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段落中寻找三个错误
(2)“西汉后期道为监区”改为“周为监区”
(3)将“元朝通过范丽加强”改为“元朝加强行省制度”
我想起了高三历史总复习...
-
1.阅读以下材料:(14分)
初唐时,每次物资都要提前经过中书省,中书就定下来了,胜出者再给中书,中书就交上门了。或者有不对的地方,上门反驳,加语文书。获胜者将被添加到中文书上,中文书将被添加到门上。如果可行,我就去尚书省。尚书省,主簿却写满了“追”。-“斋藤优子流派”
材料二:自古三公论道,六部大臣各司其职。自秦起为丞相,未立卒。正因为如此,汉唐宋朝德,但大多用小人,小人专权乱。我设五衙门、六衙门、都察院、总政治部、大理寺等衙门,管理天下的共同事务,不敢互压,所以朝廷里一切平安。
——《明太祖实录》
请回答:1)材料1指出初唐的一份遗嘱中主要包含了谁的意见?三省六厅制有什么特点?结合材料指出了该系统的局限性。(5分)
2)材料2中明太祖对秦对宋的评价是否正确?用史实简要分析说明。明太祖这项措施的实质是什么?(5分)
3)中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和现代美国建立的政治模式有什么形式特征?它们本质上是一样的吗?请说明你判断的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皇帝和三省大臣综合意见。(2分)三省总督均为宰相,权力三分,三省互相牵制,互相监督。(2分)三省分治,在一些问题上存在争议,影响行政效率。(1)
(2)不正确。(1)秦朝设置了宰相等三个官职,建立了以皇权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中央政府组织。秦死于暴政,而非中央集权。(2分)汉唐宋宰相制度对巩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其实质是君主专制制度的进一步强化。(1)
(3)权力的制约与平衡。(1)性质不同。(1)美国的三权分立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的特点。(1)三省六部制体现了封建专制统治。(1)
2.以下是某中学高一学生以“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为题写的一篇文章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三处不符合史实。请指出并改正(6分)。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是围绕着削弱地方权力和加强中央集权展开的。汉初实行分封制。由于诸侯国权力的发展威胁到中央集权,从到汉武帝,诸侯国的权力逐渐被削弱,诸侯国的军政权力被解除。西汉后期,道作为监区,监管诸侯和地方高官。北宋时期,文官是地方官员,地方军政、财政、司法等权力分散。元朝加强了对地方特别是边境地区的有效管辖,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参考答案①“汉初实行分封制”改为“实行郡国并行制”(2分)
②西汉后期“道”字改为“周”(2分)。
(3)“元朝通过宣政院加强”改为“元朝加强行省制度”(2分)
3、阅读以下材料(14分)
材料一:汉哀帝曾说:“丞相,我大腿手臂,* * *承殿,理海,助我治天下。”——《韩曙孔广传》
材料二:唐太宗曾说:“天下之大,四海之众,要有变通,各司其职,与丞相商议筹划,事情才能顺利进行。你怎么能在一天之内做完所有的事,还武断地想着一个人?”——《贞观政治家》
材料三:明太祖曾说,“自秦以来,天下之治者,皆不认秦之患,彼此之命运,常影响君主,故善于独霸天下。——黄佐《南永志》
材料四:乾隆皇帝曾说:“昔程子云曰:治天下之乱者,为丞相...如果国家完全依靠宰相来治乱,那就是君主,就像一个傀儡。”而用宰相,非人类的君主是谁?大不了做个统治者,高高在上,与天下共治乱,交丞相。尤其重要的是,那些自诩为宰相的人,以治天下之乱为己任,骄横跋扈。”——《十二朝东华录》
请回答:(1)根据以上材料,说明统治者对宰相的认识。(4分)
(2)结合统治者对宰相态度的变化,四朝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3)统治者应该着重解决哪些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强化什么制度?(2分)
(4)这一制度在明清时期得到加强,而许多西方国家在同一时期建立了新的制度。请说明东西方不同制度对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4分)
参考答案(1)理解:汉哀帝视宰相为股臂,将其置于高位;唐太宗认为,与总理和其他部长讨论国家事务确保了决策的正确性,有助于克服个人决策的局限性;明太祖认为,自秦朝以来,宰相的权力和幸福经常危及君主的统治,但大多数君主都没有总结这一教训。清朝的高宗(乾隆)皇帝认为,如果和宰相一起统治天下之乱,自己就成了傀儡,这是不能接受的,更不能接受宰相以天下之乱为己任,目中无人。(4分)
(2)汉朝:中外王朝形成,宰相决策权分化;唐朝:三省六部,三省吾身为宰相,互相监督牵制;明朝:废汉书省分为六部分;清朝:设置军部(4分)
(3)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绝对君主制(2分)
君主专制使得皇帝的决策独断专行,失误在所难免。君主专制,使大小官员只能唯命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弊大于利。同时,也必然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和腐败的盛行。所有这些都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中国的社会发展开始远远落后于西方。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或* * *和政治制度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进入了生产力快速发展的新时期(4分)。
4.在中国历史上,绝对主义的中央集权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政治主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央电力系统及其相应的地方控制网络。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哀帝曰:“丞相...治理大海,助我治天下。”但明朝开国元勋朱元璋认为:“自秦以来,天下之治者,皆不认秦之患,故命也。”
材料二:柳宗元在《论封建主义》中说:“(夏、商)周、汉封建主义延用,秦县提升(短)。”
材料三:汉朝时,皇帝对宰相以礼相待。宰相见到皇帝,皇帝站起来给宰相让座。丞相病了,皇上要亲自去看望他。隋唐时期,宰相、大臣在朝廷也有席位发挥。但在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和皇帝商量。据说宋太祖改变了这种做法。一天,宰相范雎等人向宋太祖发表演说,大臣们还在坐着。宋太祖说他的眼睛昏花,看不清东西,所以他请大臣们走近给他看。当范雎等人回到原来的地方时,座位已经被移走了。之后,宰相要站在皇帝面前商议。明朝自朱元璋以来,明文规定“百官下跪”。清朝的官僚们在宫廷里跪了很长时间,以至于大臣们都配备了特殊的护膝。
请回答:(1)加强集中征收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试着总结一下这些矛盾和问题。
(2)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西周、秦、元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3)秦朝、西汉、宋朝、明朝的宰相权力发生了什么变化?
(4)宰相由坐于驿站到跪于朝廷的礼仪变化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有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1)中央皇权与相对权力;集权与分权;意识形态控制和文化专制;论选官制度。
(2)周分封制;秦实行郡县制;袁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
(3)秦朝设置宰相,帮助皇帝处理政治事务;西汉武帝设立“中朝”,宰相成为执行机构;宋代在中书门下行使宰相权力,设置三使,分掌宰相的兵权、行政权和财权。明朝废除宰相,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4)趋势:皇权逐渐加强,专制统治导致最高统治者权力越来越大;以及从协助到排斥,再到削弱的相对力量。反映出大臣的权力受到限制和削弱,大臣在朝鲜的地位下降,皇权加强。
5.阅读以下材料:
料一丞相,我的大腿,还有* * *承鬓,统一国内,辅佐我,统治天下。
——“韩曙?孔光传
第二个材料世界之广,世间之事千奇百怪。它必须是灵活的,而且必须由总理讨论,由总理规划。你不可能一天做完所有的事,也不可能对一个人独断专行。——“贞观政治家?政权”
材料三明太祖认为:“自秦以来,统治天下的人不承认秦的苦难,常与君主同病相怜,所以善于发财。”
材料四:废丞相后类似丞相官职的基本职权
时间
位置
基本职能和权力
明朝中后期
内阁大臣
他有权起草一张票,但他不是合法的总理,他的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国务委员
书写并传达皇帝的旨意
请回答:(1)根据材料1和材料2,概括总理的主要职能。(3分)
(2)根据第三份材料,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2分)
(3)当时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务大臣为宰相。这个标题有意义吗?为什么?(4分)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2分)
参考答案(1)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带领数百官员规划政务,减少皇帝决策失误。(3分)
(2)明太祖认为宰相善于欺凌和危害君主。(2分)
(3)否,(1)内阁是天皇的内仆机构,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或决策机构,其权限取决于天皇;军务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内阁记录和军部尚书不具有宰相的法律地位和权力,不能制约皇权。(3分)
(4)君主权力不断加强,直至顶峰,相对权力逐渐削弱,最终被废除。(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