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店高中官网
我一直很谨慎的传播信息,被一个便利店可能开业的消息其实有点坑。
周一早上刷朋友圈,一个本地朋友兴奋地发截图说“全家FamilyMart都来长沙了,三线城市人水深火热。”
和大家熟悉的7-11一样,全家也是来自日本的便利店品牌。这位朋友之前就职于一家美食电商创业公司,担任长沙负责人,有多年的美食行业经验。鉴于这些专业背景,他应该是一个高度可靠的信息来源。
另一个让我放心的证据是他发的familymart官网截图。因为地图上的店铺地址离我家很近,我马上打开手机在官网上拜访我家查询店铺信息,发现确实能和周围的地理环境吻合。于是我也没多想,就把这张图存了下来发到朋友圈。
回想起来,我还是犯了一个错误:地图上的标记很可能是错的。大约2个小时后,另一个朋友在微信群的大众点评上发布了该店的搜索条目。评论区内容显示,我们找到的所谓“FamilyMart,长沙第一家”应该是在上海七宝镇某中学旁边。
我用微信把第三人验证的信息转发给了那个朋友。过了一会儿,他回复我:“变态,便利店有评论。”
2
个人认为,比传播假消息更尴尬的是错误的信息给了别人过高的期望。
有朋友看到我发的截图后,直接在微信群里发了一连串感叹,说“睡槽终于有了”“有救了”“长沙村终于有真正现代化的便利店了”。当时我还调侃他没看清楚店的位置。结果最后发现他是躺着的。
长沙长期苦于缺乏现代化的便利店。两年前,我在当地一家零售企业工作的时候,和组长一起接待了7-11的中国区负责人。在为期一天的考察中,他们从长沙跑到湘潭,从商店看到工厂。最后主人和客人坐下来看PPT,互相聊天,然后就没什么了。
当时我对这种可能的合作有所期待,也拒绝了。本土便利店品牌就不用说了,7-11之前估计没一个能玩,这叫全方位落后。7-11作为一家外资企业,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有些商品(如香烟)没有营业执照是不能上架的。
▲在长沙随处可见的便民超市,大部分都是这个样子。
我和几个朋友私下分析了一下走访情况,认为7-11大概是想通过曲线救国,获得一些卖货的便利,或者干脆利用以前便利店的外壳登陆湖南。考虑到长沙便利店的整体发展水平,7-11如果真的这样来了,能不能保持一贯的水平还很难说。说到底,代表团所说的“零售行业需要的人很多,必须特别勤奋、踏实、真诚”,恰恰是目前很多人遗忘甚至缺乏的品质。
三
两年过去了,我仍然没有在长沙看到7-11,但有些事情正在改变。
我对便利店的大部分了解来自于我在北京生活的那些年。我正式工作的第一家杂志社位于朝阳区建外SOHO。巨大的街区布满了高层写字楼,光是楼下的便利店就能让你挑剔。每天出了地铁站,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离楼门口最近的便利店,买些饭团和咖啡当早餐,偶尔晚上下班回家还会带个便当。
可能是因为这个经历,我特别喜欢光线明亮、陈列合理、商品丰富、人多的便利店。两年前,我在讲便利店的时候,题目《你为什么爱便利店:懒惰孤独的人需要夜晚路上的一盏明灯来治愈》,形象地概括了不同规模的便利店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应该扮演的角色。
这次全家暂时不在长沙定居。好在失望之后还有替代。最近三四个月,我经常去一家叫“今天”的便利店买东西。我拿起手机查看了一下。累计消费接近500元。考虑到我去超市时很少花很多钱购物,这个数字相当可观。
和今天的第一次接触大概可以追溯到周杰伦2011六月长沙演唱会。在贺龙体育场,两个饥饿的人慢慢走向地铁站。抬头望去,他们发现路边有一个从未见过的便利店招牌,绿底夜光字写着“今天”。本着好奇不会害死猫的精神,我排队挑了几串关东煮。浏览完店里的商品,我退了出来。虽然逗留时间有限,但今天的第一印象还是挺好的。
依托两个常用的企业信息查询工具“天眼查”和“IT桔子”,我大致梳理了一下如今的发展路径:品牌创立于2008年,因经营不善差点倒闭。2014总部迁至武汉后,逐渐步入正轨,在南方多个城市开了400多家店;创始人80后,曾在蒙牛集团任职,(可能因为这个背景)获得红杉资本和牛根生(蒙牛创始人)的A轮投资。最新B轮融资金额3亿,整体估值达到30亿。
▲今日最近推出了电子会员卡,以后积分(今日币)会更有用。
几个月的持续消费也让我积累了更丰富的经验和认识。除了饮料,我今天购买最多的产品是新鲜食品。我经常买的某品牌酸奶时不时会有折扣,一些新品会用醒目的标签吸引顾客下单。与当地很多便利店缺乏生鲜、品类有限不同,今日有更多生鲜的选择(饭团、包子、午餐三明治都是关东煮),促销活动(新品上架/即将降价/节日特价)的频率很高,发放到会员电子账户的优惠券也更方便结算。
在不方便去店里买东西的时候,我用Today在外卖平台购物得到的现金优惠也很可观。纵观目前长沙的便利店市场,如今获得大量资本加持的运营团队似乎更有活力,互联网属性最强。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我当然希望未来有更多优质的便利店品牌落地长沙,改善这座城市的日常消费和购物体验。
四
但无论如何,便利店还是属于零售业。为了做好这项业务,7-11的创始人铃木·文敏先生在他的《零售的哲学》一书中已经给出了答案:所谓运营,就是不忘基本面,脚踏实地的往前走。
有时候你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理解消费者心理,解决工业问题的耐心和决心。毕竟目前国内便利店的实际情况真的好不了多少:前面有天然屏障(传统店),后面有强敌(美团的阿里),“捡钢铲的小财”来之不易。
《强敌》的出现,是促使我完成这篇写作的动力。我的声音神Rio主持了一个风险投资播客节目《疯狂圈》,最新一期的题目是《美团是中国最大的便利店》。这个观点是和他共同主持播客的嘉宾、峰瑞资本早期项目负责人黄海提出的。节目时长约80分钟,围绕美团上市做了全面分析。有兴趣可以复制链接(/eadiuw)听全文。我摘录一段节目介绍,供大家初读:
美团手握外卖和大众点评两个全民美食入口。美团与一日三餐的密切关系,使其逐渐承担起“中国最大便利店”的责任。便利店是高度城市化的产物。日本因为单身比例高,生活节奏快,成为便利店行业最成熟的国家,7-11是当地最大的餐饮公司。中国人对热食的偏好,以及城市结构对国外销售的天然适应,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国内便利店的核心——生鲜业态。但美团客单价高、品类有限,注定无法完全取代便利店,阿里巴巴也在积极开拓本地生活服务的领地,成为美团的强劲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