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办公网络软硬件平台和日常维护需要哪些计算机知识!
我给你做个参考!可以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1.建设教育城域网:教育大县向教育强县转变的必然选择。苍南县位于浙江省最南端。始建于1981,是“温州模式”的主要发源地,总面积1261km2,总人口1.23万。全县有中小学252所,幼儿园216所,教师1.2万人,学生24万人。65438至0997年,该县通过省政府“两基”验收,普及实验教学,“两机一景”进课堂,电化教材得到大力推广,教育网络建设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也得到了发展。但是,我县成立时间短,教育摊子大,基础薄弱,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信息化建设更加滞后。1999年制定的《苍南县教育发展规划1999-2010》提出了2007年力争成为教育强县,201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我们认为,要实现苍南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不能解决苍南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所有矛盾和问题,而要努力寻找突破口。在当今信息时代,我们只有更多地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充分辐射和享受教育教学资源,才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在资源享用成为现实的今天,我们设想应该聚集一些财力,教育、金融、电信等相关部门共同合作,设置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设施。教师办公室和学生教室配备电脑和多媒体设备,所有电脑和多媒体设备通过光缆或ADSL接入互联网,实现校校通、班班通,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构建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现代教育体系,推进办学形式、教学模式、学习方式改革,让更多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享受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从而有效解决教育均衡问题,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县的苍南中学、龙岗一中、苍南职业中专等学校率先规划建设了校园网。然而,我们很快发现,单一校园网的功能是非常有限的。原教育部副部长禹卫曾指出,单一的校园网就像一个“信息孤岛”,难以发挥作用。需要将各个岛屿连接起来,形成城域网,更好地发挥沟通和享受的作用。而且据测算,建设一个教育城域网的资金投入比每个学校建设一个校园网要少近50%。基于以上原因,我们经过多方调研和详细论证,从2001开始规划建设教育城域网,以更经济、便捷的方式实现全县中小学“校校通”工程,从整体上促进和提高全县教育信息化水平。2.以数据为中心的模式:教育城域网建设的模式选择在教育城域网规划建设的前期,我们对现有的三种网络建设模式:蜂窝、集中-分布式、以数据为中心的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它们的优缺点如下表所示。通过比较,我们认为数据中心建设模式更适合我县学校数量多、学校建设资金短缺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网络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选择该模式进行城域网建设。具体实施以县教育网络中心平台建设为切入点。先建设一个区域骨干城域网,再逐步建立各个学校的局域网。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自建校园网,条件差的学校只需要联网,其他应用系统集中在县教育网络中心。这样,以县教育网络中心为核心,以教育局内网和学校网络基础设施为基本节点,在苍南电信IP宽带网上构建覆盖全县教育系统的虚拟专网,与互联网和温州教育网互联,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满足我县教育管理、教学应用和远程教育的需求。网络拓扑如下图所示。县教育网络中心是全县集网络管理中心、教育管理中心、教育教学中心、教育资源中心、教师培训中心于一体的数据中心和应用平台。这种建网模式大大降低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技术门槛:教育局只需购买一套软件系统,为每所学校开设不同的账户提供服务,节省了学校的一次性投入;学校不需要雇佣专门的人员来维护这些软硬件系统,节省了日常维护成本;教育局可以统一管理学校的各种数据,提高了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更便于统计。此外,根据各学校的规模和原有的信息基础设施,确定了多层次学校硬件环境建设的类型,分批进行建设。一类学校指43所建有校园局域网或机房的学校;二类学校指拥有多媒体教室或至少一套多媒体光盘播放设备的学校,159所;第三类学校是指50所没有多媒体计算机或多媒体CD播放器的学校。县教育信息中心对学校信息化建设从前期规划到投入使用的全过程进行跟踪指导,帮助制定计划、安排预算、调试设备等。,并通过软件实时监控学校网络的运行状态,保证学校网络的正常运行。三。整合力量:教育城域网建设行动策略在网络建设过程中,我们立足县域经济发展、教育发展现状和趋势、学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困难,充分挖掘和发挥政府、媒体、企事业单位、家长的优势,整合力量,稳步推进县域教育城域网建设。策略之一:行政推动,加快建设进程。县域教育城域网的建设需要县域中小学的参与。因此,县教育局多次召开学校校长及相关人员会议,部署教育信息化工作,制定了《苍南县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十五”规划及发展目标》、《关于加快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通知》、《苍南县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及应用水平评估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策略之二:媒体宣传,优化建设氛围。依托《温州日报》、《今日苍南》、《苍南新闻网》、《苍南教育网》等报纸和网络媒体,积极宣传我县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反映农村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和进展,以引起社会各界对我县教育改革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注和支持。《温州日报》曾说,“我们太需要电脑了!本文报道了我县部分农村学校因经费不足,无力建设机房和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情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第三种策略:自筹与补贴相结合,筹集建设资金。我们县的大多数学校都缺少办学经费。学校主要通过节省办公经费和家长捐款来筹集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这对于一些农村山区学校来说相当困难。我们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扶贫补贴。比如农村薄弱学校建机房,省教育厅补助654.38+0万元,县人民教育基金会补助5万元,其余6万元由乡镇和学校自行解决。这种自筹资金和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已有50多所困难学校成功建设了机房。第四个策略:社会参与,拓宽建设渠道。与县电信局签订了《建设苍南教育信息网合作协议》,租用电信光纤,大大降低了学校的上网成本。此外,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争取家长、企事业单位的支持。一些企业还向学校慷慨捐赠了电脑和多媒体设备。比如前段时间温州报业集团给云岩中学捐赠了29台电脑,建了一个机房,为学校解决了燃眉之急。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拓宽了我县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渠道。第五个策略:应用先行者,引发建设热潮。教育城域网的建设周期比较长。本着“建设、应用、提高”的原则,大力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研究,通过全县教研活动、教师下乡、网络直播、全县12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信息技术特色活动等方式推广先进经验。同时,积极开展论文、案例、课件、优秀教育网站评选和中小学生信息技术作品制作现场竞赛,开通苍南教育研究网、苍南智科网等网站平台,积极尝试应用网络开展教研活动,激发全县师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 从而逐步提高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进一步推动教育城域网的建设。 经过四年多的建设,我县教育城域网初具规模,联网的学校和计算机逐年增加。目前,已有110所学校联网,全县基本实现了中小学“校校通”、教育系统“一张网”、办公“一桌通”。网络中心建有苍南教育信息网、苍南教育研究网、苍南知客网、苍南德育网等网站平台,采用一站式登录。全县每个师生都有一个用户名,一旦登录教育网,就可以* * *享受网络中的所有资源和管理信息。同时,随着网络的建设,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而深入的应用,一支金字塔结构(专业技术人员“有技能”、教育管理人员“有知识”、学科教师“有能力”)的信息化骨干教师队伍正在逐步形成。但后续资金投入不足,减缓了我县教育城域网的建设,校际间发展不平衡。现代教育技术和设备绝大多数集中在灵溪、龙岗等经济发达的乡镇,大量农村学校,尤其是贫困乡镇的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和设备还很薄弱,造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此外,资源的匮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育城域网的教学功能。产业化运营是教育城域网可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我们今后思考的重点问题。参考资料:[1]田琛,区剑锋。数据中心模式为城域网建设注入可持续发展新理念[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6)。[2]李少伟。教育城域网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思考[DB/OL]。/~ j 4011/徐迟。医生。*本文是教育部十五计划重点课题,即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实现区域教育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