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在线
其他水生动物:
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通过口排出体外。
软体动物:软体动物有壳保护(鱿鱼和章鱼是退化的壳,也是软体动物)。
甲壳类:体表有坚硬的指甲。
蚯蚓的生长环境和兔子的内部结构是P16。
空中飞行的动物:自然界中在空中飞行的动物出现在几亿年前。首先是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然后是脊椎动物中的鸟类和哺乳动物中的蝙蝠。它们都是陆生动物,适合飞行。
世界上有9000多种鸟类,654.38+0万多种昆虫。
鸟类适合飞行:鸟类全身长满羽毛,前肢变成翅膀,具有快速飞行的能力;车身有气囊;体温高且恒定。鸟类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征是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昆虫的特点:昆虫有三对脚,会爬行;有些昆虫的脚特化成跳脚,可以跳;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膀,会飞。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的器官——翅膀和脚生于胸部。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上的坚韧外壳,可以保护和支撑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昆虫的分类:昆虫的分类属于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节段组成;体表有外骨骼;脚和触角被分割成节肢动物)
两栖动物:两栖动物生活在两栖生活中,用肺呼吸,用皮肤辅助呼吸。这种动物被称为两栖动物。
动物运动:兔子的骨骼和关节模式图,肌肉与骨骼和关节的关系8在P29上。
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骨骼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骨骼本身不能运动。骨骼的运动依赖于骨骼肌的牵引。
运动需要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给,所以也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
动物行为:摄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也可以分为先天行为和学习行为。
社会行为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往往在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分工明确,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小组间的信息交流:P39上的8
生态平衡: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生态平衡。
动物和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反应器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可以节省建厂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动物与仿生学:科学家通过仔细观察和研究生物,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菌落:菌落相对较小,表面光滑或粘稠,或粗糙干燥。真菌菌落通常比细菌菌落大几到几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蓬松状、絮状或蛛网状,有时呈红色、棕色、绿色、黑色、黄色。
细菌的发现:荷兰人莱文·胡克做了200~300倍的显微镜观察老年人的牙垢,发现了细菌。
巴斯德用鹅颈瓶证明细菌是由先存细菌产生的。还发现了乳酸菌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巴氏杀菌和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来,他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个体非常小,大约6543.8+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有一粒小米粒那么大。细菌的形态只能用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菌在细胞核8上没有P60。
细菌的繁殖:细菌通过分裂繁殖。有些细菌在生长后期会收缩,细胞壁变厚,形成孢子。孢子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
真菌繁殖:真菌通过产生大量孢子来繁殖后代。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2.给动物、植物和人带来疾病。3.与动物和植物一起生活。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P70上的8
生物分类:分类是根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物种。
植物分类:8 P81。
生物分类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八年级以下的生物
植物繁殖:
有性生殖:它们开花、授粉、结果,并从果实的种子中繁殖后代。种子中的胚胎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而成的。
无性生殖:新的个体是由母体直接产生的,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嫁接:将一株植物的芽或枝嫁接到另一株植物上,这样两部分结合起来就能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
发育异常:在从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有很大的不同。这个发展过程叫做蜕变。
完全变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这个发育过程就是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这个发育过程就是不完全变态。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化和育雏。
基因控制生物特征:遗传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以及后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来实现的。
相对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
基因和染色体: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内有蛋白质和DNA。每个生物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是确定的。
生物体细胞(生殖细胞除外)和人类体细胞共有23对染色体。
1883年,比利时胚胎学家爱德华·凡·贝内登发现,马蛔虫的精子和染色体只有两对染色体中的两对。
通过精子或卵细胞转移基因
1858~1865奥地利孟德尔发现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902年,美国细胞学家迈克·朗发现男性细胞中有一对染色体不同于其他染色体,他称之为性染色体。
1905年,美国细胞学家威尔逊称男性性染色体为X和Y染色体,女性细胞中的同一对染色体是相同的,都是X染色体。
65438-0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了多种氨基酸。
生物进化的趋势: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
达尔文的自然学说:在自然界中,所有生物个体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才能在生存斗争中轻松生存,并将这些变异传递给下一代,而那些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很容易被淘汰。这样,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体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继续进化。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能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食物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等。
易感人群:对传染病缺乏免疫力并易受其影响的人群。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人体三道防线:1。皮肤和粘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
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后逐渐建立的获得性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出生后产生,只作用于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故称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
免疫的三个作用:1。消除体内老化、死亡和受损的细胞;2.抵抗抗原的入侵,预防疾病;3.监测、识别和消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免疫和计划免疫的危害:P78下8
处方药(RX):只能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购买,并遵医嘱服药。
非处方药(OTC):没有医生处方也可以买,按照说明书服药。
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的方法:8次P84
外部出血:可分为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
吸烟吸毒的危害:8 P95
7受访者:做你的好榜样-试用期级别1 4-22 22:13
让我评论一下> & gt相关内容
人教版初二生物复习大纲
急求初二下学期粤教版政治复习大纲,北师大历史复习。...
高二下学期历史(人教版);生物(人教版)、地理(人教版)和政治...
二年级生物复习大纲(北师大版)
初二下学期生物复习大纲!!在线等~ ~ ~急!!!急!...
关于高二生物复习大纲的更多问题& gt
查看同题:生物复习大纲,二年级生物
其他答案*** 1
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考试复习大纲
I .生活在水中的动物
1.已知的动物种类约有1.5万种,按有无脊椎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按生活环境可分为陆生动物、水生动物和空中动物。
2、最常见的水生动物是鱼类,此外,还有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等;2软体动物,如鱿鱼、章鱼;(3)甲壳类动物,如虾和蟹;④海豚(哺乳动物)、海龟(爬行动物)等水生动物。
3.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两个最重要的特点是:①能通过游泳获取食物,防御敌人。(2)能在水中呼吸。
4.四大鱼类是:鲱鱼、鲢鱼、草鱼和鳙鱼。
5.鱼是低等脊椎动物。
6.鱼的形状为纺锤形,作用是减少游泳阻力,适合游泳。鱼分为三部分:头、躯干和尾巴。
8.鱼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和尾鳍的左右摆动撞击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他鳍起辅助作用。鱼类运动时,背鳍、胸鳍、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类运动方向的作用。
9.鱼的感觉器官是侧线(感受水流,确定方向)。
10,鱼鳃呈鲜红色是因为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多而细,作用是大大增加与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液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2.水从鱼嘴流入鳃,再从鳃盖后沿(鳃孔)流出。当水流过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而二氧化碳则由鳃丝排入水中;因此,与通过口腔流入的水相比,通过鳃流出的水氧气含量较低,二氧化碳含量较高。
13,鱼的主要特点是:适合生活在_水中_;体表被子_ scale _用_腮_呼吸;通过尾巴的摆动和鳍的协调来游泳。
14.海葵、水母、珊瑚等动物结构简单。它们有嘴,但没有肛门。食物从口腔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腔排出。这些动物被称为腔肠动物。
15.软体动物,如贻贝、蛾子等依靠贝壳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鱿鱼和章鱼外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16,虾蟹体表有坚硬的指甲,称为甲壳类。
17.水中的各种生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到水环境的影响。它们种类的变化,数量的增减,都会影响人类的生活。
18.海马是鱼,鲸鱼、海豚和海豹是哺乳动物,龟和海龟是爬行动物。
二。蚯蚓,一种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
1,陆生动物的适应:①干燥气候...防止体内水分流失的结构,如长有角质鳞片或指甲的爬行动物,长有外骨骼的昆虫。②水缺乏浮力...支持身体和运动的器官...运动方式有很多种,如爬、走、跳、跑、爬等。,为了寻找食物和躲避敌人。(3)呼吸用气态氧...有能在空气中呼吸并位于体内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气管(蚯蚓除外,靠体壁呼吸)。(4)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迅速复杂...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及时应对多变的环境。
2.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能分泌粘液并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你可以根据襁褓附着在身体前端(襁褓也叫生殖带)来判断始末。
3.蚯蚓体分段的意义:可以使蚯蚓体灵活移动,容易转弯。
4.用手指触摸蚯蚓体节的腹部表面有粗糙感。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腹部表面有很多小突起是刚毛,刚毛的作用是辅助运动(固定;支持)
5.蚯蚓在潮湿土壤的深层打洞的原因:由于能为蚯蚓提供适宜的生活和生存环境及繁殖条件,一般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气态氧、食物和便于躲避敌人的栖息地。蚯蚓无法保持恒定的体温,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大的深层土壤中。
6.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为什么经常用浸过水的湿棉球擦拭蚯蚓的体表,以保持体表湿润?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而是依靠能分泌粘液并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
7.蚯蚓的生活环境:在有一定温度和湿度,温差变化不大,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中穴居。生活习性和饮食习惯:一般夜间不睡觉,以植物的枯叶、烂根等有机物为食。
8.大雨过后蚯蚓会爬到地上。原因: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挤走土壤中的空气,于是穴居蚯蚓被迫爬到地表呼吸。
9.蚯蚓的呼吸过程:蚯蚓的体壁上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的粘液中,再进入体壁上的毛细血管。体内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上的毛细血管从体表排出。
10.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节段组成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和水蛭。
三。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兔子
1.哺乳动物:胎生,哺乳(后代存活率高),体表多毛,体温恒定,如兔、大熊猫等。
2.温血动物:能够通过自我调节保持体温恒定,使体温不随外界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反之,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的动物是变温动物,如蛇、昆虫等。恒温的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
3.兔子:体表有毛(保温),用肺呼吸,心内四腔,体循环肺循环,体温恒定,门牙和臼齿,盲肠发达(在细菌的作用下,有助于植物纤维的消化),大脑发达,四肢灵活。
4.跳跃是兔子的主要运动形式(背部比前腿长,肌肉发达)。
5、兔子的食性:植物(草)。兔子的身体分为四部分:头、躯干、丝和尾巴。
6.兔子的牙齿分为门牙和臼齿。门牙像凿子,适合切割食物,臼齿咀嚼面宽,适合磨碎食物。兔子盲肠发达,适合兔子吃植物的习性。狼、虎等哺乳动物也有锋利的犬齿,用于撕扯食物(也用于攻击和捕食)。
6.横膈膜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
7.充足的食物、水和住所是陆生动物生存的基本环境条件。
8.兔子的内部结构与人类相似,说明人和兔子在分类地位上比较接近,都属于哺乳动物,但人的盲肠已经退化,因为人是杂食性的。
四、飞行动物——家鸽
1.在空中飞行的动物包括昆虫、蝙蝠和鸟类。
2.世界上有9000多种鸟类。除了鸵鸟、企鹅等少数鸟类,大部分都擅长飞行。飞行扩大了鸟类的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殖后代。
3.鸟类适合飞行:①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空气阻力);②体表覆盖有羽毛;前肢变成翅膀;③胸部有高耸的龙骨状突起;长骨是空心的(充满空气);④胸肌发达;⑤饭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对粪便的消化、吸收和排除都非常迅速。⑥心脏有四个腔室,心跳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输送营养和氧气的能力强。⑦有发达的安全气囊,不仅能减肥,还能与肺部形成独特的双呼吸。8喙短,口中无齿,无膀胱,直肠短,大小便排泄及时,右侧卵巢和输卵管退化(这些都是为了减肥,适合飞行)。
总之,鸟类是一种体表有羽毛,前肢变成翅膀,有快速飞行的能力,内部有气囊,体温高且恒定的动物。
4.翅膀是鸟类的飞行器官。安全气囊帮助肺部呼吸。
5.鸟类的羽毛分为正常羽毛(主要用于飞行)和绒毛(主要用于保暖)。
6.鸽子嘴里没有牙齿,食物不经咀嚼就通过咽和食道进入作物。-进入肌肉发达的胃(用沙子和鹅卵石研磨食物)。
五、飞行动物——昆虫
1.昆虫是种类最多的动物,超过1万种。它们也是唯一会飞的无脊椎动物,所以是分布最广的动物。
2.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三对脚,两对翅膀。蜘蛛、蜈蚣、虾蟹都不是昆虫,但都是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特点是:身体由许多节段组成,表面有外骨骼、脚和触须。
3.昆虫的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外壳,可以保护和支撑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2.两栖类:幼虫生活在水中,通过鳃呼吸,通过变态发育成成虫,两栖生活,通过肺呼吸,用皮肤辅助呼吸。代表动物:青蛙和蟾蜍。
六、动物的运动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头是由多块骨头组成的。
2.骨骼肌包括中间厚的腹部和两端薄的肌腱(乳白色)。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的骨头上。骨骼肌具有神经刺激后收缩的特性。
3.骨骼肌只能收缩和牵拉骨头,而不能推开骨头,所以至少有两组肌肉与骨头相连,它们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尤其是伸肘和屈肘: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放松,伸肘时则相反。
4.双比自然下垂,肱二头肌放松,肱三头肌放松;双手垂直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收缩。
5.体育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和保护。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骼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叫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可见,人体要完成一个动作必须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骼、骨骼肌和关节的参与,以及多组肌肉的协调。
6.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关系:骨骼肌收缩,影响附着其上的骨骼,绕关节运动,所以身体运动。
7、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下,并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 * *的配合下完成运动(能量来源于有机物的分解)。发达的运动能力有利于捕食和躲避敌人,从而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8.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征是:关节囊和关节囊内外的韧带。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征是关节面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关节囊内表面可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关节面间的摩擦,缓冲运动时的振动。
9.脱位:关节头滑出关节窝。(由于运动或体力劳动,由于用力过猛或意外摔倒。)
六、动物行为
1.根据行为的不同,动物行为可分为攻击行为、摄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根据习得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先天行为和学习行为。
2.先天行为是指动物与生俱来的行为,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是维持最基本生存所必需的,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筑巢等。学习行为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从生活经验和学习中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对生存的意义也就越大。
2.社会行为:动物群居的行为,群体中不同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注:并不是所有生活在营地的动物都有群居行为,比如蝗虫。)
3.大多数社会行为具有以下特点:①群体内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③有的甚至形成层级。
4.沟通(Communication):群体中的某个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收到该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换信息,包括动作、声音、气味等等。
5.使用提取的或合成的性信息素作为引诱剂可以诱捕和杀死农业害虫;在农田间投放一定量的性信息素,干扰雌雄间的交流,使雄性无法判断雌性的位置,无法交配,也能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即:(1)制作昆虫性信息素诱杀昆虫;(2)制造干扰,使昆虫不能识别同类昆虫的性信息素。
6、
七、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①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授粉和传播种子。
2.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始终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被称为生态平衡。
2.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任何一个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正是因为有了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存在,各种生物和环境才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3.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可以吃,可以药用,可以被人类观赏,这与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学密切相关。
4.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作为“生产车间”,生产一些人类需要的物质。这个生物体或生物体的一个器官就是生物反应器。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腺生物反应器”。其意义在于:生产成本低,效率高,设备简单,产品效果明显,行业减少。
5.污染等。
6.仿生学: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
6.常见的仿生例子:宇航员穿的“抗荷服”,电致发光,雷达,薄壳建筑,智能机器人。
八、实验探索
1,仔细观察蝗虫的胸腹。你可以发现左右两边有一排排列整齐的小孔,这就是瓣膜。瓣膜与蝗虫体内的气管相连,瓣膜是气体进入蝗虫体内的门户。请参考给出的。
一.细菌和真菌
7.菌落: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细菌菌落特征:表面小而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白色;
真菌菌落特征:大,蓬松,絮状蛛网状,有红、绿、黄、棕、黑等颜色。
8.细菌和真菌的培养方法:①培养基的制备②高温灭菌③接种④恒温培养。
9.培养基:含有营养物质的有机物。
10.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营养物质)、一定的生存空间等。另外,有的是有氧,有的是无氧(即有氧时生命活动受到抑制)。除少数细菌外,它们不能自行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即异养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