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应该有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指导者,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课本,可以独立理解知识,把握概念的本质内涵,分析知识与时间的关系,反复推敲,理解课本,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水平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目前我国高考为了选拔有学习潜力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要求较高。
二、总结归纳的习惯
每一章、每一节中的知识都是分散的、孤立的。为了形成知识体系,课后一定要有总结。总结所学知识,抓住应该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混淆的概念。每学一个专题,就要把分散在每一章的知识点连成一条线,辅以一个面,形成一个网,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才能运用自如,思维活跃。
三、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的最基本途径,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开启智慧的“天窗”。每个学生都要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适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这个词有两层意思。“观察”就是看,“考察”就是思考。不去思考,就不是真正的观察,对客观事物的理解也没有意义。要把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大脑处理信息,总结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第四,学习和思考的习惯
学习的书上说“独学无友,孤陋寡闻”,学生之间的学习和思想交流很重要。遇到问题要互相帮助学习讨论。每个人都要努力吸收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缺点。他们像蜜蜂一样,不断吸取方群的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出知识的精华。
第五,练习后反思的习惯
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进行了强化练习,但是题目的完成并不是完全的成功。重要的是延伸、拓展和深化知识。所以,反思是解决问题后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来说,练习完了,要从五个层面反思:1,怎么做?解决问题的方法;2.你为什么这么做?你想解决问题的原则;3.为什么会想到这个方法?思考解决问题;4.还有别的办法吗?哪种方法比较好?想各种办法,培养不同的思维;5.可以换成另一个练习吗?对一个题目的思考是多变的,促进了思维的发散。当然,如果有错解,就要反思:错解的根源是什么?回答类似问题需要注意什么?如何克服常见错误?“从错误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有很多好的习惯是应该培养的,比如有疑问就提问的习惯,纠错的习惯,动手实验的习惯,课前预习的习惯,找参考书的习惯等等。总之,正在成长的青年学生必须培养好习惯,克服坏习惯,这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