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三联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历史与发展

学校创始人是长期从事聋哑教育的周氏三兄弟。深感聋哑残疾人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们在退休时毅然创办了三联特殊学校。因为当时我省聋哑残疾人学校数量很少,容量有限。只有一些符合入学条件的学龄儿童可以入学,大多数地区没有聋哑人的特殊学校。在贫困家庭长大的聋哑儿童只能呆在家里,不能接受正常儿童应该接受的基础教育。这些聋哑人成长到一定阶段,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自闭和自卑心理,无法融入社会,生活空间狭小,自立能力差。

针对这种情况,周氏三兄弟主动降低录取标准,不设地域和年龄要求,对贫困地区和家庭的聋哑学校减免学杂费和食宿费。所以在学校成立之初,发展很快,从七个人到四十多人,到现在,已经达到几十万元。没有一个学生因为经济问题辍学,学校也没有因为经济问题拒绝一个学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学校长期存在资金和硬件设施不足的问题。

周家三兄弟在十几年艰难的办学过程中相继因病或意外去世。当时还是教师的何武星接任了校长的职务。因为私立学校拿不到国家一分钱,所以挣扎了好几年。现任校长何带头不领工资,甚至补贴自己微薄的养老金。他的妻子在学校负责粮食后勤,大儿子贺彪从2005年开始协助父亲进行学校的日常管理和对外联络,逐渐接管了学校的一切事务。他是学校里唯一的聋哑人,也有另一份工作谋生,在学校没有工资。不仅如此,学校的所有教职员工都是无私的,不考虑任何报酬。

这6位老师中,包括何校长在内的3位老师,年龄都在60岁以上,缺乏系统的培训,老教师的身体状况日益下降。一个年轻的聋哑老师也是高中毕业当老师,兼职计算机老师,唯一一个擅长听力的老师贺彪(除了学校事务和老师,还负责对外关系的翻译)

学校一直是在城乡结合部租房办学,但因为资金问题,学校搬迁了四次。最近一次搬迁是2009年6月,学校搬迁到育才学校旧址。育才学校搬迁后,对方出于同情和关心,将一栋废弃的教学楼免费借给学校使用。新学校的条件相对优越,大大改善了教学和生活条件。目前学校占用的是育才学校为江西首批离退休干部租用的土地。如果离退休干部要收回土地,学校就面临如何生存的问题。

(目前育才中学闲置,免费租给三联特殊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