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江苏教育出版社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排内容?

初中语文教材编排的历史回顾与反思

引言:今天对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批评

蔡朝阳、郭楚阳、吕东等人撰写的《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详细列举了使用最广泛的三种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毒素:人民教育出版社(PEP)、江苏教育出版社(su)、北京师范大学(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她们在语文课上更多谈的是母爱和母亲形象。他们认为文中的母爱和母亲形象是不健康的,很少看到现实生活中的母亲。“比如苏教版的水,沉香救母,人教版的玩具柜台的孩子,母亲的形象大多不健康,家庭氛围压抑。人教版,两本日记,看电视,北师大版,行云流水画,母爱等。,里面的母亲道德完美,不可理喻。”蔡朝阳说。

在书中,他们还认为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主要存在四个问题:一是内容不符合历史和常识,如人教版《爱迪生救妈妈》;二是扼杀孩子的天性,比如苏联版的“蘑菇该奖给谁”;三是思想不符合现代观念,如人教版《妈妈的账单》;四是随意改编经典作品,如苏教出版的《少年王冕》和北师大出版的《不愿长大的小女孩》。至于无作者姓名、无出处、无发表时间的“三无”文章,更是比比皆是。蔡朝阳说,他们想通过这本书呼吁社会:“救救孩子!”

《爱迪生救妈妈》讲述了爱迪生7岁的时候,利用镜子反射光线的原理,让医生在家为妈妈做阑尾炎手术。最早关于阑尾炎手术的讨论是在1886年,爱迪生出生于1847年,1886年时他已经40岁了。也就是说,爱迪生小时候绝对不可能做阑尾炎手术。

《地震中的父子》讲述了一位父亲在洛杉矶地震中救出在学校的儿子的故事。正文开头是这样的:“1989年洛杉矶大地震后,一座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成为废墟”,但1989年洛杉矶并没有发生地震。在2004年6月份印刷的教材中,正文开头改为:“1994,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1994 17,美国洛杉矶确实发生了地震,但地震发生时当地时间为4: 31。在2005年6月印刷的教科书中,正文的开头被改为:“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

经典童话《小蝌蚪找妈妈》唯一的遗憾是,小学生看到这个妈妈把孩子丢下,让孩子历尽艰辛去找,会有点迷惑。

《乌鸦反哺》一文以见证者的形式讲述了乌鸦反哺的故事,然后生物学证明了乌鸦没有这个习性。

观点:语文教材既是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工具,也是人文精神的载体。中小学语文教材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背景。

一,初中语文教材编排的历史回顾

早在20世纪初,庞湘勋的《我的中学语文教学经验》(语文月刊第25期1934)和宋的《关于改进中学语文教材的意见》(语文教育第19卷第4期1931)就批评过语文教材的编排不系统。没有系统”,“以前语文教材多是不系统的,一课一课教,然后一篇论文,一本游记,一本传记,一首诗,一部小说”。

归因分析:对于脱胎于旧教育的新教育来说,其他学科的教材可以照搬国外的做法,而语文不可以。我们不能照搬先进国家的法律,我们自己也找不出其中的脉络。这样的教材自然要对教学实践的停滞负责,受到批评也是必然的。

语文教材的内容安排有两种方式:

(一)理论的安排:完全按照学科本身的体系。

(2)心理安排:完全依靠学生经验和兴趣的安排方法。

现描述如下:

(一)理论的整理总结

1,按时间倒序排列

代表教材:林纾选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学语文读本》1908。

排列: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优点:A可以让学生在追根溯源的过程中了解文献和学术思想的变化。

b有一定的文学史知识,有利于理解作品。

缺点:不容易确定难度。

2.根据文章的体裁排列

代表教材:吴敦生、郑次川主编,1924,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学制高中普通话读本》。

整理:可分为评论、演讲、序言、记叙文、书信、小说、短剧、诗歌八类,都可以让人背诵。

优点:A好写。文体编排,其“意在比较同类,使学生易于理解文艺手法的异同”,便于学生遵循规范的文风,即“文体”。

b对阅读有好处。阅读也需要文体思维。虽然没有固定的身体,但总的来说是有的。

缺点:一种风格往往很难归类。

b风格相同的文章,难度可能不一样,不利于一起教学。

3.按主题排列

代表教材:朱主编,中华书局出版的《新中国普通话与汉语教材》,1928-1929。

编排:全书不采用单元作文的形式,只是把相似的题目编排在一起。比如1-3班在读书学习;第4-6课的主题是公正;第16-19课主题是离别;第265438课的主题是战争。

优点:A方便引起学习兴趣,激发研究动力。

b容易理解各种文体特征,促进写作和阅读。不同的作者围绕同一问题采取不同的文学形式,这样学习不仅增加了学生对内容的兴趣,引发了他们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动力,也让他们通过各种文学风格的比较了解文学表达的方法。

缺点:A不清楚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和主要任务。夏丏尊、叶圣陶认为:“把古今几篇内容相近的现成文章结合起来,以亲情、爱国为主题于一处。”。这种方法,一方面侵犯了公民权的范围,另一方面也失去了汉语课程的地位。宋认为,这种安排很容易导致教师在上课时间把语文课变成社会问题研究课。

b不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c有时候题目太细,很复杂。有教材把风景细分为两个单元:桃花和梅花。

4、根据知识和技能。

代表教材:夏丏尊、叶圣陶主编,明凯书店1935出版的《汉语教程108》。

编排:整套教材按照文章学习的知识体系分为108课,每一课都是一个有一定目标的单元,包括写作、文选、语法或修辞、学题四项,融为一体。掌握写作和阅读的知识和技能。

优点:目标明确。为了“给中国艺术科学,扫除神秘和笼统的概念”,我们应该系统地学习文章形式的知识。

系统b完成了。

缺点:A过分强调言语形式的学习。形式学习必然伴随并需要通过内容学习来完成。

过分强调所选文本的单一功能。任何选定的文本都具有多种教学功能。强调一种功能,编写教材,可能会造成其他功能的丧失,削弱选文其他方面的价值。而且往往编辑自己选择的文章也发挥不了其预设的功能。

过度追求知识和技能体系的完整性。《语文108课》的作者也说:“我们自己的一个缺点就是太严格太系统了。”这种中国人知识技能的顺序是否符合中国人发展的顺序也值得怀疑。

(二)心理安排总结

文艺的浅、深、繁、简不易判定,往往根据主观直觉,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滥用。

——周予同对普通中学语文课程和教材的建议(《教育学刊》第1922卷第1期)。

阮震《初中语文教材研究(二)》(教育研究,第1929期,第16期)提出,选文的难易程度可以从四个方面和13的标准来判断。

句子的标准

1.文中使用的词语和句子越接近现代流行语言,就越浅;越远越深。

2.文中引用经典和前代或古代成语或原文,深度由引用的难易程度决定。

3.根据句子结构的烦、简、平、雅、俗来判断语法的深浅。

内容标准

1,文章所包含的事实有浅有深,有唤起学生想象力的可能。

2.文中包含的理想有浅有深,便于一定年龄的学生判断和领悟。

3.文章中包含的感受有浅有深,要看某个年龄段的同学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

艺术标准

1,文章层次清晰,用笔少改浅;结构复杂,用笔有很多奇遇和变化,很有深度。

2、诗文风格浅薄;格调高,古风深。

3.艺术表达清晰,好找的都很浅;文字的意思是隐含的,不容易发现。

意境标准

1.童话、故事、寓言、神话、歌谣适合小学生的幻想,对当时心理发展感兴趣的人最浅薄。

2.注:旅行者记性强,描述其言行,感兴趣者次于学生生活经验所能想象者。

3.描述和讨论必须基于深刻的生活经验和理论分析,其次才是分析者。

4.文艺学的哲学背景以论文或考证的学术方法最为深厚。

二、关于初中语文教材编排的思考

(一)近期汉语教材研究的新动向

1.教材编写类型包括选文型、知识型、活动型、实用型等。有人提出编写启蒙教材的想法。

2.《新时期中小学语文教材建设的探索与启示》(周清源、胡,湖南教育语文教师版,2008年第10期)认为,今后要处理好三对关系。

3.语文教材建设新探——试讲交流(上)(王荣生,郑桂花,上海教育出版社)提出了编写教材的新思路:1,教材应提供更多的实用课程内容;2.教材要通过各种资源的运用和语文实践活动使教学内容具体化;3.教材要提供一个比较完整的方案设计,老师可以作为教学的依据。

4.《语文教材选择的五个维度》(语文教学通讯2008年第10a期)一文提出了语文选文的五个原则,即语文素养、学生立场、典范精神、开放性和时代气息。

5.主题组件模型被热议,构建能力体系的呼声高涨。

《语文教学呼唤教材体系化》(语文教学通讯2009年第5A期)指出,现行教材中所有的“主题”单元看似统一,实则意义不相关,知识点纠缠不清。

王世荣认为,与其用语文能力的形成来设计语文教材,不如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来设计,至少更适合语文学科的教学。(《论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和使用》,《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09年第3期)

《新世纪语文教材编排探索》(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第5期)指出,将“主题”和“情境”并列作为编排单位的要素,可以构建更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语文教材编排。

(2)讨论主题

1.你如何看待目前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

2.如何看待单位的意义和价值?

3.如何整合写作、综合学习、语法等。入文选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