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中学生的德育工作

一.导言

德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将一定的社会观念和政治规范转化为个体的思想素质教育。学校德育是指学校教育者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的主动认识、体验和实践,使其形成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质。德育在培养中学生的思想觉悟、政治立场、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塑造他们的灵魂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从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学校应如何做好中学生道德教育工作。

二,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学生在年龄上是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他们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关键阶段,这不仅是人生的多事之秋,也是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对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出现失误和疏漏,很容易形成学生扭曲变态的人格,不仅会给学生造成不幸,还会影响其家庭和社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中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水准、思想观念、法纪意识、集体主义价值观、理想信念等都或多或少有所缺失,甚至有些方面非常突出。因此,中学生道德教育的任务十分艰巨。中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作为中学生德育的主阵地,必须做好其德育工作。

第二,现阶段中学生道德教育需要面对的问题

1.德育理念应与时俱进。

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走向多元化。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学生容易出现思想道德情感利己主义的现象。因此,中学生的道德教育需要与时俱进。针对当前中学生出现的新问题,探索符合时代特征的德育新理念,为新时期中学德育工作服务。

2.德育管理和教育工作出现错位。

相当一部分学校存在教学与德育分工,导致出现学校领导分管教学不管德育;重视德育的学校领导忽视了教学问题,所以德育管理与教育工作出现了错位。此外,日常教学和道德教育也需要加强。每个教师都应该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把德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在学校管理教学过程中,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重视自身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的道德责任,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3.德育评价体系缺失。

目前教育工作中存在只注重学业成绩的现象,对学生德育的评价考核普遍流于形式。对学生德育的评价流于形式,甚至学习成绩的好坏也成了衡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标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将被评为“优秀”,学习成绩差的将被评为“不合格”。一所学校的社会评价只看升学率,升学率是评价一所学校的唯一标准。

三,做好中学生德育工作的措施

1.加强对德育重要性的认识。

学校作为中学生德育的主阵地,必须加强对德育重要性的认识。首先,学校校长、书记等领导要有正确的认识,不仅要抓好师德师风,还要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学校可以建立以书记、分管政教的副校长、政教主任为成员,全体班主任为成员,全体教师参与的德育领导小组制度。其次,学校可以制定与德育相关的评价制度,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规范学生德育考核。

针对德育评价体系的缺失,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依法制定量化的德育考核细则,要贯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避免毕业时一次性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德育理论测试,针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将德育考核与文化考核相结合,可以与升学率直接挂钩,从而给德育工作以强大的推动力。

3.充分发挥课堂德育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核心,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道德知识,为学校德育奠定理论基础,用理论观点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武装学生,逐步达到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和认知能力的目的。其次,各学科教师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溶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教师作为学校德育的主渠道,要善于把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善于引导学生从知到行、从修养到世界观的转变。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学习意志等非智力因素。

4.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心理健康已成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情绪不稳定,意志薄弱,性格不定型。因此,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健康的情绪。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聘请心理咨询教师等方式,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帮助学生及时消除心理压力,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思想和心理健康发展,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5.注重社会实践。

学校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科知识教育,还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教育和体验教育。学校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和生活,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走进自然、了解社会,将实践体验活动与学生内心的道德需求相结合,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时代所需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6.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在德育中,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媒介作用,使其承载和服务于德育。首先,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学校的整体布局既要体现学校教育的整体性及其使用价值,又要体现其审美价值和深刻的教育价值。其次,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学校要在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再次,在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学校还应形成自己独特的校园精神文化,包括良好的校风、严谨的教风和浓厚的学风。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增强每一位师生的爱校意识,真正发挥校园环境的德育功能。

7.加强学校、社会和家庭的联合教育。

广义的道德教育包括社会道德教育、社区道德教育、学校道德教育和家庭道德教育,狭义的道德教育是指学校道德教育。要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学校必须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使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比如,学校可以与当地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驻地部队等单位保持联系,建立各种校外德育基地。此外,还可以设立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邮箱,逐步形成良好的家校联系反馈机制。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督促家长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四。结论

总之,中学生的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的密切配合。通过加强对德育重要性的认识,规范学生德育考核,充分发挥课堂德育主渠道作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教育,全面做好学生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