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我记忆中的老凤祥
城墙西北角叫“凤头”,凤凰塔就建在上面。里面挂着一口大钟,钟声悠远,是凤翔八景之一——萧中凤凰台。凤凰楼下有三股泉水汩汩而上,清澈甘甜,被称为“凤凰泉”。60年代末从哈尔滨迁来的关中工具厂,在凤凰楼原址建了一座水塔,生活和生产用水取自凤凰泉。东湖门外有一座小石桥,名为“凤味桥”,桥下流水潺潺。我花了一点时间才意识到,凤翔城是凤凰展翅飞翔的形状。不然怎么会叫“凤头”“凤尾桥”,怎么会有凤翔这个县名的由来?
在城墙的东、西、南、北门上,有一个瓮,瓮上有城楼和瞭望塔,门上的钉帽有碗那么大。1000多年后,到了20世纪50年代,城墙破损,覆盖城墙的大砖脱落。城里的居民用从城墙上掉下来的大砖来铺院子,修厕所。
▲卖麻绳的
城墙下护城河的水来自凤凰泉,溪水日夜不停。有的地方能听到哗哗的水声,还有女人在那里洗衣服。经常跟着洗衣服的妈妈去护城河玩。西南角的小南门南壕(石丰以南)和西壕(城墙遗址公园)是游泳的好地方,水深两米多,宽七八米,长三四十米。有时候人们会在夏天淹死。我见过一个高个子淹死了,被捞出来放到岸上。南浩的风景像南方,水很浅。小娃娃经常在那里玩水。所有的游泳姿势都是在那里从“狗刨”学来的,后来还参加了职工游泳比赛。南浩有大面积的水草,荷叶,浮萍,还有一种形状像剪刀的草,我们拿在手里玩。浮萍上有小青蛙。晚上,东街上可以听到南护城河里的蛙声。有水蛇,有甲鱼,有鱼虾。我见过有人网住一条一英尺多长的鱼。我们经常用漏勺捞虾,回家就用铁勺滴点油,撒点盐炒着吃。我贪得无厌,不值钱,香得发抖。当年去江浙水乡旅游,看到江南的风光,想起几十年前的家乡也是这样。
这座城市里有许多古老的建筑。西街法院门口有一个高高的木牌楼,上面写着“三中”四个字。那时候我还小,不懂它的意思。北街有一座建筑,巍峨壮观,一个八角飞起,上书“八角开元寺”。年长的人至今称那个地方为“八角庙”。武装部门口、东关印刷厂、军仓巷、马神庙巷、枣业庙巷、药王洞、太白巷、大观庙巷等古建筑较多。当时东街是石板铺的,店铺很多,热闹繁华。街上茶馆很多,最大的在大十字街南口,里面全是老人,抽着烟,喝着烧开的茶,说三道四,乌烟瘴气。偶尔也看到从农村进城的清朝老兵,背上扎着辫子,背着钱包。一壶茶一毛钱,喝完可以续杯。每天下午都有说书人。我只跟过我爷爷一两次。1966串联去成都,看到成都茶馆和凤翔茶馆很像。
凤翔,距今先秦327年,距今2695年,一直是陕西、山西、河南、甘肃、宁夏、四川五省的物资集散地。明清以来形成了四街三十二巷,以西关、东街为“十里长街”,商业门类齐全,店铺鳞次栉比,商人众多,经济贸易发达,南北人流密集。凤翔市、东莞富人多,有许多西府建筑风格独特的豪华院落。只有我知道马神庙巷的贾加、贾政、冯佳,当铺巷的方嘉,千福巷的李甲,航司巷的陈嘉、贾政、孙嘉、周嘉。到了清朝中期,东莞因为交通便利,比城市还繁华。县志:“城东城关街长十余里,巨商大家居其中,乃一县之精华。”所以东莞有更多建筑风格独特的四合院。前几年在山西参观乔家大院、王家大院、曹家大院的时候,跟同事说,老家的大院不比这里几十年前差。
▲买个石镜。
西湖在西府很有名。但在六七十年代,亭台楼阁一片废墟。湖边几个人抱不到一起的左公刘,是清代左路过凤翔休息时种下的。这棵树又干又烂。浅湖被绿藻覆盖,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亭台楼阁的柱子上刻着“某某来此一游”的刀痕,称东湖为误称。70年代以前,唐朝的城墙还在,凤凰泉水在城墙下汩汩流淌。看着苏婷南部的水车,水车在转动。那时候还没有别墅,东湖的面积大概是现在的五分之三。郭健的《重建东湖》一书和记录林则徐60年代+0920年代路过凤翔的石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座1000多年的古园破败不堪,但骨架未倒,魅力犹存!西域亭风雨飘摇,徐灵台风雨飘摇,牌匾上的油漆脱落,但字迹依稀可见。长大后读古文《关雎》,看到苏轼的《Xi玉亭记》、《徐灵太极》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王波王腾亭序》、《杜牧阿房宫赋》、《范仲淹的《杨玉娥娄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名著并列。
每次游览东湖,我都会想起一个叫李万德的寿星。他在县文化馆工作了几十年,学识和书法都不错。他是一个有思想、有知识的文化人。上世纪80年代,他受政府之命主持了东湖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重建工程,重建了西域亭、徐灵台、君子堂、苏公庙、山门牌楼等30余座亭台楼阁,以及新开放的南湖和别墅。他奔走宣传苏轼研究,参与制作了多部《苏轼在凤翔》研究成果,并在凤翔召开了全国苏轼学术研讨会。一个外地人为了凤翔的文化事业,用了一辈子!然而,李万德不到70岁就死在了东湖的宿舍里。
▲卖泥塑
1966以前,凤翔城有三所小学,三所中学,还有一所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师范学校,教育发达。当时城里有很多寺庙、庙宇、道观、教堂。西街的天主教堂和福音教堂都比现在大。新中国成立前,有一批神职人员,都是英国人、意大利人和其他中国人。1966阶级斗争教育展,两个教堂陈列了大量外国神职人员的宗教用品和生活用品,我都参观过。
老家的人不叫我奶奶姥姥,叫我奶奶。我老婆经常给我们讲故事,大部分都和新中国成立前的凤翔有关。我听我奶奶说过:民国十八年(1929),人饿死了,十间屋子空着,树皮被啃光了,人吃人;日本飞机轰炸凤翔几十次,把人的腿炸到路后面的树上;军阀郭健一次杀了五十多个乞丐;军阀土匪盗走凤翔墓,到宝鸡斗鸡台盗墓。土匪抢劫了我家,全家人都躲在地道里。强盗们把我的看门奶奶绑在一棵树上,放火烧她。民国九年(1920)地震,墙倒屋塌。凤翔解放时,彭住在西街教堂。等一下。每次老婆说完这个都会说:现在还是个好社会,没有土匪,不用躲日本飞机!
▲场头
今天在唐城墙遗址公园的路段,因为城角上方有一个测木塔,加上护城河沟太深太宽,架子路不好走,所以没人去。凤翔师范学校因为校墙修建较早,得以幸存。城西北角因1967年关中工具厂征地而保留,1968年在原凤凰楼基座上建水塔。这三段加起来有几百米。凤翔城墙建于唐朝,比Xi安的明城墙高一尺五寸,易守难攻。这个被历史学家称为“卧牛”的古代军事工程,巍然屹立了一千多年,却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销声匿迹!
矗立在北街入口的八角开元寺被毁,为1967。那是最不理智最疯狂的一年。开元寺建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它是一座木结构建筑,设计独特,工艺精湛。这座寺庙以王维和吴道子的画而闻名。苏轼有诗:“何处访吴画,普门开元?”。开元有个东塔,擦的时候留下手印。"
摩卡,即王维(701—761),山西运城人,生于唐朝。学佛道学的王维,精通诗、书、画、乐,字画尤为精彩。后人推崇他为南宗山水画始祖。苏轼评价他说:“味如神韵之诗,有图在其中;看画,画中有诗。”
吴道子(约680-759),字道玄,河南禹州人。唐代著名画家,他的绘画史被奉为圣贤。擅长壁画创作,曾被召入宫廷。吴道子的绘画风格,自唐代、宋元以来,一直被许多画家模仿和借鉴。
▲凤翔东湖西域馆
富门基位于凤翔东关印刷厂和太白巷之间。印刷厂所在的地方现在是一个超市。福蒙寺,建于唐代,是唐、宋、元时期关中地区著名的寺庙。金大鼎六岁,明郑德八岁,大规模修复。自清朝以来,屡战屡起。民国初年,还挂着“富门寺”的金匾。废墟中仍有后堂遗迹,院中有两块石碑。
凤翔60岁以上的人应该都见过北街的八角开元寺。关中地区唐代古建筑遗存较少,Xi安境内仅有大雁塔和小雁塔。凤翔八角开元寺建于唐代开元年间,是凤翔古城的历史文化地标。历经十几个朝代的政权更迭和几代凤翔人的保护,巍然屹立了1200多年,不是毁于战乱或地震,而是1967年以当代“革命”之名的人祸,令人心碎!
1991年,陕西省公布凤翔为全省首批唯一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当时我认为,中国永州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先秦前都和苏轼的早期为官,是批准凤翔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依据。确定一个著名城市的目的是让后代保存和继承物质和文化遗产,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并刺激旅游业。但流失的物质文化遗产只能阅读和口述,看不见,摸不着。普通游客多可惜啊!在山西平遥古城,湖南凤凰古城,云南丽江古城游玩的时候,我觉得两千多年前的古永州,唐代修建的凤翔古城,如果保存下来,不会比这些地方差!我想到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为什么那些古城可以作为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下来?而历史更悠久、文化更灿烂的凤翔古城为什么会被“杀死”?那个时代,那个世代,为自己家乡的辉煌历史,为自己的祖先和后代感到羞耻!
▲凤翔老城墙
有一次去Xi安土车巷拜访朋友,朋友80多岁的老母亲问我老家在哪里,我说凤翔。老人甚至说:“凤翔有一座灵山,游遍天下。不去灵山也没用!”我告诉老人:灵山寺在60年代被毁了,雕像被砸了,寺庙被拆了。后来县里在那里建了一个农校,农校撤并后又建了一个电视转播台。这几年政策不错,香客布施,社会集资。甘肃、山西、河南、宁夏的人也烧过香,很有名。你应该经常去看看,让你的愿望成真!
又一次,在同事家,他妈得知我是凤翔人,说了一句同样的话:“走遍天下不去灵山也没用!”我很惊讶,我的家乡灵山在Xi安的老人们眼中是如此神圣!孝顺的同事换了几十张一元面值的钱,带着母亲开车去灵山拜佛。老太太每次在正殿磕头,都是趁儿子不备孝敬,舍不得花一百块钱塞进功德箱。然后他说:“我没有把你的兄弟们建在庙里当主任、厂长、教授!”"我的同事对我说:"你看,我的教授是我老母亲在寺庙里教的。“逗我笑了!
前面那位朋友的老母亲去世时,没能完成在灵山拜佛的心愿,提起来就哭。太可惜了!
▲编织蒸笼
我的家乡观念很重。从家里来的游客受到热情接待,他们尽力寻求帮助。听到本地口音,他们会主动搭讪,但有时会稍有不快。听说老家人开饭店卖面团和肉末面,去捧场,但就是不承认自己是凤翔人,说自己是岐山人。学校前面有一家豆腐豆花馆,老板用普通话说着醋,说自己是宝鸡人。我说凤翔人不害臊!豆花泡馍只有凤翔才正宗!
有人问我哪里人,我说凤翔。对方说,我知道,我知道,在秦岭,我坐火车去成都的时候路过你们县,那是个很美的山城。还有人说,我去过你们县的法门寺!一个乡党委的朋友说他遇到过这种尴尬,后来又说他老家是西凤酒那个县的。我说:“可怜!目前包括名酒在内的产品的传播策略都是淡化原产地。茅台、汾酒、剑南春产于哪个县?有几个人能说出来?”虽然这些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说明我家乡的知名度还是比较尴尬的。
名气是靠软硬实力和传播策略来实现的。我用报纸评论让学生对省内四家报纸在县内的出现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论是家乡的出现频率处于下端。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原因。凤翔的“湘”在当地读作“羌”,标准读音应该是“xiáng”。书面注音与当地发音不一致,学生发音与成人发音不一致,当地发音与外国人发音不一致,广播电视发音与日常口语发音不一致,形成交流中的“噪音干扰”。还有很多凤翔本地人不小心把凤翔写成了凤翔,甚至凤翔,影响了凤翔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有效传播。
▲逛庙会
我的家乡这几年变化真的很大。高楼多了,带电梯的百货多了,公园多了,车多了,时尚的人多了,现代都市的感觉。我关注全省GDP排名。凤翔一直在经济十强县,大部分时间排第十一或第十二;大东湖、大岭山、大永城遗址的建设堪称大手笔,西区的发展蓝图更是令人期待!去年在网上看到一张张家祥的现代、唯美、大气的图片,然后在宝坻高铁站看到了同样的大海报。回去后,找不到地图了。我问人家那是电脑生成的西区规划ps图。虽然有点搞笑,但我也看到了家乡渴望改变,渴望富裕,渴望与时代潮流接轨。
离开家乡四十多年后,怀旧之情时常涌上心头。每次回家都有一些小小的冲动,打算吃面皮、豆花、转街、遇熟人、寻回忆、寻乡愁;但回国后,我感到莫名的孤独。大街小巷很难遇到熟人,年轻人也不认识。在你家门前走一走,附近的新住户都会奇怪地看着你。有点像何张之的“老老少少,背井离乡,乡音未改”小孩子遇到陌生人,会微笑着问客人是哪里人。
凤翔是我出生长大的家乡!无论市管县还是县改区,我始终以“凤翔”为籍贯,我以身为凤翔人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