,国家、科研团体和非政府组织力量薄弱。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政府对媒介素养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缺乏有效的措施和政策引导。现在科研团队对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语的引入和新兴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对传统纸媒的研究较少,对中小学年龄特征的研究更少。非政府组织可以发挥其社会优势,建立专业网站,开展有影响力的活动,支持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

三、国外中小学媒介素养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对于我国来说,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引进西方优秀的媒介素养教育理念和实施策略,提升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的关注度和深度,提高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水平,学习一系列创新实践,让中小学生真正学会获取、分析和使用媒介,提高媒介素养,成为现代公民。

(一)国外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具有普遍性,受时代和文化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文化倾向和民族价值观,有其局限性。

笔者认为,我国学者应自行界定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细化中小学媒介素养的概念,突出与中小学生相关联的媒介,如纸媒漫画、电子媒体游戏机等。,从而避免研究对象的普遍性,这样就不会出现“信息技术素养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混为一谈的情况。同时,媒介素养教育的重点将从大学生转向中小学生,瞄准年龄阶段。

(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范式

国外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历程、基本理念和理论范式对我国媒介素养教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我们不应该固步自封,而是要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信息社会。未来的媒介素养教育具有跨度大、多样性和时代性的特点,需要根据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建立适合中国特色的教育理念和理论范式。我们应该对媒介素养教育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同时保持固有的保守和细致的思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国家、社会组织和科研机构对媒介素养教育给予指导和支持。

国家应重视媒介素养教育,提供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保障,运用行政力量推动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同时,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发自己的课程,开发中国的《媒介素养指南》和中国的媒介素养教育教材,通过学习许多优秀的地方课程和优秀的教学案例,逐步推广,使地方课程升级为国家课程。同时,各级政府部门要提供教育资源,如教材、视频资料和国外先进设施,使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有充分的物质基础。其次,要充分发挥社会团体的辅助作用,如媒介素养教育组织、新闻媒体、质量组织等。论坛、讲座、研究中心、教育专栏等为青少年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了媒介素养发展的外部环境。最后,要充分发挥科研机构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加强媒介素养教学和研究的研究,设立媒介素养教育项目,合作可以有利于我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和深入探讨,建立媒介素养教育教师联盟和组织可以促进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建立媒介素养教育网站,提供最新最权威的信息资料。

在促进学校和教师的媒体素养教育方面发挥直接作用。

学校要转变“应试教育”的观念,考虑孩子的未来,加强教师媒介素养教育的师资培训,积极鼓励校本课程的实施,完善媒介素养教育的考核机制,鼓励教师提高媒介素养能力,加强在职学习,促进教师培训的科学化、系统化。教师应该开展更多的相关活动,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

国外媒介素养教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我国才刚刚起步,与他们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应该奋起直追,结合中国的教育体制、文化氛围和学生的思维特点,建立自己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创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教育模式,尽管中国的中小学媒介素养之路还很遥远。但是,只要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创新,前进的道路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