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宁县文华中学的发展历程

随着21世纪钟声的敲响和《民办教育法》的颁布,民办教育这一新生事物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应运而生。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民办教育势在必行。然而,对于苏北贫困地区睢宁来说,要建立一所真正的民办学校并不容易。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知识经济时代呼唤教育为现代化培养“四有”人才。遂宁地区的老百姓,穷,想着改变,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自然瞄准了县城。当时绥宁县只有两所高中,绥宁县中学和城北中学。由于其规模较小,加上该县人口突然增加,远远不能满足高中教育的需要。市里很多学生去外地读书,当时县政府财力比较薄弱。在这种形势下,作为一名老教育工作者,校长(原城北中学副主任)决心办一所贫困群众信得过、上得起的学校,让老百姓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于是鼓足勇气向时任县委书记的郭同志汇报了此事,立即得到了郭书记的支持和鼓励。他说,第一,有政策依据允许民办学校;第二,老师的支持。县委、县政府出台政策,允许公办教师到民办学校任教,保留公办身份,来去自由。三是政府帮助解决选址、征地等办学手续。于是,他把儿子的婚房抵押出去贷款,和几个股东凑了200多万。终于在2000年底,他在一片水田上建起了睢宁县第一所民办高中。

办学消息传出后,立即引起了全县人民的广泛关注。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流言四起。他的妻子说:“对于一个60岁的人来说,你太快了。办学有什么意义?教了一辈子书,很难给孩子盖房子。如果学校倒闭了,房子就没了。那我该怎么办?”儿子也说,“在你这个年纪,这一步太大,风险太大。"亲戚朋友也说,"办学能吸引学生吗?能招到老师吗?自讨苦吃!“当时张校长还看不清楚民办学校的办学前景,但是学校申请命名的消息已经公布了。他开弓的时候没有回头。他想到了党的政策,想到了领导和人民的支持,他更加坚定了办学的决心。他说:“我不怕生活中的苦和累。如果我想做这件事,我必须把它做得又大又好。如果办不了学校,对不起社会,对不起家庭,我就从五楼跳下去。“在建校过程中,张校长全家在棚子里住了四年,受尽了酷暑、严寒和蚊虫叮咬。但他看到建成的教学楼、宿舍楼拔地而起,他乐此不疲。在三星级工作汇报会上,他说:“那时候我全家工作都很好,不愁吃穿。我办学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遂宁人民的教育,一件实实在在的官民之事。没有党和政府,就没有今天的家园。我决心用有生之年所有的心血和汗水来回报党和政府多年来对我的培养,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一直工作过度,尤其是在过去的两个月里。一直没日没夜的工作,瘦了20多斤。孩子说:‘爸爸,你要累死了。作为私立学校的校长,谁会录取你?我说,‘我不是党员,但我对党完全忠诚。我会尽我所能,直到我死去。新世纪初,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绥宁诞生了文华中学。2001高考首战告捷!为了适应新世纪教育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的高标准要求,如何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创新之路,文华人通过分析现状,面向未来,广泛论证和吸收教育专家的意见,为学校制定了十年发展规划。

规划明确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即“以理想教育实现教育理想”、“培养文明人、现代人、成功人”、“以人为本”,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第一阶段(2001-2004):高标准、高质量地基本完成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升学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做好二星级高中验收的软硬件建设准备。硬件建设:1,征地150亩;2.建成三栋教学楼和综合实验楼,1阶梯教室;3.建设3栋学生公寓、4栋学生食堂和男女卫生间;4.建设运动场地和配套的体育设施;5.建成了三个物理实验室、三个化学实验室、两个生物实验室、三个计算机房、一个图书馆和一个阅览室。6.做好校园内道路铺设、河道改造、园林建设、长廊、雕塑、亭子建设。软件建设: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扩大办学规模,培养首届高中毕业生,力争本科200人以上,成为我县第二大生源,为徐州市重点中学创建打下良好基础;2.营造浓郁的教育氛围,形成科学的管理模式,树立强烈的卓越意识,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3.在县级各类学科竞赛和文体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名次,树立了文华中学的新形象。

第二阶段(2004-2007):2006年实施“创造引领发展、创造提升质量、创新形成特色”的发展战略,实现“以创新促建设、以创新促改革、以创新促创新”的目标。2006年,徐州市绿色学校、徐州市园林单位创建,2007年完成徐州市重点中学创建工作,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开展。硬件建设:1,征地30亩建1教职工公寓;2.扩建4个篮球场;3.营造50亩绿色森林;4.20块奇石进校园;5.增加图书馆、电脑室、运动器材室等内部设施。软件建设: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培养青年教师。通过与教师结对子,请进来,走出去,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青年教师专家,全面提高教师素质。2.高考成绩继续领跑全县,任务完成率、一本占有率、本科上线率、科目均位列全县前三。3、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机制,逐步实现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第三阶段(2007-2009年):以江苏省重点中学创建为核心,全面推进学校工作按标准发展,2009年完成江苏省重点中学创建目标。硬件建设:1,新增3个物理实验室、2个化学实验室、3个生物实验室、2个微机室;2.新购纸质书7.3万册,电子书31万册;3.扩建图书馆和阅览室230m2,音乐艺术活动室12。软件建设:1。集中精力管理,确保学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保障组织建设,注重过程管理、精细管理和终极目标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注重三风建设。加强师德建设,树立新型教育风尚,塑造模范教师形象,全面提高全体教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加快新课程改革进程,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开发,提高教学现代化水平。

第四阶段(2009-2011):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学校软硬件建设,以教学科研为先导,广泛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教育改革发展的先进经验,并创造性地运用于教育实践,形成较高的科研实力,提升学校知名度,产生“名师”、“大师”、“管理专家”。开展广泛的社会合作,加强国内外教育教学理论的研发和交流,形成科研实力高、与社会广泛合作的发展格局,为创建国家示范性高中打下良好基础。第一,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

为了从学校教育教学中获得最大的效益,狠抓学校教职工的管理尤为重要。要让师资队伍强大稳定,工作质量高效。针对民办学校教师流动量大、稳定性差的特点,本着“以制度规范人、以情感调动人、以机制激励人”的管理思路,努力使学校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道路。

第二,建立团结进取的教育团队。

在团队和师资队伍建设中,以铸造教师灵魂、积累内功、开发潜能为宗旨,坚持“彰显个性、优化整体、激发活力、追求发展”的理念。

1.建立决策控制能力强、团结协作、敬业奉献的领导班子。

要求领导班子全体成员树立为师生服务的思想,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不断开阔视野,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善于团结同志,顾全大局,养成气度和胸怀,讲求道德和修养,真正成为懂教育、会管理的领导。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职能,变管理职能为集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服务职能,确保措施到位、责任到位。带头讲政治、讲诚信、讲学习、讲奉献、讲诚信、讲纪律、讲效率、讲服务。要求领导干部在管理中学会管理,在管理中树立团结协作意识、依法治校意识、开拓创新意识和优质高效意识。

2.建立一支业务过硬、热爱教学和学生、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

加强全体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理论、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建设,重点是“蓝色工程”建设。首先,在广大教师中开展“树教育新风,塑榜样形象”教育活动,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办诚信教育、良心教育、责任教育、情感教育、人民满意、人民认可的教育”的目标努力工作;其次,支持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班,提高教师专业理论水平,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第三,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骨干教师示范,青年教师学习规范的教学活动,关注青年教师政治上的进步和生活上的关心,确保青年教师能够安心工作。要特别重视年轻干部的培养,给他们旗帜,指引方向,搭建平台,担起重担,多关心,多引导,多鼓励。

第三,构建严格的德育管理体系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校确立了“完善德育网络,优化育人环境,强化自强意识,培养创新人才”的办学理念。全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德育网络体系,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1,发挥网络的作用。德育管理首先要遵循规则、法律、法规;学校实行校长、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党支部、团委(学生会)、团支部(班干部)、教务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学科老师德育三线负责制,使每一位教职工都成为德育工作者,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专职教育环境。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通过家校联系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功能,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2.采取多样化的德育形式,包括学科教学渗透的德育,升旗仪式、文艺演出、运动会、校园文化节等经常性活动的素质教育。请进来走出去,举办法制报告会,参观各类展览,参加社区社会实践活动,做好社会调查,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和校外德育资源,形成多样化的德育形式。

第四,完善科学管理和评价体系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本着“重视课堂教学,狠抓教学常规,以教学研究促提高,以教学改革求发展”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工作。

1,强调课堂,抓套路,促规范。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教育部门下达的教学计划,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全部课程。加强教学常规的管理和检查,使之制度化、规范化。狠抓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重视课堂教学过程的要求,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方式和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2.注重教研,抓合作,促提高。加强教学研究,狠抓质量。坚持经常性的教研活动,为教研开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每个教研组都有教研课题,每学期都要开展以“课堂达标评价和优质课评选”为核心的“双评”活动。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邀请教育专家到校授课,组织教师到省内名校参观学习。

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坚持教材、难点、重点、教法、学法的编写,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和处理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抓好信息技术的培训和使用,使全体教师熟练掌握和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迎接新的挑战。

3.强调课堂,挖掘潜力,谋求发展。改革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性,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改革精神。重视第二课堂推进素质教育。各科要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做到定期、定点、定对象、定内容、定老师;年级和班级举行读书交流,演讲比赛等。不定期,学校每年举办运动会和文化节,增强体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动词 (verb的缩写)发挥优势突出特色

1,注重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师生爱护和美化环境的意识,经常开展绿色环保行动,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不断拓宽思路,力争在绿色学校创建工作中取得更大突破。

2、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性、探究性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积极的世界观,让学生贴近生活,了解社会,提高明辨是非、辨别真伪的能力。

3、根据学校情况,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依托网络技术,以教育软件和资源为基础,以实现现代化教育和管理为目标,构建具有教育、教育科研、教学管理等功能的体系。,实现数字化智能校园。网络化教育教学环境的建设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享受资源的手段,为师生交流、探究、学习提供了信息空间,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促进了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

十年规划看落实。在文华人的精诚团结和齐心协力下,“追求卓越、超越自我、开拓进取、科学发展”的创新精神不断丰富着办学内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成绩优异、前景光明的学校。01开始招生,2002年高考首战告捷,各级各类比赛捷报频传。2003年、2004年高考突破200人大关,2005年、2006年成为全县仅次于绥中的第二大生源。2006年被评为“徐州市绿色学校”、“徐州市园林式单位”,2007年底被评为“江苏省第二”。同时,学校还被聘为“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江苏科技大学学生基地”、“江苏省文联书画考级培训基地”、“中国职业技术国际教育合作学校”。至此,文华中学真正成为徐州乃至苏北地区具有综合影响力的民办学校。5438年6月至2007年2月,学校通过江苏省二星级高中验收,实现了十年发展规划中提出的第二阶段目标。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现代化水平,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和第三阶段的目标,全体师生学习科学发展观,认识到创建三星级高中是文华中学的必然选择。只有树立明星,才能促进学校的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当前,我们必须抓住新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全心全意地、全心全意地致力于三星级高中的建设。三星级创建,学校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全面展开,形成* * *知识。通过宣传,学习文件,明确含义,彻底消除“船到码头,车到车站”的思想,组织学校干部和教师代表到邳州、徐州、宿迁、淮安等十余所学校参观学习,坚定了创建三星级高中的决心和信心。

二、研究标准,找出差距,制定方案,落实措施,把创建工作落到实处。为此,学校成立了以校长张明华为首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排出创建时间表,对照标准,分析差距,明确重点,制定分步实施方案,定期召开会议检查进度,确保了创建工作紧张有序开展。

三、采取责任追究制,自查自纠,限期整改。这份声明是该校的第二份声明。学校在今年4月收到省评院的反馈后,并没有气馁,而是坐下来找自己的薄弱环节。他参观了泗洪的贾汪七中、王继忠学校和向宏中学。回来后,我认真反思,征求师生意见,认识到要改善办学条件,必须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文华人就是敢冲敢做,于是决定把原来的厕所拆掉,把学校围墙往南移20米,把原来的300米跑道修成400米塑胶跑道,新建两层厕所和新文华书院。整个暑假,张校长和全体员工没有休息一天。烈日炎炎,酷暑难耐,他奋战35天,建成了400米塑胶跑道运动场和双层现代化厕所。2000多平方米的学院基本建成。同时,改造了4个学生食堂和3个学生宿舍,改造了电信和移动公司的网络线路和道路等设施。

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国语人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在学校资金短缺时,教职工慷慨解囊,帮助学校解决燃眉之急,体现了文华中学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教师爱岗敬业,学生努力学习,形成了教育教学的良好学习氛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一是条件改善了,环境变美了。

原来稻田里的小水沟,现在变成了清澈见底的小桥流水,鱼儿在水中漫游,岸边垂柳随风起舞;道路纵横,绿树成荫;绿色藤蔓衬托下的长廊形状优美。鹅卵石铺就的“勤奋是小路”“努力是船”的园林小径,融入“唯善和合”四个字的太湖石、昆山石、灵璧石,成为校园里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精雕细琢的蘑菇亭、六角亭、曲桥和方亭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二是加强了“三风”建设,师生精神焕发。

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三风”建设,形成了“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良好校风,“爱教爱生、师德高尚、勤学苦练、争创创新”成为教职工为人师表、行为示范的准则,“勤奋、周到、博学、进取”成为全体学生热爱、学习、享受的内容。学校在课堂上坚持质量管理和效率。在教师的奉献和学生的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赢得了全县广大干部的普遍信任和支持。

启动了三五个重大项目,突出了特色教育,提高了质量。

几年来,学校以创建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启动和建设五大工程,逐步形成了“全面发展、个体成才、主体挖潜;学校素质教育的基本模式是学生关注一切,教学关注一切,素质关注一切。

首先是德育工程。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委员会、德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结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自信教育、感恩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国内外重大事件、重要节日和学校具体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如2008年围绕“汶川,我们与你同在”、“奥运,我们与你同行”、“环保,我们与你共创”三个系列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以“加强自我完善教育,构建和谐校园”国家课题为抓手,让德育融入课堂教学;以学生和家长为神,创办校刊《家校相连》,多渠道与家长沟通,多层次、全方位教育学生,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是质量工程。第一,一网打尽,不要让一个学生掉队;二是注重全科,除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外,还应努力开发校本课程和选修课,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围绕教师、学生和课程评价制度改革开展研究并付诸实践,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三是把握大局,从德、智、体、美各方面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特长,努力让每个人都成功。严格执行省、市、县教育部门提出的“五严”、“十不准”、“十不准”,努力为学生减负提质,努力打造“减负增效”课堂。通过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教学对象整体化,教学内容全面化,教学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学方法灵活化,课堂结构科学化,素质全面提升。

三是名师工程。学校名师工程的目的是通过培训教学,使中青年教师成长为教学骨干和育人专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新老结对、课堂评估和优质课评选,培养青年骨干教师。教学基本上有一个大的周期,特别注意让中青年教师带个头,通过外教课、论文评优等方式创造和发现名师,奖励那些在教育教学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人。

四是校园文化工程。校园文化的建设就是要让学校成为一个有文化品位和精神感染力的地方。我校主要强化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的文化意识,在学校制度制定、校本研究、发展规划、班级和校园文化建设上下功夫,努力优化育人环境,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思想升华。

五是特色教育。学校一直坚持对师生进行绿色环保教育,着力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他们关爱地球、热爱绿色、珍爱生命的自觉意识。绿色代表希望、光明和青春。绿色环境教育不仅要求师生种植、爱护、保护绿色,而且要深化和拓展其丰富的内涵,真正把创造绿色生活、阳光生活、健康生活转化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行为。为此,学校参与了国家项目“让绿色教育为绿色生活奠定基础的研究”。2006年学校被评为“徐州市绿色学校”,2007年被评为“徐州市园林单位”,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绿色学校”,2009年被评为全国“社会满意特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