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中学生的思想工作
自课程改革在我国部分省市开始试点以来,围绕课程改革出现了一系列争议问题,其中最热门的问题是如何在新课改形势下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我所在的学校是课改实验区,这几年对这个问题有了一点体会。我认为学校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规范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阵地。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加强中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学生成长的需要,青春期是生理和心理急剧复杂变化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学生想得太多,对未来有各种各样的理想,但缺乏必要的知识;精力充沛但缺乏足够的自制力;有探索精神,不会明辨是非。他们是社会上最活跃、最敏感的群体。他们从过去的传统走向未来的理想。各种社会力量,新与旧,对与错,美与丑,都集中在年轻一代身上。尤其是当代青少年,是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总的来说,他们的基本素质是好的。他们向往发展,渴望成才,有竞争和效益的观念,视野开阔,尊师重道,勤奋上进。然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新课改以来,当代青少年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实事求是地分析,以便今后更有效地做好青少年的思想工作。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学生思想教育是一门有自身规律性的科学。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结合时代要求和工作经验,我认为中学生思想教育应做好以下工作。采取适当的方法正确引导中学生。在中学生的思想教育中,首先通过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说服,教师的外因通过学生的内因改变,即我们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接受教育理念,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其次,采用目标激励的原则,设定崇高明确的目标,给那些涉世未深的中学生以信心和鼓励;再次,对学生的要求准确、合理、到位,不能含糊,让学生明白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最后,处理同一个问题,艺术语言容易被人理解,让人产生亲切感,不愉快时把忠告变成愉快时的忠告。因此,中学生思想教育要从学生能接受的角度考虑教师方法的运用。这样,我们不仅可以表达我们的建议,还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想法,工作效率更高。我们应该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新时期中学生的人格特征,由于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观念、信念的差异,使学生对事物有不同的主观意识,有目的地对外部行为环境作出反应。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基本需求、兴趣爱好处于较低水平,容易受到外部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形成病态心理。中学生思想教育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到因材施教,因时因地,而不是千篇一律,否则会影响教育效果。也要实事求是,不能粉饰太平,做表面文章。不能急于求成,不积小流成不了河;不积跬步,连千里之行都不会,这是真理。应该给学生反思的时间和改正错误的机会,因为他们毕竟是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有犯错的权利,这是由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和认识的局限性决定的。要求我们思想教育要讲道理,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脚下做起。不要因为小善而做,也不要因为小恶而做。培养学生健康完善的人格,本质上是培养对真知和完善人格的追求。因此,我在教学和生活中注重培养学生诚实、友善、进取的意志品质。在学习生活中,我关注学校和班级的每一次活动,每一次锻炼,每一次活动时间来教育学生。同时,深入学生内心,找出学生的不足,给予指导。尽量隐藏当今社会的不健康现象。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当前,我们要认真有效地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八荣八耻,教育中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严格要求和尊重学生并重。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是一种教育方法,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爱。尤其是那些我们平时认为是差生的学生,他们更渴望理解和尊重。显然,尊重和信任学生绝不是放任自流,必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如说;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要求的过程。榜样比语言更重要。言传身教就是对学生提出必要的要求,耐心细致的解释,表明自己有所为有所不为;以身作则就是树立榜样,示范教育者的作用,即教育者不仅要善于要求学生,而且要要求学生先做自己想做的事。他的正直,他的没有命令的行为,他的不当行为,他的不服从,他的正直,都说明了示范和树立榜样的重要性。只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当的工作方法,学生的思想教育就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用我们的爱,真诚和热情,去影响和教育每一个学生,对他们的人生负责。这是新时代对每一位教师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