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小学招生意见
一.基本原则
1,法律保护原则
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保障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坚持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切实履行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的法定职责。全面查处以“国学班”、“经典诵读班”、“民办学校”等替代义务教育的社会培训机构等违法办学行为。
2.最近入学原则
严格实施儿童少年就近入学的义务教育。公办义务教育学校严格按照就近入学要求在学区内招生;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在学校审批范围内招生,纳入审批统一管理。
3.免费入学考试的原则
严格落实儿童少年免试入学义务教育,不得以面试、评价等名义选拔学生,严禁以各种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作为招生依据。
4、公民同一行动原则。
坚持公办和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平等公平发展,全面实施公办和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同步注册、招生和登记。公办和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不享受招生特权。
二、报名条件
(1)小学
1.年满6周岁(201年9月至201年8月至201年8月出生,2015年,下同),具有柯城区户籍,居住在柯城区,需要在柯城区小学就读的适龄儿童。
2.流动人口子女年满6周岁,法定监护人双方持有浙江省居住证且居住在柯城区,需要在柯城区小学就读的。
3.年满6周岁且法定监护人持有柯城区自购产权房并实际居住的曲江区户籍适龄儿童,需要在柯城区小学就读。
(2)上述对象的户籍、居住证、自购产权房取得时间必须在入学当年的4月30日前。
三、报名时间
6月5日上午8:30-6月8日下午17:00。
四、报名方式
符合入学条件的儿童、青少年或法定监护人应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浙江政务服务网()或下载浙江办APP报名。需要在柯城区就读的儿童少年,必须通过柯城区报名平台报名。如选择其他县(市、区)平台注册,非柯城区注册的学生不予安排入学;柯城区户籍学生未被本县(市、区)学校录取的,按学位统筹安排。详见“科诚教育”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的《2021年义务教育段学校新生入学信息发布(四)》。
动词 (verb的缩写)计划管理
民办中小学年度招生计划:衢州华茂外国语学校在柯城区招生380人;衢州蔡京中学在柯城区招生221人;衢州高铁新城外国语学校初中招生180人,小学招生120人,其中柯城区招生比例和人数按实际报名核定。民办中小学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招生计划实施招生,不得随意突破招生计划或者扩大班级规模。
各学校要规范实施学生随机均衡上课,合理均衡配置教师。严禁以任何名义开设重点班、快慢班、特色班、实验班,不准以“国际部”、“国际课程”、“海外班”等名义招生。学校不得对已录取的学生进行劝阻或变相劝阻,不得在在校期间中途扩大班级或增加班级人数。严禁以转学为名变相招生,严格执行取消“择校生”和“借读生”的规定,严禁挂靠本人学籍,切实做到“同国籍”。自2023年起,所有初中毕业生将初中学籍信息作为报名参加学业水平考试的主要依据。
六、录取方式
1,公立中小学
(1)直飞(限九年义务制学校初中)
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学区)的小学生被民办学校录取,转入其初中。
(2)切割
符合下列条件的儿童少年在市区学校就读:儿童少年户籍、法定监护人户籍、自购产权房均在市区且三者一致(“学区户主”);儿童少年户籍、法定监护人户籍、自购产权房均在市区,但不在同一个地方;儿童、青少年及法定监护人为城镇户籍,在城镇无自购产权房但实际居住1年以上。
具有柯城区乡镇户籍的儿童少年,法定监护人均持有当地乡镇的《浙江省居住证》,流动儿童在当地乡镇学校就读。
(3)政策保障
烈士子女、符合条件的现役军人子女、因公牺牲警察子女、国家综合消防救援队子女、港澳台同胞子女、华侨子女、外籍人员子女入学,按照国家、省、市、区有关教育优惠政策引进高层次人才子女、投资经营企业高管子女等符合条件的优惠对象。
(4)整体规划
柯城区农村户籍且法定监护人持有市区自购住宅房产;委托监护的“零门槛”对象;法定监护人双方均持有浙江省居住证;儿童少年户籍和法定监护人户籍在市区,无住房的临时出租房户;同一房产(小学6年内,初中3年内)有1以上家庭子女在该区域小学就读(初中2022年实施);法定监护人持有房屋用于居住以外的用途;法定监护人自购产权房单户面积低于国家《住宅设计规范》标准;未办理延期手续的小学新生;其他具有柯城区学籍的小学毕业生。
柯城区曲江户籍对象:实际居住在柯城区且需要在柯城区公办中小学就读的具有曲江户籍的儿童少年,根据当年报名和学位结余情况统筹安排入学。整体顺序将安排在双方法定监护人持有浙江省居住证的流动儿童之后,顺序将按照他们取得自购产权房的时间顺序。不服从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入学者,视为放弃在柯城区入学机会。
留守儿童:为进一步落实和深化《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浙政办[2016]50号)文件精神,切实解决留守儿童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需要就读农村寄宿制小学(鹿鸣小学七里校区)且符合柯城区招生条件的留守儿童,其法定监护人可向区教育局提出申请,
2.私立小学和中学
有意愿就读民办中小学的学生可自行填报志愿。录取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志愿填报学校人数不超过批准招生计划数的,一次性全部录取。若人数超过批准招生计划数,则由电脑随机派位。计算机随机派位将全程记录,有公证机构参与,全程接受社会监督,派位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3.柯城少年儿童体育学校
按照先线下后线上的方式,预报名后通过技术评估的学生进入招生管理平台报名。详见柯城少儿体校(小学、初中)2021招生简章。
4.柯城区阳光小学
不符合柯城区小学入学条件的适龄儿童,可根据本人实际情况和意愿,在柯城区阳光小学(民办学校)报名(联系人:吴老师,电话:0570-2276400,学校地址:新新街道勤业路10)。
5、特殊学龄儿童和青少年。
特殊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盲童在浙江省盲人学校报名(电话:0571-63167096);聋哑儿童入读衢州特殊教育学校(电话:0570-3854063);智障儿童在柯城区润智学校报名(电话:0570-3063058)。
6.其他人
回原籍在外地就读的人员,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完成报名并考核合格的,享有与当地学生同等的参加录取的权利。错过报名时间的,根据学位情况统筹安排入读公办学校。
七。入学程序
1.小学“同招公民”录取基本流程为:信息发布→平台报名→信息审核分类→公办小学“划片生”“协议生”录取→公办民办小学“政策保送生”录取→民办小学志愿录取→公办小学整体分批录取→公布录取名单。
2.初中“民招”的基本流程是:招生信息发布→平台报名→信息审核分类→公办九年义务教育学校“直生”录取→公办初中“切生”和民办初中“协议生”录取→公办民办初中“政策保送生”录取→民办初中志愿分批招生→未完成招生计划的民办初中首轮招生→公办初中分类整体分批招生。
3.民办初中在自愿的基础上分批招生。区教育局负责组织实施面向柯城区的民办初中招生工作,招生在自愿的基础上分步分批进行。第一次录取在志愿填报学校的学生中进行。志愿数不超过批准招生计划数的,一次性录取;超过批准招生计划数的,由计算机随机派位。第一志愿未完成招生计划的,由第二志愿从填报学校的学生中录取。如果志愿者人数超过计划人数,他会被电脑随机分配。第二志愿未完成招生计划的,从第三志愿填报学校的学生中录取。如果志愿人数超过计划人数,将由电脑随机分配。未完成招生计划数的,可向市教育局申请在全市范围内其他县(市、区)重新备案。未完成招生计划的,不再组织招聘工作。计算机随机派位将全程记录,有公证机构参与,全程接受社会监督,派位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4.未被录取但符合柯城区公办中小学招生条件的就读于民办学校的儿童少年,返回公办学校时,按照公办中小学剩余招生计划,按照“直生”、“切生”、“统筹生”的顺序录取。被民办学校录取后,因故放弃民办学校录取资格,申请就读公办初中的,不予支持。如确有临时家庭重大变故造成经济困难等特殊原因,由家长向入学学校提出申请,再由区教育局根据学位统筹安排入学。学生家长放弃入学资格的,不安排补考。
5.“政策性保送生”的入学手续。由监护人提出申请,经所在单位和相应主管部门审核确认,由区教育局集体讨论决定。需要市属学校录取的“政策保障生”,由市教育局统筹安排;需要柯城区接收的市级“政策保障生”,由市教育局和区教育局协商安排。其中,民办学校“政策性保送生”录取名额由录取学校原招生计划中调减。“政策保障生”需要逐级申报、审核、公示。民办学校招生结束,不再安排政策保障学生入学。
八。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
为保证义务教育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必须在区义务教育招生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招生工作。
2.标准化工作程序
要严格按照计划招生。未经区教育局批准,不得超计划扩班、超计划招生;未经区教育局批准,任何学校不得招生,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区教育局安排的学生;录取新生名单由各学校向社会公示。
3.加强学习和培训。
义务教育招生统一使用网上报名平台。各学校要充分利用平台提供的便利,努力减少纸质证明材料。要组织人员认真学习系统操作要求,熟悉报名流程,确保2021柯城区中小学招生工作顺利完成。
4.严格的学籍管理
学校要严格按照《浙江省义务教育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和电子学籍系统管理要求,遵循“学生、学校、学籍三位一体”的原则,在新生办理入学手续后,按时完成新生电子学籍注册,做到“一人一证”、“公民身份一致”。
5.严格的招生纪律
学校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审查申报信息的真实性。严禁收取或变相收取择校费,包括与招生挂钩的捐赠,坚决制止择校乱收费现象。参加招生工作的同志要坚持原则,遵守纪律,秉公办事。坚决反对和制止招生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对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违纪行为,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6.加强过程监管
在“衢州市柯城区人民政府网”(/COL/COL 1499439/index . html)、“柯城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媒体公布招生政策和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监督举报电话:0570-303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