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恋爱中的中学生
第一,正确对待。我们不应该大惊小怪,谈“爱”色变,但也不应该视而不见,听之任之。高中生身体已经基本成熟。用歌德的话说“哪个男生不爱,哪个女生不爱春天”?可以说,几乎不可能“杀光”谈恋爱的现象。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班主任不是反映慢,而是太敏感。眼见风就是雨,我们宁愿信不信。我们的常规做法是压制和封杀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这基本上奏效了,但是少数“好朋友”已经将他们的活动转入地下。所以除了打压和封堵,还要做好疏导和引导,让学生正确对待异性同学关系,自觉放弃谈恋爱才是上策。这样,我们班主任观察力敏锐,未雨绸缪,及时教育处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第二,注意预防。以人生的大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事实上,异性同学之间的倾慕和向往的感情,是纯洁的、美好的、高尚的感情,没有任何世俗的、功利的色彩。如果他们能正确对待和处理,这将是一件好事,甚至相互促进。当然,这个分寸真的很难把握,成年人还是很迷茫的。我认为为了做好预防工作,班主任应该在班级中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
1,理想教育。教育学生树立远大志向,现阶段最接近的理想就是考上梦想中的大学。理想是一个人行动的源泉。而要实现理想,需要坚持不懈的追求,必须心无旁骛的奋斗。所以高中谈恋爱会分散精力,耽误前途光明。
2.“礼”的教育。我们强烈批判了束缚人性的封建礼教。但是,我认为《礼教》中也有一些积极的东西,作为一种民族文化传统,我们需要批判地继承。比如孟子说:“男女不施与受。”前不久讲了明朝大天才李东阳写的一副对联。第一副对联是“子坐父侧,有礼貌吗?”底线是“嫂溺叔助,权也。”下联说嫂子溺水了,姐夫伸手去救。叔嫂这种技巧的接触,是紧急状态下的权宜之计,应该认为是违反了“男女不亲”的仪式。当然,我们现在也不能宣扬“男女不亲”,但是现在有些同学太过分了,太嚣张了。你看有些男生女生追着打,男生随便摸女生的头。我觉得这太不礼貌了。这其实是教育学生要尊重自己。
3.“真爱”教育。我们可以举一些例子来说明,也可以让学生讨论,什么是真爱?真正的爱情恐怕不仅仅是一个肌肤之亲,两情相悦,更重要的是尊重,是付出,是一起走过人生沉浮的责任。那么你现在作为一个高中生有这个强大的肩膀吗?大爱是无私的,大爱是心甘情愿的,不是放手。我记得金岳霖先生是中文的必修课。金先生是中国现代哲学家和国学大师。他一生爱着梁思成先生(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梁启超的长子)的妻子林,也从未为此而结婚。在他近90年的人生旅途中,他一直把自己的真爱埋藏在心底。我认为他是高尚的。所以对于我们这些学生来说,目前大家需要集中精力学习,参加高考。如果你真的爱她,请远离她,让她一个人呆着。你可以珍惜这份爱。
第三,妥善处理。建立坦诚、大方、得体、和谐的同学关系。如果发现某某同学谈恋爱,不要暴怒,不要当众讽刺、批评,不要送政教处处分。我们应该心平气和,与有关方面对话,分析利益,正确引导。这里有一个问题。我们的教育从来都不是万能的。并不是班主任的几次推心置腹就会让一部分学生放弃爱情。如果学生执迷不悟,是不可能回头的。任何事情都是允许失败的,教育也是如此。我们能做的就是及早发现并改正错误。其实我觉得学生的恋爱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一是仰慕一个异性同学,因为他长得帅,或者成绩优秀,或者热心助人,这很正常。接下来发展到萌芽期。这期间学生的想法很微妙,就是想经常见到他,有事找他聊聊,有意接近他。当他们不在他身边的时候,他们的内心是空虚的,他们有失落的感觉,他们有忍心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现在他面前。然后,就发展成了自责期。一些有自省能力的同学发现自己谈恋爱了,马上想到父母老师明确要求高中不允许谈恋爱。可能是他们发现最近因为自己分心,成绩下滑了,所以责怪自己。这个阶段是一个分水岭,也是至关重要的。有些意志力和自制力很强的同学是可以自我纠正的。他们把想法藏在心里,我称之为“暗恋”。这种单恋的状态不仅对学习没有坏处,甚至是有益的。但也有部分学生在自责后仍然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力量占了上风,从而过渡到成瘾期,仿佛吸毒,成瘾就会难以戒除。在这个时期,教师的教育往往是无能为力的。所以一定要仔细观察,分析学生心理,尽早发现并治疗。
基本的诊疗方法是:1,单独谈心,指出问题,明确禁止;2.向父母求助,在家和学校咨询;3.客观上疏远孤立,杜绝他们单独接触的机会。比如我们在那一排座位上巧妙运用“招数”,女B和男A谈恋爱,我安排女B和男C同桌,过了一会女B发现男C和男A一样好,她会想。好男生很多,但是她没有找到自己的眼睛。这时候她就赶紧把座位转离男c 4,学习上的压力,或者强迫他们参加体育锻炼,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消耗他们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