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

高邮振国寺

因寺得名,因在城西,故称西塔。据《高邮州府志》(乾隆)记载,“振国寺位于城西南隅,寺外有一破塔。唐聚智禅师所建,州朝顺治沈冰寺毁于火,雍正二年居士贾国维重修(据:振国寺,旧称光孝寺,现根据智禅大师传及现存寺名更正)。”又曰:“破塔,今名西塔,在周至西南角振国寺外。这座古塔有九层,其中一半被龙爪移除,只剩下六层,奇数高八英尺,奇数周长十英尺。李,一个市民的城市,增加了七层楼。乾隆四十三年,大火起,各级尽毁,成空塔。”它还说:“唐聚智禅师、易宗子、Xi宗弟也前往高邮,关闭基地已为时过晚。我紧急向朝方询问。赵以其地为镇寺,居之,仍赐封号以养禅师。”这座塔是方形的,像一个亭子,有七层。由于历代的维护,同一个塔身留下了不同时代的建筑痕迹,也引起了一些学者对建塔年代的争议。1956年,大运河拓宽,河中央的岛上保留了城楼。1957,该塔被列为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3月25日,1982,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振国寺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玉成一

玉城驿站位于高邮市南门外的驿巷。明洪武8年开设驿站。它是中国保存完好的古驿站遗迹之一。修复后成为中国唯一的驿站博物馆。现在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语成艺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教信息的国家之一。驿站是古代官办机构,通过航空报告军事信息,运送客人和运送军用物资。历代都非常重视邮政,称之为“国家的血脉”。

秦王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在此修筑高台,设置邮亭,汉朝建郡。历史庄严地将这片土地命名为高邮,高邮是全国2000多个县市中唯一一个将名字与邮政投递联系在一起的。从此,高邮因“邮”而生,因“邮”而兴,一曲“邮”歌自古传唱。

虞城驿开于明朝洪武八年(1375),是古代食物、水等的园口。玉城,高邮的另一个名字,其含义来自宋代诗人秦少游的一首诗,描述他的家乡为“我的家乡就像一个盖碗”。虞城驿位于城南关彝巷,是明代南北大动脉(京杭运河)上兼具永久和驿马功能的重要驿牌。原有规模宏伟,有厅堂、仓库、回廊、马神庙、原鼓楼等古建筑。虽然它经历了苍桑,但古老的风格仍然存在,许多专家和学者称之为“罕见和珍贵”。在邮电部江苏省政府、省内各级邮电、文化、城建、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高邮市人民政府在1993+0995期间坚持修复虞城驿站,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全国唯一的驿站博物馆,使古驿站重现辉煌。中国明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邮电部文史中心于07年8月17日在高邮联合举办了' 95邮政邮政文化国际研讨会。8月17日,邮电部发行《古驿站禹城驿》邮政,并在对面车站举行首映礼。禹城驿站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高邮湖

高邮湖是江苏省第三大湖。高邮湖因其水位高于运河而被称为悬湖,又因其位于高邮西部而被称为西湖。从宋代到明代,出现了几个小湖,其中以珠湖、浮社湖、平安湖等12湖为较大,湖泊相连。秦少游这样描述高邮湖:“高邮的西北有许多巨大的湖泊,它们像珍珠一样连在一起。”

高邮湖是一个美丽的湖。她既有自然美,又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如“社会之珠”、“耿寺神灯”等。高邮湖是江苏省第三大淡水湖,总面积780平方公里。蒲松龄的诗描写了他的“三千里云海无边”。放眼望去,烟波浩渺,天齐水平。秋天,夕阳下,天边的帆,水上的鸭,空中的鸟,岸上的芦苇,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让你为之疯狂,久久不愿离去。

高邮湖不仅是一个美丽的湖泊,也是一个富饶的湖泊。其广阔的水域和良好的水质为各种鱼类、鸟类和水生植物的生长提供了独特的生态环境。盛产青、白、黑、鳊鱼、鲤鱼、鳗鱼等鱼类,尤其是清河虾、银鱼、螃蟹。水生植物有芡实、菱角、莲藕、莼菜等;湖面上的水岛上经常有海鸥、苍鹭、仙鹤、野鸭出没。美丽的高邮湖不愧是鱼的世界,鸟的天堂,水生植物的博物馆。

神驹山汉墓

神驹山汉墓位于高邮市西湖天山乡。在1979的采石过程中,发现已有4座西汉石坑木墓出土,其中1号、2号汉墓均采用了汉代最高的墓葬制度——“黄肠”,两座墓的主人分别为第一代广陵徐和皇后,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一号汉墓是中国最大的汉墓,结构完整。陵墓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和丰富的人物,黄昌拼图结构精细,如同方城一样,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当地的经济、建筑、技术和生活水平。为研究汉代广灵国的丧葬礼仪、官制、木工技术、书法艺术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出土的一号、二号汉墓,均为竖孔竖坑木墓。——200号墓上有十块,周长200米,高3米。墓坑是一个人造的岩石坑。坑口南北长28米,东西长23米,坑深18米,深达60米。在坟墓和墓穴中挖出了近2万立方米的岩石,并填充和密封了2.5万立方米的土壤。其工程之庞大,人工消耗之多,实在罕见。木棺结构,葬礼的主要建筑,是一个由金丝楠雷姆高级建筑制作的“黄肠拼图”。全墓占地221平方米,用木545立方米。它看起来像一座地下宫殿,规模宏大,气势宏伟,结构精美,造型庄严,纯木结构。虽然两座墓葬被盗,但出土了近千件玉器、银器、铜器、铁器、漆器、陶器、木俑、戏曲俑、丝绸和汽车。

芦苇场

芦苇场位于高邮湖东北部,拥有滩涂资源5.2万亩,其中芦苇2万亩。荡区河流纵横交错,形成“一里一塘,二里一塘”的密集水网。春夏之交,叶巍青青,碧波荡漾;盛夏,池塘里的荷花开满了菱角,芦苇沙沙作响,香气四溢;重阳节,鱼肥蟹壮,上百艘渔船来来往往。深秋,芦花白,云海无边。长期以来,这里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水质清澈透明,景色优美,气候宜人,生物丰富多样。被誉为“水乡泽国”。

龙丘庄遗址

代表江淮东部地区史前文化的龙丘庄遗址,说明7000年前高邮就有灿烂的灯笼文明。龙丘庄遗址位于高邮市东北部,约9华里。真的是2.4米高,地势低洼,四面环水,总面积4.3万平方米。

经过南京博物馆、扬州博物馆、高邮市文管会组成的考古队从1993到1995的四次大规模考古发掘,清理出新石器时代房屋4座,发现灰坑35座,墓葬402座,出土石器、玉器、陶器、骨角等文物2000余件。用麋鹿等动物的骨角制成的牛角锄、骨镘等生产工具,骨针、骨锥、骨坠、骨环等生活用品;有管,戒指,珠宝,挂件,和其他玉器;有大量生活用品的陶器。种类繁多,造型各异,制作精良。完整的、可修复的陶器有100余件,其中猪形陶罐10件,既有相似的,也有夸张的,其制作水平和审美情趣令人信服。特别是在同一个地方不同深度发现了4000多个碳化米粒,把中国的水稻种植历史提前到了5500年前。

同时,在出土的陶片和鹿角上发现带有文字符号特征的雕刻符号也非常罕见。龙丘庄遗址的发掘证实,距今7000年至5000年间,江淮盆地存在着文化面貌独特、文化系列完整的原始文化。这也是在“1997龙丘庄遗址暨江淮地区古文化研讨会”上,专家确认的“龙丘庄文化”。如今,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湫庄遗址生态博物馆正在建设中,将再现龙湫庄部落的原始生活风貌。

魁楼

魁楼,又名魁星楼。位于高邮宋城东南角,建于明三年(1623),砖木结构,八角形,三层,楼阁式建筑。1984年,当时的县人民政府拨款进行修缮,按照清代的画复原了一楼重檐回廊。游客可以爬上楼梯俯瞰。这里曾是清初大学士王用汲的别墅,是王昌、孙崇义诵经的地方。光绪年间,建成蝴蝶园,后来该园废弃。后来为了纪念,魁楼西的一条南北向的路被命名为蝴蝶园路。

坐落在一个山坡上,在净土寺塔和振国寺塔之间,几乎成一条直线,成为连接两塔的纽带。古代有关于三者的感人爱情传说!主旨是讲述奎楼做媒人,架起两塔之间的桥梁,促成美好姻缘的故事。由于外形优美,环境优美,魁楼依山而建,周围的人都喜欢来这里休闲健身。20世纪90年代,为了更好地保护魁楼,政府对魁楼进行了多次修缮,对围墙进行了修复加固,并在原圆盘园内修建了市民休闲广场,使其成为游客的良好休闲场所。魁楼是高邮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运河

连接长江和淮河的古运河。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于公元前486年至公元前484年间开凿。南起韩城(今扬州)以南的长江,北经梁凡湖(今高邮附近)转向东北,入射阳湖,再经淮安向西北入淮河。东汉时期,它改道向西直行,从梁凡湖直接向北,经过金湖和白马湖,向北进入淮河。东晋永和年间,南段河道无法引入运河,从此从仪征引水。隋大业元年(605年),杨迪在开凿通济渠的同时,还开凿了汉渠,这条渠从杨珊一直通到江都,进入长江,连接了长江和淮河,成为隋朝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位于古运河拐角处的石柱上布满了过去航行时留下的深深的痕迹。寒沟刘燕是秦驿八景之一。古汉沟高邮段景色迷人,两岸垂柳,万株垂柳随风摇曳,如烟如雾。

高邮净土寺

净土寺塔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十至四十三年(1612 ~ 1615),清光绪三十二至三十四年(1906 ~ 1908)翻修。民国34年,因为战争,一个角落被炮火损坏,次年修复。1963,高邮中学学生朱光荣爬上塔顶,将部分文物带出寺庙,交给文化馆。其中明代万历年间的《大方广佛华严经》、《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等40余卷,现藏南京博物院。塔内原有的楼层和扶梯可以攀爬,然后逐渐破坏。1957年,省人民政府公布此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纪念馆

高邮王纪念馆位于高邮市西南一条名为西后街的老街中段,大门东西向,占地1000多平方米。王家三代都是当官的,他们家以大业闻名。他们的故居规模很大,有近百间房子。后来由于时间的沧桑,子孙外迁,战乱频繁,有的房屋被毁倒塌,有的搬到普通人家,有的改建为工厂车间。1983年,改革开放后不久,当地党委政府迁走了厂内部分作坊和居民,恢复了三间东室、三间北书房和一口古井,并修建了三间门厅和故居的部分院墙,以纪念清代音韵训诂大师王念孙和王父子。1994建五大殿、六厢房,重新立“单旗一杆”,打造王父子像。清砖清瓦的清式建筑古朴,几根竹竿和几簇梅花,使故居的庭院环境显得格外幽雅。

从北到南,沿着两边都是清末民居风格的西后街,来到高邮王纪念馆。在这座大厦式的大厅外面,悬挂着当代著名书法家题写的“高邮王纪念馆”的招牌。凸起的白色大理石门和高高的门槛将带你进入纪念馆。在入口大厅上方,有一块黑色背景的金色牌匾,在造型简单的照壁上刻有“咕咕”(善良和吉祥)的砖雕。转向北方,穿过灰砖挖空的圆门,一个小院跃入眼帘。王念孙和王的竹竿靠墙而立,铜像格外引人注目。坐在石凳上,王念孙长衫齐膝,两眼直直向上,精神平静,左手持木手杖,右手持一本打开的书;王站在他身后的右侧,垂着双手,微微闭着眼睛,好像在思考着什么。雕像西南面的墙根是王家曾经使用过的一口古井。似乎还能在洁白光滑的石井栅栏上看到提绳打水留下的淡淡痕迹。俯视井口,井水依旧清澈。雕像的东面有一个侧门,门内有一个小院子。院子里有冬青、桂花树和一棵枝繁叶茂的石榴树,开满了鲜红的花,像一片星空。

与庭院平行的是三间坐北朝南的北厢房,陈列着王故居、高邮王书斋及后世众多书画作品。相传这里是王父子读书的地方。转过灰砖挖空的圆门北侧西侧,有五个正厅,一个斗式骑楼。据介绍,正殿意在重现王家藏书的原貌。目前只有一些旧桌椅供游客休息和欣赏。正殿上方有书法家沙孟海题写的匾额,正北后墙上悬挂着已故著名画家程世发先生精心绘制的王父子画像。

画像中的王氏父子,一个又老又瘦,另一个已经500多岁了。两人虽然都成了经学大师,但精神饱满,身材瘦削,清式长袍看起来又宽又大。正殿中门外两侧立柱上有李一氓题写的对联,上面写着“父子为乾贵派,训诂成就宋明之外”。正殿前的院子里有三间东厢房和三间西厢房。东厢房前的柱子上,有一幅已故北大著名教授周祖谟题写的对联,上书“一代代学明古训,山川秀美,育圣人”。在西厢房门前的柱子上,有一幅高邮著名作家汪曾祺题写的对联,表达了他对家乡崇文及其后继者的殷切希望。厢房两侧为展室,陈列着王父子著作的各种版本,以及近代学者、专家研究王父子训诂的文章和专著。叶圣陶、王力、廖、顾等已故专家、学者、书画家均有亲笔题写。东西厢房的南侧有三个小前厅,陈列着王父子的生平和轶事。“王念孙投奔何坤”的故事和“王宓独旗杆”的故事,随着年代的久远,显得格外有趣和令人遐想。出了前厅就是一个狭长的庭院,错落着花草和古树,四周是用灰砖铺成的地道,一直延伸到照壁南侧的空心圆门。东湖生态旅游度假区

东湖度假村位于高邮市马蓬镇,水陆森林面积400公顷。马厩,因古驿道上奔驰的驿马而得名,在此换马,历史上有过东湖饮马的一页。在清朝初期,它是一个郁郁葱葱的水乡风景区。康熙帝视察南方马厩时,乡贤贾国伟在《御河岸边新柳》中说:“最令人魂牵梦绕的是栾旗,深林中有人摇。”当年的风光可见一斑。东湖度假村开门迎客,接待了1998的第一批游客,现已成为一个颇具知名度的生态度假景区。以“野鸭飞、野生候鸟、野生荷花、野生植被”的水乡原始风光的质朴、自然、和谐之美,跻身江苏省20个生态旅游精品。

东湖四季,迷人四季。春天,湖水一片翠绿。桨的声音搅动着圆圈的绿色光环。晚上睡在森林里的木屋里,就像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夏天,纤细的池杉、矫健的意杨、婀娜的杨柳撑起东湖的天空。每当秋风萧瑟的时候,黄叶会把东湖铺得清幽宜人。屏息以待的渔夫,在天堂嬉戏的勇者,放飞野鸭的看客,都在这里找到了回归自然的好奇心。寒冷的冬天,湖面上覆盖着积雪,湖面上结着薄冰。森林中的乡村俱乐部和木屋依然春意盎然。当你看到野鸭在冰上滑行时,你会觉得年轻很多。前中国驻联合国大使、高邮人秦曾兴致勃勃地游览东湖,并题诗一首:“水清林茂。鸟语鸟语,皆大欢喜。”如今,度假区的旅游休闲项目逐渐配套:古朴的龙舟、灵巧的快艇、蜿蜒的小桥、爬满绿色藤蔓的房间、森林深处的木屋,还有森林迷宫、鸽子广场、民俗园、珍禽园、观鱼池、音乐站、勇敢的天堂、乡村俱乐部等。,满足了游客的广泛兴趣和各种需求。

东湖度假村最吸引人的旅游景点是“野鸭飞”。中央电视台和美国中文频道曾播出的专题片《养鸭奇人——鲁高中》,将鲁高中放飞野鸭的绝技称为“中华奇人”。鲁高中真是个怪招。他能让野鸭听话。每次一开腔,他就发出特别的叫声,从树林和芦苇丛里叫出几百只野鸭,在他面前的水里飞来飞去,追逐、觅食、玩耍、在空中跳舞,或者做“水上芭蕾”野鸭早上飞出去觅食,黄昏时即使飞几十里也能飞回鸭圈。人与野鸭的和谐,给了马厩度假村的生态旅游最贴切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