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太和县旅游景点介绍太和县附近有哪些景点?
太和自古以来就是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文明礼仪、自然人文景观众多的故乡。在“绿”方面,有20多个自然景区,国家森林公园的白鹭湖山风景秀丽,景色优美。万亩高山草甸,天虎山如织锦屏风,高子山、紫瑶山为佛国胜地。“古风”:古塔25座,古桥35座,古庙518座,牌坊37座,古庙17座。古文化遗址10余处,古墓葬7座。百口城遗址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现已确定属庐陵郡管辖。快阁建于唐乾福元年,《中国名胜古迹辞典》中有记载。黄庭坚、陆游、文天祥、杨万里等文人骚客都曾亲临参观。茶潭背,建于唐末,是当时江西最高的水利,至今仍在发挥灌溉效能。“红”方面,太和是革命老区之一,革命遗址遍布全县,白云山战斗指挥所、老营盘革命烈士纪念碑、马家洲集中营、三都秋收暴动动员大会旧址等,让人神往。
快阁:位于县城东角的太和中学。建于唐代干福元年(公元874年),旧名慈世阁。北宋初,知县沈尊改名蒯阁。快阁历经四次战乱,六次重建,五次重修。1973年,快阁被龙卷风摧毁,1984年重建,但未完工。占地面积约1225平方米(比原来大2倍),高度约24米(比原来高4米)。是我县西昌八景之一。为研究古代建筑艺术和太和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1984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献桥:又名应县桥,位于县城东门快递亭东侧的“王献门”下。相传晋代的王子瑶、唐代的安伯侄关系匡智在望山之东成仙,因站在桥上看到此山而得名。该桥东西走向,横跨护城河,是隋唐至清代唯一一座东达冀州,西达龙泉(万安、遂川)的桥梁。北宋年间(公元1068~1077),小平野重修县城,清康熙至乾隆间修葺。桥是单孔单拱,粉色的石头并排铺设,错落有致。长8.30米,宽3.33米,高3米,桥面用蓝色石块铺成。它的保存有助于研究古代建筑技术和桥梁。1984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头山塔:俗名狗子脑塔。位于澄江镇横田村西南的龙头山上,东临京九铁路,北靠丘陵。建于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明万历四十五年由知县王修缮,清同治八年倒于塔顶。九级八面,塔基周长24米,高约34.5米,呈圆锥形,中空,壁厚2.87米,内径4.26米。一楼朝南偏东有券门,二至九楼两侧各有不同数量的券门、神龛和菱形窗。墙中央有通道,一步一步盘旋就能爬到塔顶。现在地板已经被破坏了。它在明代被列为西昌八景之一,这座宝塔已经在山顶屹立了400多年。为古建筑技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于1984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五桥:位于颜夕镇濉溪村委会河边村西南。这是河边村的公共建筑。建于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拱门之间有三角形的桥墩。桥面用石头铺成,两边有青石栏杆。栏杆上刻有“光绪元年洪丘记日鉴”和“南阿弥陀佛”。这座桥长38米,宽3.35米,高3.5米。它的保存有助于考察清代石拱桥的建筑技艺。1984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老营盘战役革命先烈纪念馆:1931 7月,蒋介石拼凑30万大军,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三次“围剿”。敌蒋师被击溃后,企图通过旧营逃往吉安。8月26日,蒋师进入老营盘附近的王朝山、石灰山时,早已埋伏在山头的红军和游击队立即围歼,40分钟结束战斗,歼灭一个旅,缴获枪支3000余支,取得了胜利。为了表彰烈士,纪念这场战役,太和县人民政府在老营盘镇敬老院南侧1964处修建了“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底座方形,两层平台,边长23.15米,塔形方形,高12.5米。这座纪念碑是纪念革命烈士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建筑。1984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十渡秋收暴动大会旧址:位于我县观潮镇下坑村委会新西坑村。9月底,1927,康春等人到广州与中共中央领导成员张取得联系。65438+10月初回到温塘小学(区委)后,立即召开党支部会议,贯彻八七会议精神,决定举行秋收暴动。当晚打了刘勋年的土豪,次日在新西坑(隶属三十都)的“山青厅”召开千余人的动员大会,成立农民自卫队,掀起了暴动高潮,展开了“三杀”“五抗”的斗争。与万安农民军一起组成赣西农民军,于10月26日至27日以165438+攻占太和县。旧址为书写太和革命斗争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1984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云山战役指挥所:位于小龙镇白云山村。1931三月,蒋介石集结二十万军队,对我中央根据地发动第二次“围剿”。当时我军只有3万人。毛泽东同志努力排除“左”倾和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干扰,主张“先集中力量,削弱敌人”。他们和朱德、朱云卿、黄公略等领导同志在白云山下的桥头岗布下“口袋”阵,围歼敌人。5月14日,毛泽东同志把白云山顶西崖下的古寺作为了战斗指挥所。16拂晓,敌二十八师师长龚率部进入坑,钻进“口袋”。在同志的一声令下,“费将军昂首飞上天空”,战斗在5个小时后结束。击毙敌人2000余人,击伤2000人,俘虏4000人,缴获枪支3000支。敌一师全军覆没,龚浮后出逃,首战告捷。毛泽东同志为白云山战役写下了壮丽的诗篇《反二次围剿的渔父豪情》。指挥所(古寺)依然存在。1977年,县人民政府在寺旁修建白云山战役指挥所陈列室。旧址是第二次反围剿的重要历史遗迹。1984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柯家地(明德堂):位于万和镇梅岗村,是一座具有典型明清特色的古祠堂。建于宋绍定四年(公元1231)。尽管经历了760多年的风雨,这座朝南的祠堂仍然保存完好。它的存在为研究明清时期的历史、民俗、建筑风格和雕刻艺术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2000年7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县委旧址:是一座天主教堂,位于县城北门。7月24日,1930,红军和游击队攻占太和县城。25日,县委和县苏维埃从农村迁到北门天主教堂。这里召开了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县苏维埃政府。当时全县除三丰、桥头建立革命政权外,共6个区,102个乡。旧教堂的形式,面积约为1500平方米。为考证我县革命斗争史提供了实物资料。1984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镇解放:位于桥头镇龙洲村。这座石牌坊是为颜鲁三的妻子温氏家族建造的。建于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粉红色的石头榫串联固定,由四根柱子支撑。整个广场有四柱三室三檐。平面呈长方形,长4.9米,宽1.4米,高5.5米。方柱、石碑上浮雕有龙凤、花卉、人物。精雕细刻,线条流畅,造型逼真,给人以美感和稳重感。它的制造技术和装饰艺术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古老的民族建筑技艺和雕刻艺术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研究素材。1984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马家洲集中营:迫于抗日形势,1939年,国民党江西省政府南迁太和,于1940年6月在马家洲松山村设立秘密监狱,称为马家洲集中营,又称江西青年拘留所。他拘留了近500名革命者和群众。南方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人张文斌和廖承志也被拘留。在狱中,革命先烈进行了不屈的斗争。集中营由一座祠堂和三座民房组成。祠堂关普通政治犯,第一间关重要犯人,第二间关女犯,第三间做办公室和宿舍。它的保存对研究党史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价值。1984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金山岭遗址:位于螺溪镇黄洲村委会茶园村南约200米的丘陵地带,南临合水河。因窑中借土,地下古遗迹露于地面,有残石刀、陶鼎足、方格、人字纹陶片。经过考古鉴定,属于战国时期的遗址。为证明和补充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1984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吞禅大师墓塔:位于水岔乡西洋山黄龙坪上,坐北朝南,外有馒头形桩,高约10米,直径20米。唐末,由桐城(安徽)调至水岔西洋山。三年后,他筹集资金建造了“博佐基”,管辖108座寺庙。沈嘉转公,五子兵乱,庙全烧,墓地“黄龙坪”塔还在。后人为了纪念他,把山下的第二个村子命名为黄龙村和博左集。其墓于1982被挖掘三层,地下墓塔呈八角形,下有数层不祥之物。为考证我县佛教历史提供了佐证。1984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肥西大桥:位于太京公路旁,碧溪镇江边村西北约1公里处。因桥西北建有肥西亭而得名。南宋嘉熙年间,江边村为李所建,历代重修。这座桥横跨刘琦河,有三个洞和一个拱门,由岩石并排建造,相互锁定。桥面铺砌石块,桥拱之间附有三角墩保护。这座桥长28米,宽3.4米,高5米。它的存在有助于古建筑艺术的研究,1984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尹稚墓:位于沙村镇尹家村以北约200米处,北邻319国道。尹稚(1431-1511),字正腔圆,沙村镇殷家人。景泰五年入进士,授编审。成化初,在宴席上被任命为官,升学士,改南京吏部右辅,礼部左辅。弘治年间入阁(副总理),入兵部,加太保太子。尹稚在郑德去世六年,葬在村里。墓座坐北朝南,整个墓约200平方米。尹稚墓的存在为研究我国的人类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1984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百口城遗址:位于县城西南郊赣江大桥南岸,东临赣江大桥引桥及国道319,北靠赣江。遗址分为内城和外城,总面积23万平方米。考古勘探和发掘表明,它是我省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文化积淀最厚的汉晋时期城址,说明远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这里就已成为江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庐陵文化的发祥地。2006年6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茶坛背:位于河市镇乔峰村委会张家村西50米处。周菊(洛溪镇觉玉村委会周嘉村人),晚唐天成二年西台秀才兼监,创建于南唐。北宋祐四年,元代,明代嘉靖、万历,清代乾隆。民国4年、27年,解放后1952、1983,都有很大的整修。宋、明、清三代的修皮碑刻依然存在。金碧大坝长407米(包括沙洲105米),坝顶宽7米,平均坝高9米。茶潭北为主体建筑,附属建筑有吊石小水小北、南干渠、北干渠和狮山干渠、螺溪镇南王道洪管。此外还有渡槽249座,水闸17座,隧道1座,总长约35公里。灌溉覆盖两县(太和、吉安)、三镇(和石、洛溪、永阳)、一乡(狮山),有两座水电站,年供电70多万千瓦时。茶潭背是江西省最早、规模最大的古代水利工程。为历代水皮建筑工程的调查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并于2006年6月165438+10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周菊墓:位于太和县罗溪镇觉玉村委会周家村北500米的一个山坡上,高2米,宽8.7米,面积约400平方米。周举(895-976)金陵(南京)人,晚唐天成二年(927)进士。他是金陵的一名官员,负责监督帝国。为躲避晚唐之乱,余天成随女婿冀州刺史杨大中(930)迁居洛溪。约公元937年经实地考察,自筹资金修建了我县最早、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茶潭背,是我省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2006年6月,该墓与茶坛碑一起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浮山城遗址:位于沙村镇学士里山上。东临国道319与丘陵接壤,西临河,南临土城,为南朝(陈)所建,“陈集隋废”(县志)。土城出土的古代遗物包括石铲(残片)、文、等陶器。经考古鉴定,属于西周遗址,面积约3万平方米。证实了太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西周。1984年公布为全县文物保护单位。
杨士奇墓:位于澄江镇桔园村委会凌星村北山上。墓座西向东,占地约7亩,省政府两次拨专款维修。杨士奇(1365~1444),东里清溪人。一岁孤独,四岁随母亲再婚,七岁回到杨家。他十五岁就当了童子军,而且“力学很差,学徒自给自足”。明朝文健在第一次修订《太祖实录》时被推荐到国子监当编辑。永乐四年入阁。弘熙元年,任少保少府兵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宰相)。玄德照常供职,赐“杨真银印”,受圣旨褒扬,赞“与国绝交”。东正教,并晋升到少师。为官45年,四朝元老,明朝名臣,清官,三阳辅政之一。他崇拜白衣相面,成为太和“三绝”之一。80岁时,他回到了葬礼营,被安葬了。他立了皇族牌位,献给太师,死了郑雯,英宗七次派官员祭祀。其墓室的存在及其生前的著作和手迹,对于丰富明代历史,考察明代名人墓葬具有很高的价值。1957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萧墓:位于观潮镇温塘村委会八塘村东300米的山坡上。小(1431 ~ 1501),明镇人,号银安,官潮村人。明天就是进士第八年了。南京刑部主事,清史署员外郎先生,先生主管署务,副史、史,河南左步正先生,都察院右副使,陕西巡抚,南京工部右侍郎,刑部、工部尚书。他当官40年,以清廉著称。小项燕死于弘治十四年三月十六日,祭葬。墓室呈长方形,面积约100平方米,高2.5米。墓碑矗立在贝隆村的东面。其墓及墓碑铭文为考察其高风亮节提供了实物资料,佐证和补充历史。1984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罗钦顺墓:位于尚墨乡油苴村委会陶岗村南150米处的山上。罗钦顺(1465~1547),尚墨乡西岗村人。明弘治六年探花,到南京吏部,嘉靖六年辞官回乡,潜心哲学研究齐。著有四卷本《阔之极》和两部《生存与延续》草稿。《中国哲学史》论述他的唯物主义,给予很高的评价。罗钦顺于嘉靖二十六年四月二十四日逝世,享年八十三岁。甲骨文祭祀,谥号文庄,赠太保太子,陶岗葬,墓朝东北,面积约3400平方米。1988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郭墓:位于乡右里村委会林川村后径坑山上。郭(1542~1618),著名的湘夔,生于观潮镇观潮村。他在明朝的隆庆做了五年的秀才,并且是兵部的官员。擅长理学,尤擅学问,同时著述甚丰,著书百余种。他是著名的作家和历史学家。今天,白和郭的遗书(目录)仍然存在。郭死于万历四十六年,享年76岁。他给少保太子做了祭文,做了追悼决定。墓室朝西南,占地约3400平方米。其墓的存在及其作品是研究地方历史和明代文学的珍贵资料。1984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迅墓:位于澄江镇龙门村委会康佳组陈家山。墓高2米,为合葬墓。整排墓呈一条直线,水平面11米。墓后有希望碑,前有牌位。陈迅(1385~1462),字德尊,太和县东人。他5岁丧母,10岁丧父,生活艰辛,但少年时代却以聪明著称。永乐甲午年(1414),乡试取得第一名(谢园),乙未(1415)考第二名(根据考官考卷,应该是第一名,因为考官梁潜是太和人,所以改为弘英为第一名)。他是我县第一秀才,深受祖先器重,是重要臣子之一。他的遗作有《周昉集》和《董永济句》。官至少保、太傅亲王、住持大臣、文渊阁大学士、华盖殿大学士(宰相)。他是明朝的一位文学家,是太阁的一位有才华的重要官员。他在朝廷供职43年,辅佐五帝。后来因为土建施工困难被冤枉,被撤职。成化六年(1470),宪宗祭官复辟。该墓于2005年3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曾衍墓:位于太和县沙村镇新华村委会三山里村李珊。墓座坐北朝南,高3米,宽12.3米。曾言(1425~1501年),本名雅言,字石美,原名,现居太和沙村南骗民。曾衍早年入县学,学习刻苦,机智过人,答非所问,随随便便就出来了。但他屡试不爽,直到成化三年(1467)中选,成化十四年(1478)中选,位列我县前三甲,时年54岁。当初是判给国子监修的。九年后,本该升官,却毁了,被南京国子监读了。弘治初(1488)学成化志。弘治四年八月,升任左春芳、左玉德。弘治六年十月,任南京翰林院学士。弘治十年(1497)回朝为官,弘治十四年(1501)六月十四日病逝,享年77岁。该墓于2005年3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江西省太和县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旅游倾听声音
白鹿湖国家森林公园、乌山、无极发源地、天湖山、万亩高山草甸、紫瑶山、雨花山、古樟树林、白云山;
太和快递馆、百口城遗址、杨士奇墓。
白云山战斗指挥所、马家洲集中营、国民党特务机关秘密监狱、第三次反“围剿”老营盘革命烈士纪念碑、三都秋收暴动动员大会旧址、万泰县万泰县委和苏维埃政府旧址。
太和县其他景点:
龙头山塔:明/古建筑,沿溪镇;
柯家地(省级文物):明、清/古建筑;
肥西桥:南宋/古建筑,碧溪乡;
南五桥:清/古建筑群,沿江村沿溪镇;
振介坊:清/古建筑,桥头乡;
桥北:上田乡宋/古建筑;
快递馆:汤/古建筑,澄江镇太和中学;
茶坛背:唐/河市镇村古建筑;
罗钦顺墓(省级文物):明/古墓葬;
杨士奇墓(省级文物):明/古墓葬;
尹稚墓:明/古墓,沙村乡尹家村;
萧墓:明/古墓群,观潮乡八塘村;
郭墓:乡友利村明/古墓;
周居墓以北:罗溪乡觉育村宋/古墓;
不要调禅师墓塔:唐/古墓群,水岔乡;
百口城遗址:乡高城村汉/古遗址;
百口城址(国家文物):汉至南北朝/古遗址;
浮山城遗址:西周/古遗址,沙村乡;
金山岭遗址:战国/古遗址,罗海乡;
三十渡秋收暴动大会遗址:1927/近代重要历史遗迹和建筑;
太和县委、县苏维埃旧址:1930/近代重要历史遗迹和建筑,澄江镇;
白云山战役指挥所:1931年/近代重要历史遗迹和建筑,小龙镇;
马家洲集中营:1940/近代重要历史遗迹和建筑,马史镇松山村;
老云盘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近代/现代重要历史遗迹和建筑,老云盘;
泰和有哪些旅游景点?
泰和地大物博,蕴藏着钨、石膏、型砂、石灰石、瓷土等26种矿产资源,具有不可忽视的开放潜力。以下是我整理的泰和有哪些旅游景点。欢迎阅读。
南木林度假酒店
南木林度假酒店拥有可同时容纳300多人的特色餐厅,10豪华包厢,50间别墅式标准客房。酒店为井冈山的农民和客家特产提供纯天然绿色食品,还为旅游团提供餐饮接待。
游客可以一边欣赏楠木丛林独特的自然风光,一边领略农家风味。
靖港楠木森林风景区(简称南京)总面积300公顷。是中国保存完好的楠木林,被誉为“天下第一林”。景区依山傍水,溪水潺潺,终年郁郁葱葱,集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让人流连忘返。
快歌
快阁:位于县城太和中学校园东南角。它建于唐朝元年(874年)。这里原是供奉观音的地方,名为“慈世阁”。宋初,沈尊博士任太和县令时,改称“蒯阁”。元丰年间。黄庭坚在做县令时写下《蒯歌诗》后,名扬天下。快递馆占地400平方米,高20米。砖木结构,三层飞檐,四周三米回廊。亭中有36根圆形木柱,回廊中有12根红米柱。房檐上楔着彩头,房梁上雕着龙凤。地面铺青砖,饰穹,覆瓷,角上有铜钟,格子窗,砖拱朝南。门上的石牌是沈尊题写的,两边的石柱上刻着对联。厅前墙上嵌有黄庭坚石像,似黄庭坚自题像:“似僧有发,似俗尘;作为一个爱爱爱,看到外面。”照片墙两侧,有陆游题写的《诗镜》碑和黄庭坚题写的《御铭》碑。黄庭坚在太和做知府时,摘抄了宋太宗的警句:“发了俸禄,百姓就肥了;民虐易,神欺难。”可见谷县的清廉、高尚品格。你有傅园(黄庭坚也叫傅翁),园内有八角亭,曲径通幽,小桥流水,花木飘香。北面有鸥亭和谷庙,庙座在后。
茶坛背
时代:五代
地址:江西省吉安市太和县
茶潭陂是江西省最早的水利工程,由南唐金陵督抚周举修建。是1067年前,至今仍灌溉着太和4万多亩粮田。茶滩北分为主坝和副坝两部分。在主坝的基角,裸露着许多红色的石条,作为最早的筑坝材料,千百年来一直挡水。这些红色的石头堆了四五层。浸在水中的红色石条长4米,宽0.4米,厚约0.5米。
据史料记载,周举于天成(公元930年)末,随儿子周闲、女婿冀州刺史杨大中迁居万岁台和(今太和洛溪镇)。他体察民情,知道百姓干旱歉收,于是决定兴修水利。公元937年,周举经过多年规划,选择了赣江水系支流牛后河上游的茶潭村河岸,用木桩、竹瓦、土石压坝。据《太和县志》记载,古邳长100余尺,因克制河水泛滥而得名茶潭陂。滩下七里,砍下石头建小塘,以减水存水道,不溢,故称石头。古陂设计合理,全部位于河床坚硬、水流缓慢处,避免被冲走,古陂上设置大小开口,供船只和船排通行,保证航运畅通。茶坛背建成后,周菊父子挖了36条灌溉渠,把河市镇和罗溪镇的9000多亩田地变成了吉太盆地的鱼米之乡。
由于周举生前对古陂的管理制定了完善的制度,古陂至今仍屹立千年,覆盖会泽广大地区,至今仍能灌溉太和、吉安两县四镇四万多亩良田,对我国现有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据史料记载,古邳建成后,立即成立了地方管理机构,由古邳总督掌管,由大商人轮流统治。同时,周举父子购买土地,获得粮食,以保证谷皮的日常维护资金。据当地介绍,茶潭背至今已多次修缮,并进行扩建和完善。1998年,水电部发现两块石刻,刻有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3年)蒋重修茶坛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