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孝泉中学的教育改革与科学研究

2002年,旌阳区被确定为四川省首批新课程改革实验区。作为旌阳区教育局直属学校,学校紧紧抓住这一机遇,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发展理念,采取有效措施,结合学校实际,建立了“以科研促教研,以教改促课改”的机制。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和实验,已经形成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课程改革成果。

全员参与、全程监控、全面管理

(1)建立全员参与机制。

(2)建立全程监控机制。

(3)建立综合管理机制。

积极探索中学教师培训的途径和模式。

学校充分认识到广大中小学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主力军,做好新课程教师的培训对于新课程实验的推广至关重要。2002年6月5438+10月,我校申报并承担了旌阳区区域课程改革实验子项目“中学教师培养模式”。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验,初步探索出了优势培训、校本培训和教师自我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牵头成立了孝泉区联合教研组,通过青年优质课竞赛组织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实施青年教师“135工程”(一年合格,三年成熟,五年成为骨干)。

积极开展新课程评价研究和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学校努力构建一系列与新课程体系相适应的评价机制、激励和约束机制,构建新的评价和考试体系,以充分发挥其正确的导向作用,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2002年申报并承担了旌阳区区域课改实验子课题《初中语文新教材课堂评价标准研究》,根据新课标教材的七大特点,修订完善了初中语文新教材课堂评价标准细则。修订后的评价标准更加注重对学生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的评价,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成立了“中学化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研究”课题组,探索和改革学生的学习模式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

开展联合教研,开发校本课程

学校充分重视学校所处环境的地理和人文优势,积极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的德育校本课程。为此专门牵头成立了孝泉区联合教研组进行校本教研,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已获得“旌阳区中学区域校本教研(孝泉区)龙头学校”、“2005年中学区域校本教研(孝泉区)先进单位”等称号。还承担了市级教育科研项目“初中生意志品质培养研究”。经过四年的研究,该课题已有结论,并获得德阳市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以斯基贝克提出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情境模型为基础,结合我校实际,充分挖掘孝泉本土文化资源,利用中国德孝古镇的社区资源优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德育校本课程。在我们的校本课程中,主要有三个方面。

1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542孝”模式。

2.形成了培养初中生意志品质的“五步法”。

3精“要孝顺。”本文从德兴学校的德育理念出发,总结出“孝为德之本,爱为立人之本”的特色思想,为我校的德育工作找到了着力点,指明了方向。

结合远程教育的课程改革

在教育部大力支持农村教育发展的利好政策下,我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多媒体网络教室和卫星远程教育接收教室,将远程教育引入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缩小了与教育发达地区的教学差距。现在每周至少要上40节远程教育课,学生们受益了,课程改革也落实了。

结合社会实践和学习实践进行课程改革

在市、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校于2007级开设了综合实践课程,并与徐晃职业学校联手,聘请其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培训,并定期进行实习操作。这样既充分体现了新课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精神,又符合我校作为农村高中的客观实际。为做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改革,我校成立了农村高中生职业准备教育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