垛石镇地名的由来
多石镇的原名是多石桥,这个名字的由来与位于图海河上的多石桥的名字有关。图海是古代济阳的三大河流之一。发源于聊城运河东岸龙湾闸滚水坝流出的水,流经博平、高唐、茌平、禹城、淇河,从临沂峡口进入济阳县,在商河县出南河头,过境全长45华里。垛石桥位于今天垛石镇政府驻地附近的图海河上。石桥始建于何时无从考证据史籍总述,此桥至少存在于400年前,又称杜家水桥,由石块堆砌而成,后有土坝。它是古代赵岩地区通往山东东部沿海地区的交通要道。济南、青州、邓州(今蓬莱)、莱州等胶东沿海地区的车辆每天都在马不停蹄地行驶,章丘地区出产的粮食通过这座桥运往德州。那时候的桥是“雁栖要道,庆忌登临关客,车来车往之人。”在章丘常山县德州仓库走失的,就要经过这座桥。“明朝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图海河一场洪水冲走了大桥,造成交通堵塞。县长侯家成组织筹集人、财、物。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该镇重修了破旧且逐渐坍塌的桥梁。
雍正十二年(1734),西桥建成填石北桥,高1.4,宽1.6,10孔,全长16。北桥离西桥只有半英里远。19后,乾隆十八年(1753),西桥被河水淹没,土坝被冲走,桥塌。镇上的人又商议重建事宜,并请、月氏、杜负责组织相关事宜。经过三个人的精心策划,我们组织了银、石、木、灰、砖和劳力的捐赠。第二年春天,重建了这座桥,把原来容易被冲走的土坝改造成了7空石桥。八年后,乾隆二十六、七年(1761-1762),图海河水再次上涨,泛滥成灾,导致西、北桥坍塌。济南知府王守贞亲临此桥视察河道。当他看到这种情况时,他指示知县胡德林组织重建这两座桥,并要求将这两座桥加宽并加高。于是,知县按照王头领的要求,组织人力物力,监督施工。这两座桥花了几个月才如期完工。西桥高2.2英尺,比原桥高65,438+0英尺,宽65,438+0.7英尺,比原桥宽8英尺,全长20孔28.6英尺,比原桥空5,高65,438+04.6英尺。北桥高度为1.7英尺,比原桥高2英尺,即每个洞比原高2英尺。这两座桥的建设,虽然“几万工人,几千块钱”,但保证了水的畅通和交通的便利。我们今天看到的图海河上的桥,都是建国后1956-1958图海河拓宽后新建的,1965-1980改建的钢筋混凝土排桥,没有过去“填石”的成分。它已经并将继续在加强对外交通、振兴地方经济、促进县域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