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和认识中学数学教学目的中的基本要求
一,明确数学教学的目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现行的初中数学教学目的明确提出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必须明确教学目的,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我们必须全面深刻地把握数学教学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不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
(1)激发学习动机,即激发学生内在的心理机制,调动学生一切心理活动的积极性。首先,随着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其次,借助我国在数学领域的突出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习动力。第三,发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生动活泼、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还可以用生动、贴近学生、幽默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师还可以安排严谨生动的教学结构,形成温馨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快乐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锻炼学习意志。心理学家认为:“意志是在克服困难中表现出来的,也是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中发展起来的。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的‘磨刀石’。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适当难度的习题,让他们在独立思考中独立解决问题做出一些努力(但难度一定要适当,因为太难挫伤学生的信心,太容易锻炼学生的意志)。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二、反复训练,持之以恒;第三,以身作则,激发意识;第四,评价表扬,鼓励发展;第五,建立学习规章制度并严格管理;第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如建设校风、学风、教风、班风。
第二,搞好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只重视师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的萎缩。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太死;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形成了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课”,学生“听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违背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长此以往,学生更加依赖学习,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厌学,普遍降低学习效率。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活跃思维、精彩的课堂开场往往能给学生带来一种全新的、亲密的感觉,不仅能使学生迅速从抑制变为兴奋,还能使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因此,创设学生学习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从“好奇心”转变为强烈的求知欲,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尽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比如在讲初二几何中的“平行线平分线段定理”时,我给学生看了一根长1米的1竹竿,问“同学们,你们能不经标定,把这根竹竿快速分成五份吗?”这样就创设了探究问题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对问题进行实践探究活动。这节课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索。
教学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他们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知识。比如在讲授“轴对称图形”时,展示松树、衣服、蝴蝶、双喜等图形,让学生讨论这些图形的性质。经过讨论,学生们得出结论:这些图形都是沿直线对折的;左右对称,这些图形的两边刚好可以重叠...".学生们自己提出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在学习“轴对称图形”后,学生可以提出生活中有关“轴对称图形”的问题(如数字、字母、汉字、人体、教师中的物体等。)成双成对。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直觉、数据处理等思维过程。
(3)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为了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应改变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由原来的单一班级授课制转变为自制的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事学习活动,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以小组的成绩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评价标准。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合理分组。为了促进学生在小组中的合作学习,应该把整个班级分成小组。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因素。总的来说,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保证每个小组都能在相近的水平上开展合作学习。其次,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发起的,教师不是合作中的一方。这种“外部主动性”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对目标的理解尤为重要。只有了解合作目标的意义,合作才能顺利进行。因此,在教学中,每次合作学习时,教师一般都要明确提出合作的目标和要求。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自主探索,敢于挑战课本和老师。如果学生能对自己每节课所学的内容多问几个问题,甚至对一些概念、定理、公式提出独特的看法,新的想法就会不断涌现,久而久之就会逐渐树立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中,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靠教师多年的实践,在教学中得到检验和提高。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摸索出了一些方法:①系统讲解基础知识;(2)关键知识不断重复强化;③适当控制教学时间。这三点有其内在联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基本出发点是解决学生难以理解和容易遗忘的问题。
(3)我们需要了解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真相,如“新课程教学模式”、“教学特点”、“教学建议”等,可以阅读《新课程教师学科培训》系列。但是,现在老师面对的这些学生,大部分都学不会数学,或者根本找不到数学的门。所以我们还不知道教师急需的新课程该怎么教,因为这些培训系列中没有关于新课程教学法的内容,让教师感到很困惑。
为了探索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方法,我和同事们在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采用了“边学边练边总结”的方法,逐渐发现初中数学新课程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引导式发现方法
教师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将教材逐一划分为发现过程,然后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基础知识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主动研究问题、总结规律,从而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我在八年级《三角形同余》第一册教“角定理”的时候就尝试过用这种方法。学生因为有了之前的基础,对三角形的同余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所以我提前画了几组同余三角形,让学生自己测量角的大小或者边的长度,分组,让他们观察比较,思考讨论,到重点的时候进行指导和引导,让他们在我的指导下研究问题,总结规律,从而一步步得出“角定理”。
引导发现法的特点是重视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智力,特别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看到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东西,可以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但是,采用这种方法需要更多的时间。
2自学辅导法
自学指导教学法是采用“启发(启发)、阅读(阅读)、练习(实践)、认识(知道当时的结果)、总结(总结)”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上课以老师的启发开始,5分钟左右,以老师的总结结束,10分钟左右。无论是“开”还是“关”,都是老师针对班级群体进行的。中间30分钟,老师不打断全班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做个别自学,读、练、知交替进行。快者学得快,慢者学得慢。当他们学习课本上的说明时,他们会做练习并回答。学生自学时,教师要积极巡视教室,辅导自学有困难的学生,指导优秀学生,检查学生作业。以便了解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和同性问题,这样总结才能有的放矢。
我在教学中遇到简单的内容,一般会让学生自己去学,肯定他们学得好的地方,指出他们学得不够的地方,这样也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
长期的实验证明,运用自学辅导教学法在学习成绩、自学能力成长、自学能力迁移、学科全面发展四个指标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种教学可以促进知识和能力的同步发展。
使用自学辅导法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自学能力,新的教学内容和太难的内容不适合自学辅导法。
3讨论式教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重大疑难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和辩论。
讨论教学法明显不同于讲授法和讲解法。学生的研究和讨论活动占主导地位。它可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有助于启发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意见。
我每个年级都安排了几节课让学生学习讨论,尤其是几何教学。我觉得老师可以大胆的让学生独立或者分组讨论辩论。比如我在教七年级“平行线的性质”的时候,完全交给学生自己,效果就大不一样。
4解释方法
教授法律的一种方式。教师运用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解释、说明和演示的一种教学方法。如:解释概念,论证数学公式或定理,阐明解题规律,总结知识结构。其他许多教学方法的应用,往往需要讲解的配合。
教师在运用讲解方法时,要注意讲解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把握教材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因此,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要善于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教师使用的语言应该清晰、准确、有条理、生动。
讲解法的优点是教师有充分的主动性,易于驾驭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更系统的知识。它的缺点是如果使用不当,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问答法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或检查知识。
问答法更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积极的思维活动,加强信息的双向交流,有利于教师迅速获得反馈信息。从而调整和改进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问答式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水平,善于提出通俗易懂、意思明确、通俗易懂、条理清晰、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并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同时也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基础。
6.引导方法
平时学习的时候,老师根据具体情况布置适当的作业,应该是多样化的,可以是经典习题,也可以是动手操作。必要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安排不同难度的练习,然后给予适当的指导。家庭作业教学应该是艺术化的,而不是模式化的。
7.实验法
实验方法能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接触问题。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借助调查、测量、制作、游戏等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体验这些活动: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8.多媒体辅助方法
这种方法适合有条件的学校,比较耗费精力和时间,但是很有必要。教师在教学中做出安排,让学生改变以往的学习模式,接受新的方法。而且,一些沉迷网络的学生能够理解网络是很有学习价值的,我们要不断发现和转移他们对网络的认识。
其实教学方法是多样的,有赖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发现、总结,得出适合学生的方法。这些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践出真知”。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方法。
老师们,让我们带着学生们一起探索五彩缤纷的数学花园吧。让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感受学习数学和使用数学的乐趣,切实掌握建设祖国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