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传奇故事
满公祠位于泾县茂林镇九峡东峡河畔,比吴氏大宗祠略小。前后三进五塔,坐北朝南,面积约1000平方米,包括右侧房屋。庙前有围墙形成庭院,庙由前厅、天井、厅堂、宿舍楼组成。其中,* * *由6根方形白石柱和40根圆木柱支撑,柱下的绿色地基上刻有树枝捆绑的图案。月亮梁、瓜柱、单斗上都有精美的雕刻。大殿顶上有一座几何纹饰的藻井,两侧墙壁上有“忠、孝、义”四个大字,然后是一座两室建筑,原为陈列祖宗牌位的“寝楼”。
这座祠堂是九甲派供奉给满龚升的,但吴满生并不是九甲派的始祖。据吴氏族谱记载,九家支较早从宋家滩分出,元初由吴学兴迁至东溪河。吴曼生,吴学兴第四代孙,生于明洪武丑年,卒于天顺仁武年(1385—1462)。为什么要为吴曼生一个人建神社?可能是九甲分支直到吴曼生才兴盛起来。他有四个儿子:开和、呵呵、郎和、开和。其中方凯、河合、廊坊都很繁华,居住地被称为“三分潭”,后被误传为“火烧潭”。族谱上还有吴曼生的传记,说他做过收粮的工作,因为态度很严厉,引起了村民的反感。被水口(泾县西乡)状告,入狱一年半。他在狱中梦见上帝的拯救,第二天就被释放了。但是当地的民间传说,这个故事非常离奇。据说吴曼生发兵黑龙江,住客栈。店主问他是吃“米肉”还是“糠肉”。他觉得“糠肉”一定很难吃,就点了“米肉”做的菜。晚上他上楼留宿时,一个丫环告诉他,“米肉”就是人肉。如果你今天吃了人肉做的菜,然后用你的肉做菜给别人吃,那天晚上你就会被杀死。听了这话,吴曼生吓坏了,跪下来求侍女帮忙。丫鬟说我救不了你,只好请个小菩萨供奉在神龛里。他向偶像低头,发誓如果能逃出生天,就给后人上香。祈祷完毕后,她把小神像绑在背上,倒挂着脚穿上凉鞋,在女仆的帮助下,打开窗户下楼。那时正下着大雪。他向南走了十多英里,在路边发现了一座古庙。门上布满了厚厚的蜘蛛网。他很累了,于是钻过一个蜘蛛网,在庙里休息。昏睡中,突然听到客栈楼上丫环的声音:客官,你走了,我可以为你丢了性命!吴曼生醒来,又磕头许愿:请随我回家,享我子孙千年之香。原来,黑店老板半夜持刀上楼,发现吴曼生逃走了。他知道是女仆泄露了消息,就杀了她。店主不满意,就叫了一个人下楼去找,但奇怪的是,雪地上只有脚印,没有脚印。他们根据脚印向南寻找,到了古庙,脚印消失了。店主怀疑逃亡者藏在古庙里,那人说古庙的门布满了厚厚的蜘蛛网,不可能有人进去。他们嘀咕了一会儿,然后转身回去了。吴曼生在庙里听得清清楚楚,知道诸神保佑,又让破蜘蛛网织了一遍庙门。
吴曼生脱险后,长途跋涉来到长江北岸,茫茫江面上已无船可渡。他向小神像磕头,祈求他平安回家。我在河边打瞌睡,醒来发现已经到了江南。他到达茂林时已是深夜。他首先去了他在马援的祖母家,询问他家里的情况。奶奶以为是他的鬼回来了,就说,满生,我知道你死得很苦,明天我给你烧钱。吴曼生说:奶奶,我没死,我活着回来了!奶奶不相信我,但还是不开门。吴曼生把手伸进狗洞里,说:奶奶,你摸摸我的手,是热的,证明我没死。奶奶摸了摸那只温暖柔软的手,才开门让他进来。进奶奶家之前,他把小神像放在了路边的涵洞里。他吃完后,再来拿的时候就动不了了。吴曼生道:会不会是菩萨看中了此地,将来我要在这里为你建一座庙?
虽然这是个童话,但茂林九甲有两座南坛庙,一座在满公庙后面,另一座在马援。马援南坛寺还有一块嘉庆十五年(1810)竖立的石碑,上面刻着两姓神田的位置和亩数,其收入是祭祀神灵的经费。这座南坛庙可能是明代修建的。庙前还有一座“洪姓三室两进祭堂”。入口墙上有砖雕和五个砖拱,屋内构件也具有明代建筑的特点。这是一栋非常古老的房子。此外,当地的老人在旧社会也见过庙会的活动。除了“南坛三圣”,还有一尊小金像,据说是吴曼生背的。此外,还有一座两人抬的神圣轿子,里面供奉着“花红娘娘”,据说也是祭祀为救吴曼生而失去生命的侍女。十三大的庙会活动似乎和上面的童话是一致的。
吴曼生是明初人,庙大概是明中期为他建的,比吴氏大宗祠还早。但是现存的满清殿明显是清末建筑。据当地传说分析,原来的满人庙可能是毁于战乱,后重建。抗日战争时期,芜湖沦陷,广益中学迁至茂林,在满公庙设分校。许多学生来到这里学习,一批批进步师生加入新四军,走上革命道路。建国后,茂林供销社在祠堂里设立了收购站。现在祠堂虽然保留了下来,但是它的内部构件和很多牌匾已经不存在了。
秦河畔秦山的各种传说和故事。
秦高山,又名秦,位于泾县西秦河畔,自成一派,蔚为壮观。来来往往经过西秦,我总是不自觉地看着窗外。高高的山丘,宽阔的脊背,长长的尾巴,像狮子一样生动有力。山上植被很好,绿色的,覆盖着竹木,四季常青。无论是多雨的春天,炎炎的夏天,树叶被风卷走的深秋,还是白雪皑皑的冬天,秦山总是以其独特的风景吸引着人们。更难得的是,诱人的风景背后隐藏着一些古老的传说。这些古老的传说虚无缥缈,如梦似幻,扑朔迷离,更增添了秦高山的神秘和趣味。
在它的引诱下,在朋友的陪同下,那天我走近了秦高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秦高山”三个大字,据说是南宋时期的泾县县令林春所写。人生苦短,青山不老。800多年过去了,三个巨大的篆体依然清晰闪亮,一如既往。
站在山脚下,抬头望去,山顶高高的巨石突出,仿佛要掉下来,让人不寒而栗。巨石下的崖壁屹立千尺,光滑陡峭,犹如刀斧。啊?它一直长到西秦的河边,然后结束了。如果不是人们用炸药把它炸掉,或者故意用某种其他方式堵住,怎么会有这样的场景?山和人一样,是有生命的,有灵力的吗?我很疑惑。
高高的山崖上密密麻麻地刻着字,有的印痕很深,清晰可辨;有的被风雨侵袭,情况不明。有的精致,有的笨拙;有的精致,有的丑陋。类似碑林或断壁残垣的古代石雕。当我上山时,我看到了石雕和诗歌,如“秦单弦所”,“西安Xi”,“深在钓鱼台”,“秦高公余音雅”。相传东汉时,秦名将看中了这座山的风水,爱上了它。他以山为家,久居山洞,潜心修道,终日炼丹,适时垂钓。最后功德圆满,成了神仙,走了...秦高山因此得名。
进入洞中,目睹了秦杲生前炼丹所用的石炉、桌凳等遗物。我感受到了很多情绪和想象,但同时又充满了矛盾和忧郁。洞旁有一个钓鱼台,仙旁有一架高钢琴。据说他把炼丹时留下的残渣倒进小溪里,变成了一条活泼的小鱼。这种小鱼“寸未满,鳍长,肚满”,很奇怪。因为它产于西秦,所以得名“秦玉”。“秦鱼”可以当饭吃,可以当佐料泡水吃,可以晒干生吃。味道极其细腻可口。它们游荡在秦山以下的水域,其他地方都见不到,只有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前后几天才会出现。他们一般都会消失的无影无踪,我也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所以越来越珍贵,越来越离奇。从宋代开始,烈岱就被视为珍宝,长期以来每年都要进贡。不过,“秦鱼”虽然好吃,但做起来却没那么简单。每年清明节前后,当地居民在溪滩用竹篮或洗衣篮钓完鱼后,要迅速放入盐水中,并加入茴香、茶叶、糖等材料,煮熟,晾干,密封存放。过去,科学技术不发达。因为没有塑料袋等密封工具,很难保存干竖琴鱼。所以,给朝廷进贡的时间要适度,否则“竖琴鱼”很难保鲜,保持原味。
“山不高,仙却有名”。秦山虽不高,却以神奇的传说和空灵的仙气闻名天下,却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诱人的风韵闻名天下。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学者名流纷至沓来。他们或为山所动,或为人物所感,或为珍宝所迷,吟诵歌唱,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篇。著名的例子是:梅,“古有琴高者,骑鱼上天,鳞随水来,三月满船江。”欧阳修“秦杲一去不复返,何为不朽?溪鳞又好吃又可爱,何必好奇有名无实?”陆游“谈推荐夜茶一琴高鱼。”秦杲先生的弟子林春把红鲤放飞上天,红鲤一去不复返,渣滓散为秦杲鱼。
时至今日,“鱼满为患”的秦鱼虽能及时购买,进入寻常百姓家,但由于产量低,口感好,仍是不可多得的美食,也是馈赠亲友的佳品。每年秦玉上市,我都想买一些尝尝。我特别喜欢吃秦羽炖蛋。可爱的秦羽从黄嫩厚实的蛋面里渗出来,就像绣在缎子上的花朵,装饰的很漂亮,很经典,连蛋面吃起来都特别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