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第一,了解情况,有的放矢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目标是维护和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格品质,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为了更好地实现目标,我们首先应该对学生中存在的心理现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此,开展了中学生心理行为调查。从学习,与人相处,你有哪些不良习惯,如何看待父母老师的批评,你对与异性交往的看法,你最大的恐惧是什么?私底下和同学聊的最多的话题是什么?二十九项等。,对该校12个班的学生进行了匿名问卷调查。从统计结果来看,71.3%的人对进入理想学校缺乏信心。71.4%对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指责感到厌烦,49.7%认为自己有不良习惯(如吸烟、上网、说谎等。),63.4%的人在精神上需要帮助。在“最害怕”一栏中,72%的学生考试不及格,受到了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有31.3%的同学不赞成与异性的亲密交往,42%的同学表示不会造成不好的影响;765,438+0.9%私底下谈学做人。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通过调查,我们掌握了他们的具体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具体工作:

1.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表现,为家长提供心理教育指导,帮助家长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应对策略,积极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社会心理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比如,通过举办以“让别人羡慕我”为主题的班会,培养学生争先进取的心理品格和成就事业的毅力。通过主题辩论赛“如何应对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和指责”,帮助学生培养其容忍挫折、宽厚待人、灵活变通的心理品格和毅力。抓住机会,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自制力、社交能力等。以不确定的形式。

3.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只有学生自觉成为教育的主体,也就是把外来的要求变成自觉的行为,教育工作才能有真正的效果。自我教育的前提是一定程度的自我认知。自我意识包括自我概念、自我体验、自我概念、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自我意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学生的情感、意志、行为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特点都受到自我意识的影响和制约。自我意识较高的学生,一般都有比较积极的自我形象,容易接纳自己,做到自爱、自尊、自信、自尊,这是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和成功之路。为此,班主任要帮助每个学生提高自我意识,比如在班里张贴“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标语,以及相关横幅,营造环境,时刻警醒学生。让学生喊出“三个一”的口号——“我要做好,我能做好,我会做好”,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积极进步二十要”,挂在教室前面,为学生创造一个不断攀比、严格要求自己、增强自我意识的氛围。同时要注意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过程。要及时指出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并加以引导和纠正。学生只有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才会有改正和提高的欲望。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潜力,及时捕捉到自己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有奋进的信心。除了自我监督,自我指挥,自我激励,还要注意让学生自己规划,自己禁止。让自我意识进一步加强。

在教育教学管理中,也要帮助学生从第三方的角度冷静地观察自己,客观地分析自己人格的正负特征,发掘自己的实际需求,调整自己的动机水平,正视自己的价值。比如从“我有坏习惯吗?我现有的习惯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主题演讲讨论。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没有不良嗜好的认为自己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有的有了很好的认识,以至于努力改正。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促进他们心理健康不可忽视的因素。班主任要帮助学生和自己亲近的同学、老师、家长搞好关系。要引导学生掌握主动倾听的技巧,准确理解他人的意图,帮助学生形成虚心向他人学习的态度和对他人优点表示欣赏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向他人提出要求和委婉表达否定意见的能力。比如做主题演讲“沟通理解是关键——正确对待家长和老师的要求”。要求先认真写演讲稿,再做演讲交流;开展“我应该向他们学习”主题演讲,让学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4.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升学问题。造成学生厌学、抑郁等不良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升学压力(能否考上理想的学校,选择理想的专业)。现实是,大部分学生都是盲目被动的。因此,班主任应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开阔视野,让学生认识到社会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满足社交需求就是自我价值的最好实现。在此前提下,引导学生,确定现实的自我期望和目标,设计、实现、发挥其潜能,从而达到满意的效果。

第二,注重反馈,提高效率。

反馈是控制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班主任要重视心理咨询效果的跟踪反馈。从班主任的角度来说,就是要求不断地把自己头脑中或生活中储存的信息传达给学生,让这些信息作用于学生,引起学生的反应。站在学生的角度,需要不断地把班主任输入的信息以不同的方式输出。让这些信息重新适用于班主任。学生的信息输出能力反映了班主任心理辅导的效率。由于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同,他们的知识基础和潜力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心理咨询的效果是不同的。有的是部分输出,有的是原型输出,有的同时发出新的信息。班主任要根据学生心理信息的输出,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特点,灵活及时地调整心理辅导的内容和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反馈。成功,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对他进步的最高奖励,能激励他更好的进步。同时,获胜者是一个优秀的榜样,表扬他是激励其他同学最有力的手段。在教学管理上,通过每月评选“进步之星”,让学生体验到改变和进步的快乐,追求成功。另外,即将离校(或就业、升学)的学生的感受——成功的体验,尤其是他们在学校的心理表现和变化。以信件和研讨会的形式反馈给在校学生。激发学生勇于实践、勇于进步的信念,增强他们追求成功的欲望和信心,进而产生健康的心理活动,提高心理咨询的效率。

第三,情感交流,贯穿始终。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的态度和体验。它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对人的身心方面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不仅对人们的心理活动有着广泛的影响,而且在实践活动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一千次深信,没有一种诗意的情感和审美的表达,学生的智力是不可能全面发展的。”人的认知过程总是伴随着情绪过程,认知的程度也与情绪有关。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就要注意运用“情绪”这个杠杆。首先,班主任要加强自己的情感修养,重视和增强自己活动的感染力,用丰富高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绪。其次,班主任要善于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这样才能有效发挥情感感染力的作用。再次,利用好情绪转移功能,尽量使学生对班主任的积极情感转移到老师所说的话上,即“亲其师,信其道”。这样才能事半功倍,甚至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为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要始终围绕如何加强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实践,注重心理疏导。